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基礎知識 具有哪些力學性能(強度、硬度、彈性、塑性)?

補天石企業之友 發佈 2022-11-19T05:40:20.961807+00:00

導讀:金屬材料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特別廣泛,在製造業中,以金屬材料作為主要加工用原材料,特別是模具行業,但金屬材料具有哪些力學性能?(強度、硬度、彈性、塑性)?如何進行測試(拉伸測試、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維氏硬度?衝擊測試?)?

導讀:金屬材料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特別廣泛,在製造業中,以金屬材料作為主要加工用原材料,特別是模具行業,但金屬材料具有哪些力學性能?(強度、硬度、彈性、塑性)?如何進行測試(拉伸測試、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維氏硬度?衝擊測試?)?有很多地方不是很了解,現將個人收集整理的一些資料分享給大家,以便對金屬材料有一個基礎了解?

導致鐵達尼號沉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對打撈出來的鐵達尼號船體材料進行測試發現:使用的材料力學性能「低溫脆性」,抗衝擊力弱!船體與水下冰上相撞時,發生大面積斷裂,船體大量進水導致沉沒!

金屬材料具有哪些力學性能?

力學性能是指:金屬在力的作用下所顯示出的與彈性和非彈性反應相關或涉及應力 - 應變關係的性能。一般來說,如:強度、塑性、硬度、彈性、韌性等。


一. 強度

強度是指: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變形和破壞的能力。一般鋼材的屈服強度在 200 ~ 1000Mpa之間。通過拉伸試驗測得大小。強度的大小通常用應力來表示。

應力:應力是在它所作用面積上的力,用N/mm2表示,在米制單位中,用千帕(kPa)或兆帕(MPa)表示。

應變:是被測試材料尺寸的變化率,它是加載後應力引起的尺寸變化。由於應變是一個變化率,所以它沒有單位。

原始標距(Lo):施力前的試樣標距。

斷後標距(Lu):試樣斷裂後的標距。

平行長度(Lc):試樣兩頭部或兩夾持部分(不帶頭試樣)之間平行部分的長度。

斷後伸長率(A):是斷後標距的殘餘伸長(Lu-Lo)與原始標距(Lo)之比的百分率。

斷面收縮率(Z):斷裂後試樣橫截面積的最大縮減量(So-Su)與原始橫截面積(So)之比的百分率。

最大力(Fm):試樣在屈服階段之後所能抵抗的最大力。

屈服強度:當金屬材料呈現屈服現象時,在試驗期間達到塑性變形發生而力不增加的應力點。

上屈服強度:試樣發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高應力。

下屈服強度:在屈服期間,不計初始瞬時效應時的最低應力。

按載荷的作用方式不同,強度可分為: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彎強度、抗剪強度、抗扭強度等。注意:一般多以抗拉強度作為判別金屬強度高低的指標

拉伸試驗(參照GB/T228.1-2010)測定材料(標準拉伸試樣)在材料試驗機拉伸載荷作用下的一系列特性的試驗。是金屬的抗拉強度和塑性測定的試驗方式。

拉伸試樣必須按照GB6397-86的標準進行取樣。如下圖:試樣的標準

拉伸試驗一般採用萬能材料試驗機,一般有WE系列液壓式(a),WDW系列電子式(b)。如下圖:

在拉伸試驗過程中,依據拉伸試驗曲線(如下圖),可以將試樣拉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彈性階段、屈服階段、強化階段、頸縮階段等。註:拉伸曲線是指拉伸試驗中得出的拉伸力和伸長量之間關係曲線。

四個階段具體在拉伸曲線中區分,見下圖:

彈性階段是:OP 屈服階段: ss' 強化階段: s『b 頸縮階段:bz

強度指標

  1. 屈服點σs材料產生屈服時的最小應力。單位為 Mpa. 公式 σs=Fs/A0
  2. Fs是屈服時的最小載荷(N); A0 是試樣原始截面積。
  3. 對於無明顯屈服現象的金屬材料(人高碳鋼、鑄鐵),測量屈服點很困難,工程上經常採用殘餘伸長為 0.2%原長時的應力σ0.2 作為屈服強度指標,稱為規定殘餘伸長應力。 σ0.2 =F0.2/A0
  4. 抗拉強度 σb 是材料在拉斷前承受的最大應力,單位為Mpa.抗拉強度表示材料抵抗均勻塑性變形的最大能力,也是設計機械零件和選材的主要依據! 公式 σb =Fb /A0 Fb 是試樣斷裂前所承受的最大載荷(N)

