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Drive關停引巨震 雲盤市場競速下半場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佈 2022-11-17T21:25:15.703648+00:00

近日,亞馬遜宣布旗下雲存儲服務Amazon Drive將於2023年12月31日正式關停。目前,Amazon Drive官網已經放出了公告,亞馬遜也向使用該服務的用戶發送了電子郵件。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楊清清 實習生趙宇彤 北京報導

即便是巨頭亞馬遜,也將要關停旗下雲盤業務了。

近日,亞馬遜宣布旗下雲存儲服務Amazon Drive將於2023年12月31日正式關停。目前,Amazon Drive官網已經放出了公告,亞馬遜也向使用該服務的用戶發送了電子郵件。

從目前亞馬遜披露的信息來看,為用戶留下了較為充足的「過渡期」。公告顯示,亞馬遜將於2023年1月31日起不再接受新文件的上傳,用戶可以在該日期之前繼續訪問文件,之後將不再支持新增或者修改文件。

2023年12月31日之後,Amazon Drive服務將正式關停,所有用戶無法訪問。不過,亞馬遜仍然建議用戶上傳照片和視頻,並使用亞馬遜照片(Amazon Photos)訪問。

「亞馬遜關停Amazon Drive的真實原因,個人認為是亞馬遜雲計算C端業務比較雞肋,想要藉此收縮展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直言道,「亞馬遜在雲計算方面主要面向B端客戶,C端用戶網盤已經成為亞馬遜的邊緣業務。」

艾媒諮詢CEO張毅則認為,Amazon Drive關停主要因為其業務的支撐性和經濟效益不理想,難以為亞馬遜主營的電商業務提供支持;其次,該業務也受到不同國家、地區法律政策的限制,「最重要的還是業務的成長性。」

亞馬遜「斷臂求生」

上線至今已超11年,Amazon Drive最終沒有躲開關停的命運。

資料顯示,Amazon Drive於2011年3月正式啟動。作為「亞馬遜客戶備份文件的安全雲存儲服務」,Amazon Drive提供5GB免費存儲空間以及適用於Android、iOS和Web的應用程式,支持雲存儲、文件託管、文件共享和文件備份等服務。

2015年7月,亞馬遜Amazon Cloud Drive移動端發布,支持iOS、安卓、Kindle設備,正式加入雲服務移動端的賽道。同年,亞馬遜宣布推出無限內容存儲方案,用戶每年繳納59.99美元年費便可無限使用雲盤存儲空間。

不過,該方案於2017年被取消,改成以容量計價,共有兩種付費模式:一種是11.99美元/年,享有100GB的存儲空間;另一種是59.99 美元/年,享有1TB的存儲空間。當存儲空間超過 1TB時,每增加 1TB 存儲空間則每年需多交納59.99美元,每位客戶最大的存儲空間為30TB。

儘管從無限內容演變為容量計價,Amazon Drive還是將以關停告終。不過,本次Amazon Drive關停官宣,其實早就有跡可循。

早在當地時間2022年7月29日,亞馬遜便面向消費者的雲服務Amazon Drive向用戶發送郵件稱,公司將於明年年底關閉其雲存儲服務。其中,安卓和iOS端的Amazon Drive應用程式已於2022年10月31日關閉。

「我們正藉此機會更全面地專注於亞馬遜相冊,為客戶提供專門的照片和視頻存儲解決方案。」關於在11年後決定關停雲存儲服務,亞馬遜官方就此解釋。據介紹,Amazon Photos同樣提供5GB的免費空間,以及100GB、1TB、2TB 的選擇,費用分別是 1.99 美元/月、6.99 美元/月和 11.99 美元/月。

需要注意的是,Amazon Driv並非亞馬遜近期表示關停的唯一業務。10月,亞馬遜先後表示將關閉倉庫機器人初創公司Canvas,終止虛擬旅遊服務「Amzon Explore」等,凸顯其繼續削減成本的決心。

亞馬遜「瘦身」之舉背後的原因,從其最新一份「寒氣」逼人的財報中可見一斑。10月27日,亞馬遜發布的202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不及市場預期。報告顯示,該季度亞馬遜淨銷售額為1271.01億美元,同比增長15%,市場預期1276.4億美元;淨利潤為28.72億美元,同比下降9%,市場預期為22.3億美元。

財報發布當天,亞馬遜股價下跌13%,且自2020年4月以來市值首次跌破1萬億美元。近日,亞馬遜更是傳出裁員約10000名企業和技術職位,本次裁員也將是亞馬遜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亞馬遜關停主要還是因為其網盤業務沒有形成規模,沒有很高的復用率、利用率,」盤和林指出,「對於雲計算,伺服器的利用率是很關鍵的,利用量不夠會導致資源閒置,邊際成本過高。所以規模化和市場集中度是網盤這個單一細分市場領域的關鍵。」

張毅則表示,亞馬遜「瘦身」的背後,看重的主要是業務的成長性。「最近尤其是美國的網際網路企業,總體來說都在做瘦身的動作。業務能否支撐主業能力,或者是否具備足夠的競爭力,都成為企業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雲盤「競速」後半場

亞馬遜「斷臂」Amazon Drive,很大程度上折射出雲盤市場商業模式單一、成本高、盈利難等行業通病。事實上,在我國,雲盤市場也經歷了「螺旋式」的發展。

2016年,全國開展打擊利用雲盤傳播盜版和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的專項整治行動,掀起雲盤關停潮,新浪微盤、迅雷旗下的快盤、華為網盤、360雲盤等紛紛宣布終止部分服務。

此後,雲盤市場發展逐漸回歸理性。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雲盤市場仍面臨包括商業模式單一、成本高但盈利難、監管合規等諸多挑戰。

首先是商業模式單一,成本高但盈利難。當前,雲盤業務前期寬帶、硬體等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大,且大部分廠商為積累用戶,初期多採用提供免費雲存儲空間的做法,隨著用戶數量增多,日常服務和運維成本逐漸增高,造成惡性循環。

其次,監管層對網盤的關注力度也在加大。2021年11月8日,工信部發布《關於開展信息通信服務感知提升行動的通知》,提出要優化網盤類服務提供方式。11月17日,百度網盤、騰訊微雲、天翼雲盤、和彩雲、阿里雲盤、迅雷雲盤、360安全雲盤和網易網盤等首批8家網盤企業,承諾將於年內將推出「無差別速率」產品。

不過,相較於過去,當前我國雲盤市場總體仍在持續成熟。

根據2022年2月易觀分析發布的《中國個人云盤行業發展年度分析2022》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國個人云盤活躍用戶已到達9842萬人,月活躍複合增長率約為1.46%,中國個人云盤市場交易規模預計達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市場成熟度提升,用戶的付費意願也在加強。易觀數據顯示,2021年雲盤用戶付費已達76.2%。

面對未來網盤市場的發展,盤和林建議,網盤產品需要面向用戶提供穩定的預期,這樣才能持續激活用戶使用。同時,網盤也應當與應用形成協同性,「比如很多手機廠商就是網盤的運營者,從應用來導入用戶,以此提高網盤功能的復用率,提高網盤企業伺服器的利用率,才是網盤企業突破的關鍵。」

張毅同樣認為,網盤的持續發展需要考慮與業務的協同,同時網盤的整體定位重心應當從C端向B端傾斜。「同樣是提供雲存儲的服務,騰訊依靠企業微信推出雲存儲服務,對於企業來說是有需要的,所以雲存儲服務與B端企業的辦公、商業協同,企業會願意買單。單純以雲存儲空間提供服務的話,C端消費者的付費意願相對會比較有限。」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