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書與叢書(1 )

風雲說股 發佈 2022-11-20T07:41:44.615270+00:00

類書內容廣博,採擇經、史、子、集中的詞語、詩文、掌故、典制、人物、事件以及其他各種資料,匯成為一書。

一、類書

(一)何謂類書

類書是采輯或雜抄各種古籍中有關的資料,把它分門別類加以整理,編次排比於從屬類目之下,以供人們檢閱的工具書。類書內容廣博,採擇經、史、子、集中的詞語、詩文、掌故、典制、人物、事件以及其他各種資料,匯成為一書。一 股 類朽, 「以雜見稱」為其特點。所收內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凡人間的學問,世上的知識,以類相從,無所不收,具有百科全書性質的古典文獻。

類書與叢書的不同,在於叢書是整部書整部書地排列在一起,分類也罷,不分類也罷,原書完好,不予分割。類書則要摘取各書的詞句或段落,按類別編排。相似之處,在於對原文」般 不作改動。

類書與百科全書的相同之處,在於:包羅百科:分門別類。其不同,則在於百科全書不是抄集,而是綜合歸納,寫成詞條。類書屬於編輯,百科全書屬於著述。

(二)類書起源

宋王應麟《玉海》卷五十四:「 類事之書,始於《皇覽》。」類事,是早期對類書的稱呼,《舊唐書 ·經籍志》有「類事類」,著錄類書二十二部。 《新唐書.藝文志》改為「類書類」,相沿至今。王應麟認為《皇覽》是第一部類書。

《四庫提要》卷一百二十三《古今說海》提要:「 考割裂古書,分隸門目者,始魏繆襲、王象之《皇覽》。」又卷一百三十五《事類賦》提要:「類書始於《皇覽》。」這一說法沿用至今。

《皇覽》是魏文帝曹丕時期,由王象、劉邵等編撰的部大型類書,凡干余卷,被後人稱為類書之祖。

(三)類書功用

1.查找史料

類書包羅萬象,而又以摘錄古書原文見長,並以類編排,這就為我們查找各方面史料,諸如歷史、地理、典制、民俗、文藝、人物等,帶來極大方便。

2.查找辭藻

寫詩要對偶,又要用典,有出處。《初學記》卷三《秋》在「敘事」之後有「事對」,羅列對偶詞語:火流一土王, 露下風高, 木落一草衰,露葉一霜條, 日淒淒一風冽冽等二十六對, 而且一一註明出典。例如1「木落一草衰」 下注:「魏文帝《燕歌行》日: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零落露為霜。李陵《答蘇武書》日: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如果寫關於秋天的詩,可以利用這些詞藻。當然, 我們今天為古詩作注,也應從這裡受到啟發,應注意使用類書,找出古詩的出典。《文選》李善注的最大優越處即在於注出典型。

3.校勘、考訂古書

《趙守儼文存·校史淺談》:「唐宋類書如 《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玉海》等,都是我們校勘古書的重要憑藉。」「如《魏書·樂志》有脫頁,清代盧文昭據《通典》補了幾十個字,後來陳垣先生又據《冊府元龜》卷五六七把它補全,當時就引起史學界注意。這是校勘、考訂古書的一個例子。

4.輯佚

類書因為是大量摘引古書而成,所以是輯佚書的重要來源。《太平廣記》所引古小說約五百種,原書已有大半失傳,可從《太平廣記》中輯出這些古小說的佚文。《二 十四史》中的《舊五代史》在明清之際亡佚,現在的本子是邵晉涵從《水樂大典》、《冊府元龜》等類書中逐條輯出,排纂而成。《太平御覽》 引書一千六百八十九種, 十之七八都已不傳,因而大量佚書賴《太平御覽》保存了若干佚文,《太平御覽》就成為輯佚的寶庫。

二、唐代四大類書

唐代類書,多已亡佚,今存者僅四大類書。即《北堂書鈔》

《藝文類聚》、《初學記》 、《白氏六帖事類集》 。其中以《藝文類聚》最為著名。

1.《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唐虞世南撰

此書系虞世南任隋秘書郎時所編。「北堂」隋秘書省後堂。一百六十卷的《影宋北堂書鈔》是迄今最完整的刻本,其五色影鈔本現存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北堂書鈔》 據《郡齋讀書志》有一-百三十七卷,分八十部八百零一類,但孔廣陶刻本僅十九部,可見多有散佚。《北堂書鈔》每部之中各分子目,每一目先摘群書字句,用大字排列,再用雙行小字注書名或列出原文。