試樣在試驗中變化過程,如下圖:

a: 試樣(初始) b: 伸長 c: 產生頸縮 d: 斷裂

舉例:脆性材料的拉伸曲線:在斷裂前沒有明顯的屈服現象

強度的意義:強度越高,表明材料在工作時越可以承受較高的載荷。當載荷一定時,選用高強度的材料,可以減小構件或零件的尺寸,從而減小構件自重。因此,提高材料的強度是材料科學中的重要課題!稱之為材料的強化!

二. 塑性

塑性是指:金屬材料在載荷的作用下,產生塑性變形而不斷裂的能力。一般是通過拉伸試驗測得大小。常用的塑性指標有:斷後伸長率 δ 和 端面收縮率 ψ。

塑性對於材料的意義:

1. 是金屬材料進行壓力加工的必要條件;

2. 提高安全性:因零件在工作時萬一超載,也會由於塑性變形使材料強化而避免突然斷裂。

強度與塑性是一對相互矛盾的性能指標。在金屬材料工程應用中,要提高強度,就要犧牲一部分塑性。反之,要改善塑性,就必須犧牲一部分強度。但可以通過細化金屬材料晶體組織(關於晶體組織請關注補天石企業之友的其他文章),可以同時提高材料的強度和塑性。

三.硬度

硬度是指金屬材料在一個小的體積範圍內金屬材料抵抗局部變形,特別是塑性變形、壓痕或劃痕的能力。是材料性能的一個綜合的物料量。

硬度的測量方式主要採取壓入式。不同材料的硬度,採取不同的測量試驗機,因測量試驗機的不同,有三種不同硬度: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維氏硬度(HV),具體見下圖:

四.韌性

強度、塑性、硬度等力學性能指標都是材料在靜默載荷作用下的表現。材料在工作時還經常受到動態載荷的作用。韌性就是材料在動態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也稱為衝擊韌性!

在設計和製造受衝擊載荷的零件和工具(如沖床、鑽頭、 頂塊)時,必須考慮所用材料除具有足夠的靜默載荷作用下的力學性能指標(強度、塑性、硬度)外,還必須具有足夠的抵抗衝擊載荷的能力(韌性)。

衝擊載荷與靜默載荷的主要區別是:

1. 衝擊載荷的加載時間短、加載速率高、應力集中。由於加載速率提高,金屬形變速率也隨之增加。

2.衝擊載荷對材料的作用效果或破壞效應大於靜默載荷。(如玻璃,在衝擊載荷作用下非常容易破裂!)

衝擊韌性可以通過一次擺錘衝擊試驗來測定

衝擊試驗的方式是:

將帶有 U 型 或 V 型缺口的衝擊試樣放在試驗機架的支座上,將擺錘升至高度 H1 ,使其具有勢能 mgH1; 然後,使擺錘由此高度自由下落將試樣沖斷並向另一個方向升高至 H2,這時擺錘的勢能為mgH2.擺錘用於沖端試樣的能量:

Ak =mg(H1 - H2)即為衝擊功率(焦耳 J)

衝擊試樣: U 型 或 V 型缺口 見下圖

備註1:如果不能製作標準試樣,可以採用寬度 7.5mm 或 5mm等小尺寸試樣。試樣的其他尺寸及公差與相應 缺口的標準試樣相同。缺口應開在試樣的窄面上。其中 5mm ×10mm ×55mm試樣常用於薄板材料的試驗。

備註2:焊接接頭衝擊試樣的形狀和尺寸與 相應的標準試樣相同,但其缺口軸線應當垂直焊縫表面。具體見下圖:

衝擊試驗機 和衝擊試驗是試樣的擺放。如下圖

按照GB/T229 -2007,U 型 或 V 型缺口試樣的衝擊能量分別用:KU 和 KV表示。並用下標數字 2 或 8 表示擺錘刀刃半徑,如KU2.衝擊吸收能量的大小直接由試驗機的刻度盤上直接讀出!

