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爐台上的綠豆湯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2-11-20T18:51:35.462571+00:00

作者:羅日新我發現,八十多歲的母親竟把曬綠豆當成了一件每天必做的事。每天早晨,母親起來洗漱完畢,只要不下雨,第一件事就是把陽台台面擦拭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綠豆倒在竹簸箕里,小心翼翼地放在上面。做這件事時,母親津津有味,樂此不疲。起先我並沒在意,直到有一天才發現其中的秘密。

作者:羅日新

我發現,八十多歲的母親竟把曬綠豆當成了一件每天必做的事。

每天早晨,母親起來洗漱完畢,只要不下雨,第一件事就是把陽台台面擦拭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綠豆倒在竹簸箕里,小心翼翼地放在上面。做這件事時,母親津津有味,樂此不疲。起先我並沒在意,直到有一天才發現其中的秘密。

那天下午,一隻小鳥正在簸箕上吃著綠豆,我透過窗戶的玻璃望去,小鳥吃得優雅從容,並不怕人。顯然,小鳥不是第一次來我家陽台吃綠豆了。

「寶山啊,你慢點吃……」母親站在陽台門邊,望著小鳥,小聲地自言自語,「現在國家富了,我們家也富了,不像以前,吃綠豆還要憑票供應……」

哦,原來,母親把天上飛來的小鳥當作去世的父親回家了。難怪她老人家每天那麼勤快地曬綠豆。

穿過漫長的光陰,重重疊疊的往事浮現在眼前。上世紀60年代中期,父親在大冶鋼廠宣傳部任報導組組長,為了報導工人們的先進事跡,他總是深入到火熱的平爐台上和煉鋼工人一起勞動。在我的記憶中,那時的夏天氣溫很高,在空氣中劃根火柴似乎就能燃燒,平爐台上更是酷熱難當。為了防止煉鋼工人中暑,工廠每天給平爐台工人供應降暑綠豆湯。父親總是把他的那一份留下來,用飯盒帶回家給我喝。

每天下午五點多鐘,太陽還沒有落山,我就會端個小木凳,坐在家門口的大樹下,眼巴巴地望著山下那條小路的盡頭,等待著騎自行車的父親出現。只要看到父親的身影,我就會歡呼著從山坡上衝下去迎接。

看著我雙手捧著冰綠豆湯喝的饞相,母親總是會輕輕地問一聲父親:「今天又去平爐台了?」

突然有一天,父親的飯盒裡沒有綠豆湯了。「以後不能帶綠豆湯回來了。」父親小聲說。

那時,生活物資非常匱乏,綠豆要憑票供應,有時很難買到,但煉鋼平爐台上用來防暑的綠豆湯是保證供給的。煉鋼工人的福利比企業機關幹部好,工人便常常將自己吃的保健飯、綠豆湯省下來帶回家給家人分享。然而,厂部出於對煉鋼工人防暑的考慮,要求工人只能自己喝不能帶回家。父親是幹部,更要帶這個頭。從此,喝平爐台前那碗冰涼甜糯的綠豆湯,成了我的奢望。

多年後,我大學畢業,恰好被分配到煉鋼廠。母親為此心裡十分不願意,她心疼兒子在基層工作要吃很多苦。父親堅定地說服她:「年輕人想上進,就必須選擇生產一線,從最艱苦的平爐煉鋼干起。」就這樣,我穿上白色的帆布工作服,腳蹬大頭帆布工作鞋,頭戴紅色安全帽,爬上了平爐台,在高溫環境裡搶修設備,手握鋼釺幹活,常常全身濕透。當然,我也喝上了防暑降溫的綠豆湯。

難忘啊,青青的綠豆湯,高高的平爐台,慈愛的父母!

2019年10月,我以工作過的大冶鋼廠為原型創作的長篇小說《鋼的城》在《十月》雜誌上發表了。

那天,母親在雜誌封面上撒了些綠豆,又一次等待小鳥飛來。她在那裡喃喃地說:「寶山啊,這本書里有你兒子寫的小說,裡面有你工作了一輩子的大冶鋼廠,有你報導過的平爐、二煉鋼、四煉鋼……有你的同事,你快來看看吧。」

我的眼眶濕潤了,輕輕地走過去陪母親等待那隻灰脖子的小鳥。過了好久,它終於從空中飛過來,落在雜誌上,一口一口,慢條斯理地啄食著綠豆。母親顫顫巍巍地說:「寶山啊,回家的路太長了,太遠了……」眼前的一幕,讓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父親啊,兒子現在天天都喝著平爐台上的綠豆湯,兒子和母親想您了。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18日1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