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發現——英國的航海和殖民探索(終篇)

韓韓講歷史 發佈 2022-11-16T02:47:47.487196+00:00

英國的大航海在經歷了都鐸王朝的黃金髮展時期後,在航海霸權的爭奪中相繼擊敗了西班牙和荷蘭,並與法國展開新的競爭。

英國的大航海在經歷了都鐸王朝的黃金髮展時期後,在航海霸權的爭奪中相繼擊敗了西班牙和荷蘭,並與法國展開新的競爭。

此時的英國開始在世界範圍擴展殖民地,尤其在印度的殖民和發展,對日不落帝國的建立影響深遠。

同時,隨著英法戰爭的影響,以及西班牙王位爭奪戰、奧地利王位繼承戰,英國逐漸通過大陸均衡政策遏制了歐洲大陸強國的崛起;尤其是法國,由於在殖民地經營上缺少投入,導致在與英國的殖民地競爭中相繼失敗,英國在北美和印度逐漸取代法國的地位

北美殖民地的發展逐漸成熟,其資本生產方式和制度逐漸完善,導致在北美的英國殖民者們開始謀求脫離英國的管理。

1775年,英國北美殖民地爆發獨立戰爭,並建立了美國。

在損失了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的同時,英國相繼發現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加上將印度逐漸納入英國的直接的殖民統治,英國的殖民帝國範圍基本確立。

英國航海和殖民探索的結束

一、詹姆斯·庫克探索南太平洋,發現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1、航海之前的經歷

庫克,也被稱為庫克船長,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和製圖師。其出生於英格蘭北部約克郡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受僱於農場工作,庫克則受到農場主的幫助得以進入附近學校接受教育

接受了五年教育後,庫克回到農場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又在鎮上的商店做店員。

1747年,庫克結識了約翰·沃克和亨利·沃克,並開始從事海上煤炭貿易,在這期間,庫克學習了代數學、幾何學、三角學、航海和天文學各方面的知識,為以後的航海探索積累了相關的知識。

1750年,庫克升任這艘海上煤炭貿易船的大副,五年後又升任船長。之後,剛升任船長的庫克,轉而投身英國皇家海軍。

1756年3月,他首次臨時執行指揮職務,附屬單桅快速帆船庫魯撒號的船長。

1757年6月29日,庫克在特福德通過航海長考試,成為航海長。

1758年,英法七年戰爭期間,庫克參與了英國的海陸軍的聯合軍事行動,展現出測量學和地圖學方面的才能。

2、第一次航海,發現澳大利亞及紐西蘭

1768年8月,已是海軍中尉的庫克,受命擔任皇家海軍太平洋考察隊隊長,率領三桅帆船「奮進號」,遠征出航。

此行的目的,公開宣稱是去南太平洋觀測罕見的「金星凌日」天象,船上也確實滿載著天文學家、畫家、植物學家等專業人員;但臨行前,庫克接到海軍部的密令,要求他藉機去探尋神秘的南方大陸

1769年6月,考察隊在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順利完成了天文觀測任務;在此期間,庫克考察隊繪製了沿途發現的十幾個島嶼,將其命名為社會群島

為了尋找所謂的南方大陸,庫克繼續駕船出發,經過了一段先向西南,又向西北的曲折航程,1769年10月到達了紐西蘭。

此後的半年,庫克船隊走了一個大大的「8」字形的航行線路,繞行紐西蘭南北二島,沿岸進行了詳盡的測繪和海圖標註工作,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是首次。

因此,基於以上原因,雖然庫克不是第一個到達紐西蘭的歐洲人,但也被視為是紐西蘭的發現者。後來,紐西蘭兩島之間的海峽也被命名為庫克海峽。

隨後,庫克的船隊越過紐西蘭繼續向西航行20多天後,在1770年的4月20日,考察隊在南緯37°附近遙望到一片新的海岸線,船隊根據山脈和樹木判斷,這裡極有可能是大陸