《北堂書鈔》引書八百餘種,詩文集尚不在內,其十之八九已亡佚,而且都是隋以前的古書,因此在輯佚方面用途很大,在校勘現存古書方面也極有用,另外其中還保存大量史料,因而是一部重要類書。

2.《藝文類聚》:一「百卷,唐歐陽詢等編

本書由歐陽詢主編,參與其事者還有裴矩、陳叔達等人,唐初武德七年(624年)編成。內分天、歲時、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儲宮、人、禮、樂、職官、封爵、政治、刑法、雜文、武、軍器等四十六部。每部又分各事物的細目,如天部下又分為天、日、月、星、雲、風、雪、雨、霽、雷、霧、虹等,共計七百二十七個子目,約百萬字。本書分類按目編次,故事在前,均注出處:所引詩文,均注時代。作者與題目,並按不同的文體,用「詩」

等字標明類別。所引用的有關經、史、子、集各類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一種。這些古籍多已散失,現存者不足十分之一。

本書援引古籍謹嚴,具有特色。正如編者所言,「《別流》、《 文選》專取其文:《皇覽》 、《遍略》 ,直書其事。」他認為這兩種作法的流弊在於「文義既殊,尋檢難一。」因此,歐陽詢創新體例,則事文並舉,「 故事居其前,文列於後。」從而改善了以往類書的偏重類事,不重文采,以及隨意摘句,不錄片段的缺點:還保存了大量漢隋詞章名篇,同時對保存前代散失典籍也起了重要作用。

3.《初學記》:三十卷,唐徐堅等編

《大唐新語》卷九:「 玄宗謂張說曰:『兒子等欲學綴文, 須檢事及看文體。《御覽》 之輩,部帙既大,尋討稍難。卿與諸學士:撰集要事並要文,以類相從,務取省便,令兒子等易見成就也。『說與徐堅、韋述等編此進上,以《初學記》為名。可見這部書是唐玄宗為方便兒子學習而命張說、徐堅等編輯的類書。

書凡二十三部三百一十三子目,每子目又分敘事、敘對、詩文三部分。其敘事部分經過精心編排,把類事連綴起來,成為一篇說明文章。這與以往類書不同。

此書是以知識為重點的類書。《四庫提要》 稱:「 其所採摭皆隋以前古書,而去取謹嚴,多可應用,在唐人類書中,博不及《藝文類聚》而精則勝之。若《北堂書鈔》及《六帖》,則出此書下遠欠。」

4.《白氏六帖事類集》:三十卷,唐白居易編

《白氏六帖事類集》又名《白氏六帖》,唐白居易編,三十卷。此書不分部類,每卷各列子日,為查找成語、故事而作。

三、宋代三大類書

宋朝官修的《太平廣記》、《太平御覽》 、《冊府元龜》 都是完成於宋朝初年,號稱三大類書,在中國類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太平廣記》:五百卷,宋李昉等編

五百卷,宋李防、扈蒙、李穆等人奉命編纂,成書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編者廣泛采白漢晉到北宋初年的小說、筆記、野史等書故事,按之內容分為92門,附150餘類,每類的各故事均標小題,照抄原文」」-段或數段,並注原文出處。本書卷首列有引用書目二百三十種,其中半數今已失傳。

因此,本書對保存古典小說資料頗多積極作用。書中神仙鬼怪及因果報應內容約占全書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中神仙類五十五卷,女仙類十五卷,神類二十五卷,鬼類四十卷,妖怪類九卷,報應類三十三卷。這反映出古代迷信的社會風尚與魏晉南北朝以來志怪小說的興盛概況。清人稱之為「小說家之淵海」,對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演變,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太平御覽》:一千卷,宋李昉等編

興國二年(977年)李防、扈蒙等十四人奉命修撰,輯前代《修文殿御覽》、《藝文類聚》 、《 文思博要》及其他有關典籍,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成書,凡千卷,初名《太平總類》,後因宋太宗把它列為自己閱讀書籍之一,所謂日覽三卷,一年讀畢,所以改名《太平御覽》。全書分五十五門,四千五百五十八個子目。書中徵引資料,先寫書名,次錄原文,依時代先後排列,而不加編者個人意見。所采多為經史百之言, 小說與雜說引用甚少。 因此,後人常以此書校勘文獻, 輯佚古書,考訂名物。

