讀書|敘事帶來改變,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解讀全球發展與韌性增長

文匯網 發佈 2022-11-15T20:53:53.121786+00:00

《大敘事》[德]克勞斯·施瓦布[法]蒂埃里·馬勒雷著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 譯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10月出版疫情之後的世界已經在多個領域發生重大改變,而我們仍在沿用過去的敘事框架和行動邏輯。

《大敘事》

[德]克勞斯·施瓦布[法]蒂埃里·馬勒雷著

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 譯

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10月出版

疫情之後的世界已經在多個領域發生重大改變,而我們仍在沿用過去的敘事框架和行動邏輯。本書著眼於全球性問題與前路,以「共同的挑戰、共同的願景和共同的行動方案」為主線,探討如何通過集體行動,增強適應後疫情時代複雜世界的能力。書中開篇指出大流行之後,全球風險互聯、機遇共存,通過聚焦5大類別的風險議題,逐一探討了全球趨勢、經濟衰退、氣候變化、技術創新以及社會治理等層面的變局。本書並沒有試圖精準地預測未來,而是在廣泛借鑑全球學術界、商界、政界、社會組織等領域的深度觀察之後,搭建出一個開放的對話平台,以此幫助利益相關的每個人,在面對挑戰時保持韌性增長的活力。

敘事的力量

敘事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作為社會性動物,人類天生善於講故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在193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噁心》中指出:「人總是在不斷講述故事。人總是生活在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中,並通過故事來看待周圍發生的一切。對於人來說,活著好像就是為了講述故事。」敘事經濟學之父羅伯特·席勒進而將敘事和決策聯繫起來:「人的大腦始終對敘事高度敏感,不管是否真實,總是希望用敘事尋找行動的理由。」

關於敘事的大量研究明確指出,我們根據敘事進行思考、行動和交流,關於世界運行方式的每一種解釋、理解或模式都是從一個故事開始的。敘事提供了相應的場景,幫助我們理解所觀察到的事實,然後據此開展行動。敘事塑造我們的觀點,觀點構成我們看到的現實,最終影響我們的選擇和行動。敘事就是關於我們如何探尋生命意義的方式。

本書提供了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敘事,闡明了即將到來的變化以及人類的對策。本書的主體內容(並非全部)來自對50位世界一流思想家和意見領袖進行的訪談,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涵蓋廣泛的學術領域,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他們的敘事頗有影響力。不管我們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他們的敘事都能激發我們的想像力,並促使我們去反覆斟酌他們的觀點,甚至與之進行互動。這一點至關重要。我們太容易接受先入為主的想法,這些想法往往與個人和職業生活緊密相關,並且受到後者的深刻影響。換言之,我們認為僅靠「換個角度」是不夠的。因此,我們會聚焦那些能夠讓人「頓悟」或「恍然大悟」,或者能夠迫使我們創新思路、挑戰既有信念和假設、建立精神連接的想法。

行動、決策和政策總是始於一個「宏大」的想法。宏大的想法不僅能助力經濟(它們是促進經濟增長的真正引擎),而且能夠推動世界進步。當一個宏大的想法取得突破、產生影響,就會演變成廣泛傳播的敘事,從而獲得升華並擴大影響力,直至納入公共政策以及商業和投資決策。通過創始者的想像和努力,這些想法能夠激發創造力,為發現、創新和變革奠定基礎,並且發展成為行動號召。如果想法後續被轉化為經濟產品,經濟學家就會用專業術語將其稱為「非排他性」以及「非競爭性」產品。

想法具有非排他性源於其自由的特性,任何人都無法真正被排除消費(或產生)一個想法的可能性;而想法具有非競爭性是因為人們在利用一個想法時,並不會影響其他人對該想法的使用,即每個人都可以在不阻礙別人的情形下「消費」某種想法。正所謂,「如果我給你一美元,你給我一美元,那麼我們每人只有一美元。但是如果我給你一個想法,你給我另一個想法,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會擁有兩個想法」。想法的這一特性為其賦予了一種「價值回報不因規模的擴大而遞減的天然屬性」。簡單來說,想法越多越好。我們擁有的想法越多,就越能催生更多的想法!

在對50位全球一流思想家和意見領袖進行訪談的基礎上,本書介紹了大量有趣甚至新奇的想法。書中提出了很多觀點,並介紹如何將其整合,形成造福人類的「大敘事」。最重要的是,本書將闡述一些觀點為何能夠甚至應當被納入政策和決策。隨著全球逐步擺脫疫情危機,加速開啟徹底的變革之旅,我們的社會和經濟必須更具包容性,更能滿足全球共同利益的需要,並且更具韌性。這是一本書,也是一份宣言。

作者:[德]克勞斯·施瓦布[法]蒂埃里·馬勒雷

編輯:袁琭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