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戰爭爆發,女兒在度蜜月,許世友大怒:3天不回來,開除軍籍

探祕歷史 發佈 2022-11-20T19:08:09.055982+00:00

1979年,越南實現了國家統一,而在這之後,他們居然第一時間把中國當成了假想敵,在兩國邊境集結了大量的軍隊,頗有一股要和我國「掰手腕」的架勢。

1979年,越南實現了國家統一,而在這之後,他們居然第一時間把中國當成了假想敵,在兩國邊境集結了大量的軍隊,頗有一股要和我國「掰手腕」的架勢。嚴重影響到了我國邊境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為了維護邊疆地區的和平,也為了回應這樣的挑釁,我國政府也很快做出了回應,下令讓廣西,雲南等地的解放軍部隊向冒犯我國領土的越南部隊實施還擊,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許世友在這場戰爭當中擔任廣西地區的指揮官,這時的他已經年逾古稀,但卻依舊雷厲風行,在得知自己的女兒正在度蜜月的時候,許世友直接下了命令:「3天不回部隊,直接開除軍籍!」

為什麼這位開國上將要對自己的親生子女如此嚴苛呢?這是因為許家的家風就是如此,許世友對子女的嚴格,正是他父愛的體現……

許世友的一生共有7個子女,他們都無一例外地被許世友送去參了軍。哪怕是自己的女兒們,許世友也要狠下心來讓她們經歷部隊的磨難。

許世友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知道軍隊絕對是一個鍛鍊人的好地方,他自己年少時的那股傲氣和不羈都是在軍隊中改掉的。所以許世友才希望自己的子女們接受與他相同的教育,在軍隊中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但是許世友忽略了一個問題,他的多數子女們從小接觸到的東西,就是十分新鮮的,甚至較為奢侈。他們不像自己小時候那樣吃不上飯穿不了衣,自然是難以接受部隊高強度的軍事化管理的。

在軍隊中險些「繳械投降」,並且在日後因為蜜月一事讓許世友大發雷霆的,正是許世友的女兒許華山,許華山在許世友的子女當中排行老三,從小就和自己的父親待在一起,是與許世友最為親近的人之一。

雖然許世友非常喜愛自己的這個女兒,但是他對許華山的教育卻依舊十分嚴苛,在許華山只有三歲的時候,跟著許世友去威海衛的她被大蚊子給盯怕了,只顧哭喊。

其實,對於一個三歲孩子來講,怕蚊蟲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但許世友卻接受不了自己的女兒如此「膽小」。於是就抄過一把木扇,輕輕在許華山的屁股上打了兩下。

許華山吃痛,立刻忍住了哭聲。看來,蚊蟲的叮咬也沒有父親的重怒可怕。

這樣的教育顯然是有用的,許華山回憶道:「那是我人生當中唯一一次被父親打。」自那之後,許華山逐漸養成了超過她齡的堅強性格,因此也更得許世友的喜愛。

許世友自己雖然沒有機會上學,但他卻深知文化對人發展的重要性。他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樣,變成五大三粗的半文盲。因此在許華山還很小的時候,許世友就給她定下了一個任務指標——每天必須讀6個小時以上的書。

好在許華山從小也較為熱愛學習,許世友給許華山的書單,大都是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都在其列,但是許華山從小就更喜歡外國名著一些,每當父親不在家的時候,許華山就把手中的「羅貫中」換成了「莫泊桑」。

雖然許世友沒上過學,但是在生活中他還是自學了讀書識字,閒著沒事的時候就捧著書和許華山一起看,父女二人在讀書時的相處總是十分的融洽。

許華山的娛樂活動也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不一樣,許世友非常喜歡帶著許華山下鄉參加勞動工作。一開始許華山還有些牴觸,但是後來她也逐漸喜歡上了鄉村田野的那份怡然自樂。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許華山長大了。和自己的父親一樣,許華山有著雷厲風行的性格,辦事從來不磨嘰。而身邊的同學也因為許華山是許世友的女兒而爭相巴結,許華山還天真地認為自己和同學關係好,是因為自己的好人緣。

直到有一天,許華山被自己的同桌說了兩句難聽的話,從小到大,她還沒有被人如此指責過。雖然許華山並沒有當即發怒,但她回家之後還是和自己的父親提起了這件事。

許世友聽完事情的原委之後,語重心長地和許華山說:「那些敢於指責你缺點的人才是值得交的朋友,畢竟我是一個做官的,你身邊肯定少不了人巴結。」

許華山這才恍然大悟,許世友教會了她與人交往時,不用看對方有多「好」,而是要看對方有多「真」。這位批評了許華山的同桌也被她當做了真正的朋友,二人的友誼維繫了足足幾十年。