因為惡劣的天氣和水文狀況,帆船輾轉9天,直到4月29日,終於在一處適宜的海灣登陸。海灣周邊生長著許多歐洲沒有的新植物,庫克便將其命名為植物學灣

這一天,也成為了庫克船長登陸澳大利亞的紀念日,登陸地點雪梨的植物學灣,日後成為風景迷人的旅遊勝地。

庫克登陸之後,為這片區域命名為新南威爾斯,以時任英王喬治三世的名義,宣布了英國對新大陸的占領。

這裡也是今天澳大利亞東海岸的新南威爾斯州,而時至今日,這裡仍是澳大利亞人口最多、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1771年7月,庫克船長結束了近三年的航程,回到英國,此次遠航為英國帶來了巨大的收穫。因此,英國很快又組織了第二次航行。

3、第二次遠航,穿越南極圈

在1772年7月13日,第二次航行的兩艘艦船從普利茅斯出發,船隊在1773年1月17日創下橫跨南極圈的創舉。

在1773年12月,探險隊的旗艦決心號第二次進入南極圈;隨後於1774年1月26日第三度駛入南極圈,並於1月30日成功駛至南緯71度10分離南極洲不遠的海域,成為整個18世紀中航海家所到過的最南端的地方

可是,沒有找到南極洲的庫克在這時卻因為天氣環境惡劣而被迫決定折返,使尋找神秘大陸的希望落空。此後,庫克決定待在太平洋地區,以便在南半球夏天來臨的時候可以再度南下探索。

1774年6月,庫克成為首位發現紐埃的西方航海家;9月成為首位發現新喀里多尼亞的西方航海家;在同年11月返回紐西蘭夏洛特王后海灣前;庫克還在途中於10月10日發現諾福克島

1774年11月,庫克的決心號從紐西蘭出發,向東駛經南美洲南端合恩角進入大西洋;隨後,相繼發現南喬治亞島、克拉克礁島、南桑威奇群島。

1775年7月30日,庫克的船隊返回英格蘭樸茨茅斯,完成第二次航行

4、第三次遠航,死於夏威夷島

庫克的第三次航海旅程是他人生最後一次航海旅程。

1776年7月12日,庫克率領的考察隊正式由普利茅斯出發,途中於12月24日發現吉里巴斯;之後於1778年1月發現夏威夷群島,並成為首批登陸的歐洲人

1778年3月7日,庫克等人抵達俄勒岡沿岸海域,駛過胡安·德·富卡海峽,隨後駛進今溫哥華島西部的努特卡海峽。

考察隊登上沿岸,在附近村莊經過休整之後,船隊繼續出發,向北上溯至白令海峽;沿途一邊探索和一邊繪製海岸地圖,並在阿拉斯加記錄了庫克灣的情況。

庫克在回程時途經阿留申群島,期間還曾在一些俄羅斯商旅的貿易基地稍作停頓。到1778年12月,決心號和發現號駛返夏威夷群島過冬。

1779年2月4日,船隊又重新出發,再一次向北尋找西北航道;然而,就在出發後不久,由於決心號的前桅損毀,庫克被迫帶領船隊折返,並在2月11日返回凱阿拉凱夸灣修理

庫克船隊的回航出乎夏威夷島原住民的意料之外;加上此時回航,與島上的風俗產生衝突,因此並不受島上原住民的歡迎。

2月14日,庫克的考察隊與島上的原住民產生衝突,庫剋死於衝突之中;隨後,逃離的查爾斯·克拉克接任庫克艦長一職。

同年8月22日,克拉克率領船隊準備探尋西北航道時,在距離堪察加半島不遠的海域因結核病病逝。

克拉克病逝後,上尉約翰·戈爾接替艦長一職,由於船隊損失嚴重,其放棄探索西北航道的計劃,並最終在1780年10月7日返抵英國倫敦。

至此,庫克的三次航行結束,為英國的海外探索增加了新的航路和發現,在之後的大洋洲地區成為英國的新的殖民地。

雖然北美地區的獨立對英國殖民發展產生影響,但此時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發現,以及對印度殖民地逐漸深入掌控,使得英國真正的建立起了覆蓋全世界的「日不落殖民帝國」。

