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卡耐基:林肯流下熱淚的地方,承載著他最悲傷的故事

高高國際 發佈 2022-11-17T23:49:37.313155+00:00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歷史上首位共和黨籍總統,也是迄今為止美國「最偉大總統」排名中始終名列第一的總統。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歷史上首位共和黨籍總統,也是迄今為止美國「最偉大總統」排名中始終名列第一的總統。他堅決反對國家分裂,奮力維護美國統一,領導了拯救聯邦和結束奴隸制度的偉大鬥爭;他頒布《解放奴隸宣言》,捍衛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並最終令四百萬奴隸獲得自由。他遇刺身亡後,美國永久廢除了奴隸制。

一百多年來,林肯正直、仁慈、無私、堅強的個性始終為世人景仰,而他悲傷、低調、可圈可點的私人生活更加令人遺憾和嘆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和成功學教父戴爾·卡耐基都是林肯的「超級迷弟」。歐巴馬曾公開表示,正是因為林肯,他才有機會成為美國第一任黑人總統;而戴爾·卡耐基則因深受林肯強大人格魅力的感召,親自數探林肯故鄉,嘔心瀝血,寫成這本另類勵志名著——《林肯傳》



歐巴馬

/美國第44任總統/

歐巴馬極度崇拜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他在總統就職典禮前後颳起強勁的「林肯風」。


戴爾·卡耐基

/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

在卡耐基的一生中,林肯對他的影響非常關鍵。在他的成功學課程中,曾多次提到林肯的故事,仿佛林肯就是成功的一面鏡子。



幾年前一個春天的早上,我在倫敦的一家酒店吃早飯:像往常一樣,我在晨報上面竭力想找一點關於美國的新聞。倫敦的報紙通常不太關注美國,不過那天早晨我很幸運,我有了一個豐富且未曾料到的收穫。

日後以「平民之家」創始人身份聞名於世的T. P. 科諾,當時正在晨報上負責撰寫一個專欄,名字叫「人物與回憶」。從那天開始,接連幾日,科諾的專欄一直在做「亞伯拉罕·林肯」的專題。這一系列的專題文章對林肯的政治成就並不十分關注,而將著眼點放在了林肯生命中較為人性的那一面:比如他的悲傷情緒,他接連不斷的失敗,他的貧窮,他對安妮·魯勒吉刻骨銘心的愛,還有他與瑪麗·陶德悲劇性的婚姻。

我對這一系列短文非常感興趣,然後又覺得挺驚訝。我生命的頭二十年是在美國西部的中央地區生活的,那裡離林肯的常住地不遠,而且我也一直對美國歷史深感興趣,所以我應該說對林肯的生平掌故非常熟悉了。然而,很快我發現並非如此。頗具反諷意味的是,我雖然是美國人,但卻是在倫敦讀了一些由一個愛爾蘭人在英國報紙上發表的文章後,才意識到林肯的生平掌故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有趣的生命傳奇之一。

我這個人走的慢,但從不後退。——林肯


我問過自己,難道只有我才這麼無知嗎?但很快問題就有了答案。後來我和我的很多鄉下朋友談起林肯,我發現他們也一樣。他們關於林肯的全部所知就是這些:出生在一間小木屋;步行數英里去借書,然後半夜在壁爐前面的地板上閱讀;砍柴為生;當律師;講有趣的故事,比如男人的雙腿要很長,長到足以能觸到地面的程度之類;被稱作「誠實的亞伯」;與道格拉斯辯論;當選美國總統;戴一頂絲帽;解放奴隸;葛地斯堡演說;宣稱他曾希望自己知道格蘭特將軍喜歡什麼牌子的白蘭地,以便自己能給其他幾位將軍親自寄去幾桶云云;最後在華盛頓一家劇院被布斯刺殺。

被晨報上這些文章激起興趣之後,我去大英圖書館查閱了大量有關林肯的書籍。隨著閱讀量的增大,我對他的興趣與日俱增,最終我下定決心,「自己動筆」寫一本關於林肯的書。我明白自己壓根兒不具備撰寫一本專供學者和歷史學家們閱讀的專業學術作品所需的主動性、氣質、素養以及能力,另外我覺得寫這樣一本也沒必要——此類著作已經夠多了。在關於林肯的浩如煙海的資料中翻閱很久以後,我覺得確實有必要的是,為當今緊張繁忙的大眾,寫一本篇幅短小的傳記,它既簡明扼要又能囊括林肯生命中的那些最有趣的事情。我努力撰寫的正是這麼一本書。

