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拖拉機的輕型坦克,德國一號輕型坦克,德系坦克的開山之作

皮皮姐的大百科 發佈 2022-11-20T13:09:07.695429+00:00

1932年的一天,德國陸軍非常秘密的召集了萊茵金屬、MAN、亨舍爾、克虜伯和戴姆勒·奔馳五家公司的代表,要求他們開發一種全重5噸左右的裝甲車輛,而對外則宣稱這是農業拖拉機項目,也就是所謂的「5噸級的輕型拖拉機」。

1932年的一天,德國陸軍非常秘密的召集了萊茵金屬、MAN、亨舍爾、克虜伯和戴姆勒·奔馳五家公司的代表,要求他們開發一種全重5噸左右的裝甲車輛,而對外則宣稱這是農業拖拉機項目,也就是所謂的「5噸級的輕型拖拉機」。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的人應該明白這是個什麼,研發拖拉機根本就是沒影的事情,德國陸軍又不是種地的農民,他們研發的就是輕型坦克,也是德國裝甲力量的起點。

有一說一,德國有關於坦克的研究是很早的,即便拋開一戰時期綽號「十八兄弟棺材」的AV-7坦克,那德國也在1932年之前就和蘇聯簽訂了秘密協議,他們的許多坦克研究都是在蘇聯完成的。1925年德國就基於拖拉機底盤設計了一種裝甲底盤,1928年則研製了「Leichttraktor」初級實驗車,這種配備了37毫米坦克炮的初級實驗車在1930年被送往蘇聯進行測試,測試結果相對讓人滿意,但它終究沒有列裝德國陸軍。

沒有列裝德國陸軍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初級實驗車的兩輛樣車畢竟是實驗用途,儘管它已經具備了實戰能力,可它身上摻雜了太多測試結構和部件,這導致初級實驗車的性能和可靠性都大大下降,所以採購300輛初級實驗車的計劃就這麼胎死腹中。當然了,初級實驗車對於德國陸軍的意義是非凡的,不光替德國陸軍驗證了坦克的設計思路和積累了寶貴經驗,也正因如此德國陸軍才下定決心研發輕型坦克。

不過,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雖然1932年時德國已經逐步從大蕭條中走出,經濟情況也日漸好轉,可是對面英法的實力仍舊是強於德國,因此整個研發工作就必須在隱秘情況下進行,以免招致英法方面不必要的注意。至於坦克研發工作本身也是一波三折,考慮到克虜伯等公司當時也沒有正經的坦克研發經驗,所以各公司的坦克研發工作自然就變得較為緩慢。

到了1933年的時候德國陸軍突然又改了指標,把輕型坦克的重量提升到了4噸至7噸的標準,也虧了研發的是輕型坦克,所以幾家公司簡單修改了一下設計就算是應付過去了。也就是在這一年幾家公司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樣車設計,同樣是因為大家都沒有什麼開發經驗,因此幾家公司的樣車基本是大同小異。

其中克虜伯公司的樣車LK-A1樣車被德國陸軍看中,經過改進後就成了LK-B1樣車,代號「LaS-Krupp」,意思是「克虜伯牌拖拉機」,而這也就是德國陸軍第一款量產坦克,一號輕型坦克。

一號輕型坦克車體長度4米、車體寬度2.06米、車體高度1.72米、戰鬥全重5.4噸,各處裝甲厚度只有13毫米。這個數據別說放到未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了,哪怕就是放到間戰時期都屬於是不上檯面的貨。不過,當初德國陸軍也沒想過讓這東西當什麼主力坦克,本就是打算將其作為訓練坦克,所以德國陸軍對於其如此小巧的造型也沒當回事,湊活用就得了。

事實上,別說它的體積小巧不上檯面了,它在別的方面也不怎麼樣。相比於同時期的輕型坦克,一號輕型坦克真的屬於是較差的那一種,它的懸掛系統非常的簡陋,每側四個大直徑負重輪中的後三個裝在平衡架上,而第一個負重輪則是獨立懸掛,整個設計透露著廉價的味道,唯一的好處就是適合大量生產。發動機則是採用Krupp M305風冷柴油發動機,能讓一號輕型坦克的時速達到每小時37公里,行程距離則是145公里。

至於武器方面,那基本就可以是忽略不計了,因為是按照訓練坦克來設計的,所以一號輕型坦克並沒有配備37毫米坦克炮,也沒有配備20毫米機炮,而是在可旋轉炮塔上配備了兩挺MG-13機槍,後續型號則將其換成了MG-34通用機槍。實話實說就是這個火力薄弱的有些過了頭,基本上只能和義大利的CV-33超輕型坦克和日本那一票豆戰車爭雄,而之所以搞成這樣的原因很簡單,那單純就是為了省錢了。

可即便一號輕型坦克都如此簡陋了,但它仍舊是有自己的閃光點的。與當時許多坦克沒有全面配備電台不同,一號輕型坦克作為一個只有兩名車組成員的「小傢伙」,卻全部配備了uG2型電台,這讓坦克和坦克之間的交流變得十分方便,也為日後德國裝甲戰術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唯一讓人不滿的就是一號輕型坦克的車長會變成「八臂戰神」,既要負責操作機槍和手搖炮塔轉向,更要指揮駕駛員和操作電台,這些車長都恨不得把自己變成八爪魚了。

從整體來看,一號輕型坦克遠談不上先進,與日後德軍那些「明星」坦克相差甚遠,可它對於德軍的意義卻非同小可。要知道,在一號輕型坦克於1934年量產和交付部隊使用之前,古德里安手下的裝甲兵只能用紙糊的坦克湊活,而現在有了一號輕型坦克之後,德國裝甲兵們就可以開上真正的坦克了。儘管這些坦克簡陋到有些可笑,但它們仍舊是貨真價實的坦克,可以幫助德國裝甲兵提升自己的戰術素養。

然而一號輕型坦克作為訓練坦克的命運還是改寫了,在1939年9月1日的波蘭戰役爆發時,一號輕型坦克作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參加了戰鬥。在當時德軍出動的2800餘輛坦克中有1100輛是一號輕型坦克(另一說是1445輛),雖然說是有那麼點湊數的嫌疑,可是一號輕型坦克對於那些裝甲力量匱乏的波蘭軍隊也是足夠用了。

在戰鬥中一號輕型坦克往往被用來掩護步兵突破陣地,對波蘭步兵和騎兵的壓制效果十分明顯。只不過到了1940年5月爆發的法國戰役里,一號輕型坦克的表現就很差強人意了,連突破步兵陣地都變得十分勉強,這意味著一號輕型坦克即將被德軍淘汰了。

1941年6月爆發的蘇德戰爭則徹底宣告了一號輕型坦克的淘汰,蘇聯的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是德國難以應對的強敵,脆弱的一號輕型坦克被證明不再符合戰場需要。大量的一號輕型坦克在1942年被淘汰,或是拆解後回收,或是改裝為自行反坦克炮應急,或是改裝為噴火坦克,並最終在1943年徹底離開了前線。可不管怎麼說,一號輕型坦克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作為一款訓練坦克它已經完成了遠超它職能的重任,這已經足夠它在歷史上留名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