二、馬修·弗林德斯對大洋洲的進一步探索

馬修·弗林德斯是英國的航海家、探險家、傑出的地圖繪製者;他在庫克發現澳大利亞之後的30年後,才又在英國逐漸展開的對南太平洋的探索熱潮中去往澳大利亞,並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幅澳大利亞地圖

1801年7月,弗林德斯率領探險隊從英格蘭出發,12月6日抵達澳大利亞李文海角。

1802年3月22日,探險隊在袋鼠島登陸並進行了考察;4月8日船隊東行途中,遇到了法國探險家尼古拉斯·鮑丁。當時,他們都在對未知的澳大利亞南部海岸線進行探勘、繪圖

兩位探險家繞島航行一圈後在相遇灣再次見面,這標誌著把澳大利亞海岸線繪製完成;5月9日,船隊在雪梨傑克遜港停泊,進行維修和補充給養。

7月22日,探險隊向北航行,對昆士蘭海岸進行了詳細的調查;隨後弗林德斯在船殼受損的情況下,完成了對卡彭塔利亞灣的南海岸和西海岸的測繪。

1803年6月9日,探險隊到達雪梨的傑克遜港,並對受損的船隻進行了修補

1803年9月至1805年,弗林德斯與隨行人員分開,並於返回英國的路途中在模里西斯停留,之後,由於英法戰爭其被囚禁在島上。

1810年10月23日,弗林德斯返回倫敦,並通過4年的時間,將其在澳大利亞探勘的資料進行整理,為英國對澳大利亞的進一步探索開發提供了詳細的依據。

三、對非洲的探索和發現

在地理大發現中,歐洲殖民者對於非洲的殖民掠奪尤為嚴重;而相對歐洲人對未知的美洲的探索和殖民活動,非洲與歐亞大陸比鄰,其也一直為歐洲人所知

因此,歐亞非之間的交流要緊密得多,但這僅限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區,至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則相對要比較孤立。

隨著地理大發現時期歐洲人對世界各地的探索,尤其在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完成環繞非洲航行,併到達印度之後,歐洲對非洲的探索和殖民開始深入發展。

在對非洲的探索和殖民中:葡萄牙有著較早的優勢法國在英法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之後,由於喪失大量原美洲、亞洲的殖民地,被迫開始對非洲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殖民,而這也使法國在非洲的影響遠遠大於其他任何歐洲列強;相對於法國,英國對非洲的殖民和探索要主動得多,而對比葡萄牙,英國在非洲的活動則要更加深入而全面。

英國在非洲的殖民統治延續了其整體的殖民政策,即圍繞貿易展開殖民活動。其最早是為了進行奴隸貿易,隨後由於奴隸貿易的利潤降低,轉而將非洲作為工業生產的原料供應基地

1660年,英國成立了皇家冒險者開發非洲貿易公司,政府為其頒發了開展奴隸貿易的特許狀,之後又被皇家非洲公司取代。

隨著對非洲的掠奪和殖民,英國在非洲的探索也逐漸加深,並在其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之後,因為對工業原料的需求增加,英國開始定期派出探險隊,對非洲大陸內部進行探索。

在大航海初期,英國對非洲的探索和殖民主要在地理位置靠近沿海、氣候相對適宜、人口數量較多、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如埃及、南非等地

隨著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後,國內對工業原料的需求增加,英國對非洲大陸內部開始深入探索,在這一時期也湧現出了較多的探險家;客觀上促進了對非洲的開發,以及加深了非洲各個地區、以及與世界的聯繫

英國對非洲的探索在也是19世紀開始更加深入,其中以各種名目的地理考察與探險活動最多,並逐步向非洲腹地深入。

這些活動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物產豐富的尼羅河、尼日河、贊比西河及剛果河流域;從事這些活動的歐洲人,有葡萄牙人、法國人、荷蘭人、德國人;而為數最多的是英國人

如今在非洲旅行,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歐洲探險家的雕像;一些城市、或山水湖泊以英國的探險家的名字命名。