衝擊吸收能力的值越大,材料的韌性越大,越可以承受較大的衝擊載荷;一般把材料衝擊吸收能量較低的材料稱為脆性材料,吸收能量高的材料稱為韌性材料!

衝擊韌性與溫度有密切的關係,溫度降低,衝擊韌性隨之降低,當低於某一溫度時材料的韌性急劇下降,材料將由韌性狀態轉變為脆性狀態。這一溫度成為轉變溫度 Tt. 轉變溫度越低,表明材料的低溫韌性越好,對於材料在低溫或寒冷地區使用十分重要!

金屬材料的成分對脆性轉變溫度的影響很大,一般的碳素鋼,韌性轉變溫度 Tt 大約為 -20℃,某些合金鋼的韌性脆變溫度 Tt 可以達到 -40℃。

因材料脆性導致出現重大的事故,屢見不鮮。如:鐵達尼號的沉沒。

1912年4月,號稱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首航沉沒於冰海之中,成為 20世紀令人難以忘懷的悲傷海難,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對打撈出來的鐵達尼號船體材料進行測試發現:船板使用了含硫高的鋼板,韌性很差,特別是在低溫下呈脆性,抗衝擊力弱!船體與水下冰上相撞時,發生大面積斷裂,船體大量進水導致沉沒!下圖是取自船體的金屬材料:

如何提高衝擊韌性?

  1. 改變材料的成分,如加入釩、鈦、鋁、氮等元素,通過細化晶粒來提高其韌性,尤其是低溫韌性。(關於晶體組織請關注補天石企業之友的其他文章
  2. 提高材料的冶金質量,減少偏析、夾渣、氣泡等缺陷。

五.疲勞強度

金屬的疲勞是指:在交變應力作用下,零件所承受的應力低於材料的屈服點,但經過較長時間的工作後,產生裂紋或突然發生完全斷裂的現象。

1988年6月3日,德國發生了戰後最慘重的一起鐵路交通事故(如上圖):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脫軌,造成 100多人遇難!經過對事故原因的調查:是因為一節車廂的車輪「內部疲勞斷裂」引起!

變動載荷是指引起疲勞破壞的外力,是指載荷大小,甚至方向均隨時間變化的載荷。其在單位面積上的平均值即為變動應力!變動應力可分為:規則周期變動應力(也稱循環應力)和無規則隨機變動應力兩種。

a: 應力大小變化;b/c:應力大小和方向都變化;d:應力大小和方向無規則變化

疲勞斷裂是指零件在循環應力作用下,在一處或幾處產生局部永久性累積損傷,經過一定循環次數後突然產生斷裂的過程!疲勞斷裂由:疲勞裂紋產生 - 擴展 - 瞬間斷裂 三個階段組成!

儘管疲勞失效的最終結果是部件的突然斷裂,但實際上,它們是一個逐漸失效的過程,從開始到最後破裂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疲勞斷裂的宏觀斷口(主斷口面)一般由三個區域組成:疲勞裂紋產生(裂紋源)、裂紋擴展、最後斷裂區。如下圖:

疲勞斷口的圖片:案例

疲勞強度是指當應力低於某值時,材料經受無限次循環應力也不發生疲勞斷裂,此應力成為材料的抗疲勞強度(材料的疲勞極限)。記作:σR R為應力比。就是 S -N曲線中的平台位置對應的應力。通常,材料的疲勞極限是在對稱彎曲疲勞條件下(R = -1)測定的,對稱彎曲疲勞極限記作 σ-1

疲勞曲線:試驗證明,一般鋼鐵材料所受交變應力最大值 σmax 與其失效前的應力循環次數(疲勞壽命)N 的曲線關係。如下圖:

若,疲勞曲線上沒有水平部分,常以規定斷裂循環次數對應的應力為條件疲勞極限。一般的低、中強度鋼: 107周次;高強度鋼: 108 周次;鋁合金、不鏽鋼: 107 周次。

如何提高疲勞極限(強度)?

  1. 在零件結構設計中儘量避免尖角、缺口、截面突變;
  2. 提高零件表面加工質量;
  3. 對材料表面進行強化處理。


這些是個人了解並收集到的一些關於金屬材料力學性能方面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關於更多的信息和資料,將在後續的資料中逐步分享,請關注或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