3.《冊府元龜》: - 千卷,宋王欽若等編

景德二年(1005年) 王欽若、楊億等人奉命修撰,祥符六年(1013年)成書,以典籍的淵源與文壇的寶物而命名。凡千卷,自帝王以下分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門。此書內容與體例同其他類書不同,所輯資料均出自所謂正經正史及唐五代詔令、奏議、文書等材料,兼及《國語》、《國策》、《韓詩外傳》 、《呂氏春秋》 、《管子》 、《晏 子》《韓非子》、《淮南子》 以及《修文殿御覽》等書。專輯自上古至五代的歷代君臣事跡,以部為綱,按事類和人物,分門編次。每部有「總序」,每門有「小序」,敘述部門事跡沿革,言簡意賅,文筆上乘。「小序」之後,即按年代順序羅列歷代人物事跡以及有關典章文物,以供帝王閱覽。

本書內容豐富,篇幅超過《太平御覽》一倍以上,幾乎概括了全部十七史,其中所載以唐五代史實,更為詳細。書中保存了不少失傳的詔令、奏議、文書等。具有較高的原始資料價值。《冊府元龜》 實際上是一部史部類書。與《通典》、《會要》諸書同出一源,而內容詳盡,其價值高於其他典籍。此書引文不注出處,給讀者增加不少困難。

四、明清兩大類書

明朝解縉等人編纂的《水樂大典》與清朝陳夢雷等人編纂的《古今圖書集成》,規模宏偉,是貫通古今的巨著。

1. 《永樂大典》: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明解縉等編

此書凡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錄六十卷,共一萬零九十五冊,約三億七千萬字。永樂元年七月詔解縉、胡廣、胡儼、楊士奇等修大型類書,采輯古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 「 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修輯一書,毋厭浩繁」。永樂二年十一月告成,名《文獻大成》。與修者一百四十七人。水樂帝認為「尚多未備」,水樂三年再命姚廣孝、鄭賜、解縉等重修,並召集朝臣文士、四方宿學達二千一百六十九人擔任編校繪圖等工作。水樂五年定稿,姚廣孝表上,永樂帝親撰序,認為「上自古初,迄於當世,旁搜博採,匯聚群書,著為奧典」,定名為《水樂大典》。於是向全國徵集善書人清抄,次年冬完成。

《永樂大典》的體例是依照《洪武正韻》的韻目,「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各韻分列單字,先注讀音,再錄字書、韻書的解釋,再列該字的篆、隸、楷、草各種書體,然後再匯集與該字有關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詩文、詞曲等。輯入的圖書多達七八千種。有關資料整部、整篇、整段摘錄,一字不改。凡引用書名及圈點用朱色,檢查醒目。對名物器什、山川地形,皆繪有精緻的插圖。抄寫全用工楷,極為端正。白綿紙,紅格,包背裝,十分精美。《水樂大典》 在南京修成,存放文淵閣中。

2.《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 清陳夢雷等編

清代大型類書《古今圖書集成》,主編陳夢雷白稱:「五十年來,無他嗜好,唯有日抱遺經」,決心自力編成一.部大型類書,以經世濟民,治理國家。此書為陳氏利用王府藏書,編輯了一部所謂「牢籠三才,囊括萬有」的類書三千六百餘卷,名為「彙編」。始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由王府出銀僱人抄寫,至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四月全書告成。雍正即位,改名為《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本書共一萬卷,目錄四十卷,內分為六編三十二典: (1) 曆象編,分乾象、歲功、曆法、庶征四典(共120部) ; (2) 方輿編,分坤輿、職方、山川、邊裔四典(共1197部) ; (3) 明倫編,分皇極、宮圍、官常、家范、交誼、氏族、人事、閨媛八典(共2987部) : (4) 博物編,分藝術、神異、禽蟲、草木四典(共1130部) : (5) 理學編,分經籍、學行、文學、字學四典(共235部) ; (6) 經濟編,分選舉、銓衡、食貨、禮儀、樂律、戎政、祥刑、考工八典(共450部)。

下屬六千一百一十九部。內容極為廣博,幾乎包括了當代社會全部學問,即所謂「凡六合之內,巨細必舉,其在十三經、二十一史,隻字不遺:其在稗史子、集,十亦只刪一、二。」本書發凡起例於陳氏,清朝先後組織大批學者專家修訂補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