下面,對英國在非洲進行深入探索的探險家進行一一介紹。

1、戴維·利文斯敦

利文斯敦出生在蘇格蘭一個工人家庭,從10歲起就開始進入紗廠做工,其自學了拉丁文、醫學和神學。

1841年3月,他被派往南非,進行傳教、地理考察和開闢商業通道。這期間,英國人和當地的布爾人的矛盾衝突日益加深。

布爾人是原來殖民南非地區的荷蘭人、德國人與當地原住民的後裔;因此,在與英國對抗中,荷蘭人和德國人對布爾人一直暗中積極支持。

而在與布爾人的戰爭中,英國人損失慘重,自此也開啟了日不落殖民帝國的衰落。

1845年1月,利文斯敦與同在南非從事傳教活動的蘇格蘭傳教士羅伯特·摩法特的女兒瑪麗結婚。此後,瑪麗長期陪伴在利文斯敦的身邊,支持他的工作。

利文斯敦在非洲的考察活動主要分三次進行。

1)第一次考察

為了尋找通往大西洋沿岸的通道,利文斯敦決定深入非洲腹地。

1853年11月,其從現今的辛巴威和尚比亞交界地帶出發,沿著贊比西河向西北進發;次年的5月31日,他到達了如今位於非洲西海岸的安哥拉首都羅安達。

利文斯敦勘查了整個贊比西河流域的狀況,並於1856年5月20日抵達贊比西河注入印度洋的河口,即如今莫三比克境內的克利馬內。這是歐洲人第一次從西到東橫跨非洲大陸

1855年11月17日,利文斯敦到達了尚比亞境內的馬蘭巴,並發現了位於贊比西河上的世界上最大、最壯觀的瀑布。後來,這個瀑布被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命名為維多利亞瀑布

維多利亞瀑布的發現是利文斯敦在非洲地理勘查活動中取得的最大成就,英國人還曾將馬蘭巴城以他的名字命名。1856年12月,利文斯敦回到倫敦。

2)第二次考察

1858年,利文斯敦被授予「主管東非海岸和內陸的英國領事,東非和中非探險隊司令」,並於3月再次到達非洲,進行新的探索。

在這次考察活動中,他們發現了非洲第三大湖~尼亞薩湖

1862年4月,陪同利文斯敦進行考察的妻子因瘧疾病逝,而本來也要前來參加探險活動的長子羅伯特又在美國內戰中陣亡。

雙重打擊,使得利文斯敦在1863年返回了英國,進行休養。

在這次考察中,探險隊積累了大量的科學資料,為英國後來建立「中非保護國」和尼亞薩蘭殖民地奠定了基礎。

3)第三次考察

1866年1月,利文斯敦第三次來到非洲,主要使命是探尋尼羅河源頭;他從桑給巴爾島出發,向著西部大湖區探索,進行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探索活動

1867年初,利文斯敦的考察隊從尼亞薩湖南端向西北部前進,先後發現班韋烏盧湖和姆韋魯湖。

1869年3月,在阿拉伯商人的幫助下,他到達了坦噶尼喀湖畔的小鎮烏吉吉;1871年之後,又到達盧阿拉巴河匯入剛果河處的基桑加尼附近。這是當時的歐洲人到達過的非洲腹地最深處

1871年10月,利文斯敦因為長期的感染而疾病加重,考察隊返回烏吉吉小鎮;此時,趕來救援的亨利·莫頓·斯坦利給予了他物資上的幫助,但利文斯敦拒絕了斯坦利對其「離開非洲」的勸告。

1873年5月1日,利文斯敦在尚比亞境內的巴羅策蘭地區的奇坦博村病逝;他在最後依然竭力勘查的一條河流其實根本不是尼羅河水系,而是剛果河水系

2、亨利·莫頓·斯坦利

斯坦利原名約翰·羅蘭茲,出生於英國的威爾斯。由於私生子的身份,斯坦利自幼生活在貧民習藝所,其在十八歲時去到北美,並被美國的一位叫亨利·斯坦利的商人收留,為此其將名字改為跟隨那位商人