林肯和夫人瑪麗


我在歐洲就開始動筆了。在那裡寫了一年後,又回到紐約伏案兩載。最終,我把已經寫完的草稿全部撕掉,將它們扔到垃圾桶中。然後我奔赴伊利諾州。我找到林肯當年艱難度日的那片土地,這裡也是他的夢想的誕生地。一連幾個月,我與當地一些百姓同吃同住——他們的父輩們曾和林肯一同測量過土地,修過籬笆,在集市上趕過豬。還有好幾個月,為了能深入理解林肯,我曾在一大堆舊書、舊信、舊演講稿以及那些幾乎被人遺忘的報紙和潮腐的法庭記錄中搜尋線索。


我在匹茲堡鎮住了一整夏,因為這裡距離那個被後人復原了的「紐沙勒」僅一英里之遙。林肯在這個小村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期,這裡也成了塑造他人格中最重要的一些東西的地方。他在紐沙勒經營一家磨坊和一家雜貨店,並學習法律,當鐵匠,還玩過鬥雞、賽馬,戀愛一場,然後為之心碎。

紐沙勒在其鼎盛時期,居民也不超過一百人,這個村莊的存在時間也不過十年。林肯離開紐沙勒不久,它就被廢棄了,近半個世紀以來,只有蝙蝠和燕子在那些腐爛的木屋中築巢,還有一群牛在這塊小地方啃著青草。

然而就在幾年前,伊利諾州政府將這裡列入保護範圍,把它建成了一個公共遊覽場所,而且仿照一百年前那些木屋的樣貌重新建造了模仿品。於是今天的紐沙勒看起來就和林肯時代的樣子差不多。



當年的白橡樹林,今朝仍未改變。林肯曾在林中讀過書,吹過口哨,這裡也有他戀愛的身影。每天早晨我都會帶上打字機,從匹茲堡驅車而來,書中有一半章節都是在這些樹下寫完的。這是一處多麼可人的工作室啊!前方是蜿蜒流淌的桑加蒙河,在我面前,樹林與乾草地染出的點點斑白在風中微微搖擺,仿佛音樂般地在此律動。藍色的麻雀,金翼啄木鳥,還有紅鳥,它們的色彩點綴著樹林。我甚至能感到林肯就在這裡。

每到夏日夜裡,當夜鶯在桑加蒙河岸的林中啼叫時,我經常獨自一人來到此地。月光在夜空下勾勒出魯勒吉小旅店的輪廓。在我眼前,時間恍若倒退了一百年,也是相同的夜晚,年輕的林肯和魯勒吉手挽著手,在月光下走過這片同樣的土地。他們聆聽夜鶯的啼叫,心中充滿了多少美麗的夢想啊——然而這些夢想註定無法實現了。我敢肯定,就是在紐沙勒,在這裡,林肯度過了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時光。


當我正準備撰寫林肯最愛的女孩去世的這一章時,我帶上一張小摺疊桌和一台打字機,驅車駛在鄉村公路上。我穿過一個養豬場,又越過一片牧牛的草地,最終來到安妮·魯勒吉所安葬的那塊平靜而偏僻的土地。這塊土地現已徹底荒蕪,亂草叢生。為了走近她的墓地,我不得不把那些雜草、灌木和亂藤條割乾淨。林肯曾在這裡流下熱淚,這裡承載著他一生中最悲傷的故事。

本書的許多章節是在春田鎮撰寫的。其中一部分寫就於一幢老房子的起居室中,林肯在此度過了十六年不開心的日子;還有一部分是在林肯草擬其就職演說的桌子上撰寫的;其餘的章節,則是在林肯的律師事務所完成的——每當他和瑪麗·陶德吵了架,他就會躲到這裡。

——戴爾·卡耐基




推薦閱讀


《林肯傳》

全譯本



內容簡介:

《林肯傳》是20世紀偉大的人生導師、不斷創造「人類出版史上奇蹟」的戴爾•卡耐基的傳記作品,描述了林肯這位平民總統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困苦的童年歲月、坎坷的求學之路、不幸的婚姻生活、忍辱負重的白宮生涯,真實地再現了一個神情憂鬱、始終在痛苦中掙扎卻能保持品德高尚、滿懷仁慈之心的偉人形象,他那在坎坷中百折不撓的精神,至今仍然激勵著後人,使人們在困境中砥礪奮進,勇往直前。


作者簡介:

戴爾• 卡耐基,是20世紀知名的成功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本書是卡耐基在全面搜集林肯資料的基礎上傾心寫就的。他將林肯的奮鬥歷程看作是人生的經典,重點描寫了林肯平凡生活中的偉大,充分展現了林肯的人性光輝。卡耐基的思想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人,包括數位美國總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