1)營救利文斯敦的探險

斯坦利在成長過程中當過水手、報社記者等,由於其自身的經歷,在1870年被當時的報社委任去非洲參與救援利文斯敦的任務,並對這一事件進行報導。

1872年初,斯坦利完成任務之後回到英國,其也因此被冠以非洲探險家的榮譽,而斯坦利自此開始對在非洲的探索活動充滿興趣。

2)第一次探索

1874年11月,斯坦利帶領一支考察隊前往非洲腹地,勘探盧阿拉巴河。

考察隊在河流由南向西的轉彎處,發現了後來以斯坦利的名字命名的斯坦利瀑布和斯坦利維爾小鎮(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城市)。

隨後,考察隊沿著河流到達河的主幹剛果河;在對剛果河的考察中發現了一個很大的湖泊和一個瀑布群,斯坦利將湖泊和瀑布分別以他自己和利文斯敦的名字命名

1877年8月12日,斯坦利的考察隊到達了位於大西洋岸邊的剛果河河口,完成了其第一次歷時近三年的探險活動。

斯坦利的這次考察活動,否定了利文斯敦當年關於盧阿拉巴河可能是尼羅河上源的猜測,確定了其實際上是剛果河的上源。

他還首次查明了剛果河流域的地形和地貌,使歐洲主要的殖民國家開始把注意力從對非洲的探險活動轉移到殖民上來。

3)受聘比利時國王,考察和殖民剛果(金)

隨後的斯坦利受聘於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並在1879年8月~1884年6月之間,幫助比利時對剛果(金)進行了詳細的勘探,並在最後將這裡轉變為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采邑「剛果自由邦」,即比利時國王的私有殖民地

自此,由個別探險家領導的私人性質的地理探險,開始逐漸被具有鮮明政治圖謀的大規模軍事殖民行為所取代,歐洲列強在非洲的殖民地瓜分日益激烈。

4)最後一次營救和考察任務

1881年8月,蘇丹人在馬赫迪的率領下舉行反對英國殖民的起義,當時英國位於那裡的一部分殖民地人員被困,其中包括一位叫艾明·帕薩的高層管理人員。

1887年3月,英國政府派斯坦利率領一支遠征隊從剛果河河口出發,營救被困人員;第二年年初,斯坦利在烏干達和剛果(金)邊界上的艾伯特湖區附近找到了被困人員。

此後的一年左右,斯坦利在艾伯特湖區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弄清了該湖及其水域的情況,證實附近的魯文佐里山就是古希臘地理學家托勒密所說的月亮山,並將其中一個山峰命名為斯坦利峰

同時,斯坦利還與當地的酋長們簽訂了一系列條約,為英國隨後在東非建立殖民統治奠定了基礎。

斯坦利回到英國後被任命為國會議員,並受封為爵士。1904年於倫敦逝世。

3、約翰·漢寧·斯皮克

斯皮克自小接受了正規的教育,並在17歲後進入英國駐印度的陸軍服役長達十年。他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愛好打獵和旅遊,並熱衷於冒險活動。

1856年12月,英國政府和皇家地理學會開始著手尋找尼羅河的發源地

當時的尼羅河作為非洲第一大河,其兩大支流之一的白尼羅河的源頭一直未得到證實;而青尼羅河的源頭在17世紀初被西班牙人佩德羅·派斯證實位於塞俄比亞高原西部的塔納湖。

1)聯合考察

1857年6月16日,斯皮克奉命隨同理察·伯頓率領的探險隊,從桑給巴爾島對面的巴加莫約出發,前往非洲腹地探查白尼羅河的源頭。

同年8月份,考察隊在坦尚尼亞的海岸登陸,然後徑直向西探索,並於11月份到達塔波拉。

1858年2月13日,他們發現了非洲第二大湖坦噶尼喀湖

隨後,斯皮克趁伯頓身體尚未康復之機獨自去北部探查;8月3日,斯皮克發現了世界第二大的淡水湖,並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其命名為維多利亞湖

由於伯頓病重,探險隊被迫返回。在到達阿拉伯半島的亞丁時,伯頓留下來進行治療,斯皮克承諾等待伯頓回到倫敦再一同匯報此次探險的成果;但斯皮克回到倫敦後並未遵守約定,且立即單獨匯報了探險成果

2)單獨考察

1861年,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資助下,斯皮克再次回到非洲,進一步探查白尼羅河的源頭。

他首先到達了烏干達境內的卡拉古王國,繪製了維多利亞湖部分地區的地圖;此後,他繼續向北方探索,到達了烏干達中部的布干達王國。

1862年7月7日,斯皮克帶著布干達國王穆特薩賜予的嚮導和物資繼續北上;7月28日,其到達了維多利亞湖的最北端。

隨後,經過進一步的考察,斯皮克初步確定這裡的湖口瀑布下落後形成的向北的河流就是白尼羅河,其以此次考察活動的資助者名字命名這一瀑布為里本瀑布。

斯皮克繼續沿河流向北行進,在1863年2月,抵達蘇丹南部的貢多克羅,遇到正在那裡探查尼羅河河源的另一位探險家塞繆爾·貝克,徹底證實了他的考察結論

斯皮克將這一結論匯報回國,但理察·伯頓對其提出質疑,兩者展開了爭論。

1864年9月14日,在兩人的辯論開始之前,斯皮克意外死亡,導致這一結論延遲了很長時間才被最終證實。

4、理察·弗朗西斯·伯頓

伯頓爵士,不僅是英國著名探險家,其還是語言學家、人類學家,通曉25種語言和15種方言。他與斯皮克是首先發現坦噶尼喀湖的歐洲人。

1854年,伯頓組織了新的探險隊考察過東非索馬利亞的禁地哈勒爾

1855年,其組織探險隊探索白尼羅河源頭,在穿越索馬利蘭時遭到襲擊而負傷,被迫返回;隨後在1858年與斯皮克合作的探索活動中共同發現了坦噶尼喀湖。

5、塞繆爾·懷特·貝克

貝克爵士是英國探險家、作家、工程師,其本人熱衷於在世界各地進行遊歷、探險。

  • 1856年~1860年,其在近東地區進行了四年的遊歷
  • 1861年,40歲的貝克與妻子從開羅出發進行探險,勘探阿拉巴拉河和尼羅河支流,並證實了尼羅河的淤泥來自衣索比亞;
  • 1863年,在考察尼羅河時,與北上探尋白尼羅河源頭的斯皮克相遇,證實了斯皮克對白尼羅河的源頭為維多利亞湖的結論;
  • 1864年3月,貝克和妻子在尼羅河上游不斷考察,最終發現了非洲第七大湖,其以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的名字為這個湖泊命名為艾伯特湖。

以上就是英國在大航海時期的主要的航海、探索活動。

而由於在英國的航海歷史中,對於北美的探索最為知名,其次是德雷克的環球航行,再次是對澳大利亞的探索和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相對來說,英國在非洲的探索活動看似要少於其他地方,至於在非洲的殖民活動也要較之其在對非洲內陸的探索知名。

但這不代表英國在非洲的探索活動不夠積極,由於英國開始航海探索時,葡萄牙以托德西里亞斯條約為依據,已經對非洲進行了先一步的占有,而與東方的貿易是大航海的主要內容

因此,為了避免與葡萄牙和西班牙等率先崛起的殖民帝國對抗,英國選擇了繞過非洲對其他航線的探索。

而隨著英國的擊敗西班牙、荷蘭、法國,其在殖民地競爭和航海霸權中獲得勝利。因此,其反過來開始對非洲進行殖民和探索,而這也是英國在大航海的後期才開始對非洲的內陸進行詳細地探索的原因

隨著英國對非洲的探索逐漸深入,並在非洲不斷擴展其殖民地的範圍,這也引起了歐洲列強對非洲的新一輪的瓜分。

這一時期,歐洲各個列強對非洲的瓜分,其相繼建立殖民地範圍,形成了二戰之前的非洲的政治格局,並導致非洲各殖民地獨立後的所建立國家的地理格局

英國的大航海活動基本講述完了,至於其在殖民地的建立、發展上的歷史,我會專門進行進一步的詳解。

歐洲的歷史還要很長時間的講述,每個國家、歷史階段、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我都會進行詳細的講述,謝謝大家的支持!


謝謝品鑑!

感謝收藏、點讚、分享、關注、轉發!

看圖、讀書、聽歷史,文章有點長,如果讀累了可以點擊右上方的「耳機」按鈕,聽書也很放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