隨著時間的流逝,許華山在許世友的要求之下加入了哈爾濱第一飛行學院,在這裡成為了一位預備軍人。

選擇軍校明顯是許世友的意思,但許華山也並沒有對父親的選擇做出太多的抵抗,畢竟父親在她的眼中是一個偉大的人,能讓自己的父親傾心的學校,也肯定符合自己的人生發展。

但是許華山的這種想法,在進入學校之後不久就被打消得一乾二淨,部隊實在是太「折磨人」了。

和許華山一樣的新兵們,在凌晨四五點的時候就會被人強制叫起床,睡眼惺忪地背上一個大背包,就去操場進行晨練。有些時候甚至連鞋襪都來不及穿戴整齊,經常有人跑著跑著就把鞋跑丟了。

許華山雖然也會在訓練中挨罵,但她從來沒有像其他女兵那樣掉過眼淚。畢竟許世友從小就對她嚴格要求,她早就已經習以為常了。只是相較於許世友的鞭策,這個部隊還是少了一些「人情味」。

許華山在讀的時間是1968年到1972年,在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里,許華山沒有絲毫的隱私權,經常有人蠻橫的到她宿舍里翻箱倒櫃,尋找所謂的修正主義資產階級物品。一旦有了藉口就對許華山出言不遜的侮辱。

面對這樣的情況,許華山也十分識大體的沒有進行反抗。雖然到後來,許華山回憶到在學校的日子,就像是被開除了「人籍」,但這段經歷無疑也讓許華山變成了一個更為堅強的人。

其實,許華山也想過放棄,許華山曾經多次給許世友寫信,在信中委婉地表達自己目前的處境實在是太過艱辛,自己真的有些受不了了,想要「繳械投降了」。

女兒的小心思,許世友怎會不知道?每次收到女兒的來信,許世友總會語重心長的,在回信當中不斷激勵許華山,希望她能夠戰勝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合格軍人。

後來,許世友更是在信里直接表示:「哪怕部隊真的那麼折磨人,你也要做好準備死,爭取活的覺悟!」

在這樣「退無可退」的環境之下,許華山只能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最終於1972年順利從軍校畢業。

在畢業之後,許華山加入了部隊,成為了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軍人。此時的許華山也已經二十出頭,也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了。

在軍隊中,許華山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兩人在接觸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決定領證結婚。面對自己女兒的選擇,許世友也沒有說什麼,畢竟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己也不能永遠將許華山留在身邊。

1979年,許華山完婚,和自己的新婚丈夫度起了蜜月。在當時度蜜月這樣的事情雖然還不流行,但卻也是被部隊的規則所允許的。

畢竟,新婚燕爾的兩人肯定需要一些時間來增進彼此的感情,軍隊的生活肯定是不適合新婚夫婦的。

部隊的規定雖然允許度蜜月這件事,但許世友卻憤怒了。因為1979年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年份。在這一年,越南人完成了國家統一之後,把中國當成了假想敵,不斷騷擾我國的邊境,戰爭也一觸即發。

而許世友所處的南京軍區,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就是最適合對前線進行馳援的,所以,他要求自己的部隊全部嚴陣以待,隨時準備奔赴前線。

而許華山在這個節骨眼上還去度蜜月,在許世友看來簡直就是一件不可原諒的事情,於是他立刻和自己的秘書說。:「不管許華山在哪兒,都要把她找回來!三天之內不回部隊的話,直接把她的軍籍開除!」

許世友身邊的人都知道,雖然許世友對許華山十分嚴格,但他內心裡是十分喜愛自己這個女兒的,在許華山上學的那段時間裡,許世友把許華山三歲的照片掛在自己的牆頭,每天一睜眼就能看到。

這樣的父愛顯然是最為真誠的,而對女兒如此喜愛的許世友,這一次也動怒了,足以可見他對部隊的忠誠,也足以讓人知道許家家風的嚴苛。

許華山在得知父親動怒的消息之後,二話沒說立刻回到了部隊,並且向父親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沒有絲毫的怨言。

許世友與許華山的相處模式就是這樣的似近非近,似遠非遠;兩人雖然沒有在生活上給予彼此過多的關照。但都把對方當成了是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幾個人之一。

許世友對許華山的教誨也讓許華山受益終生,2018年,許華山出版了一部描述許世友的作品《父親》。在這本書中,許華山表達了自己對許世友濃烈的依賴之情和深深的思念……

許世友對自己的女兒疼愛有加,卻又不肯輕易表現出來。而在與自己兒子的相處過程中,許世友扮演的就是一位更為複雜的嚴父角色了。

許光是許世友的第一個兒子,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不同,許光在1929年時就已經出生,是一個在戰火中長大的人。

許光還不記事的時候,許世友就經常不得不帶著他打游擊戰,戰爭時期的物質條件極為惡劣,許光連奶水都吃不飽,早早就斷了奶,看著自己的兒子日漸消瘦,許世友雖然心急如焚,卻也完全無計可施。

1931年,敵人再次發動了掃蕩,迫於形勢壓力,許世友和自己的妻兒走散了。許光被自己的母親帶著,整日以乞討為生,有一次,他們母子二人甚至還不得不在山洞中躲了三天三夜,以此來躲避敵人的掃蕩。

許世友可能沒想到,自己與大兒子的下一次見面,竟然是在十幾年之後。直到1948年,新中國建立的前夕,許世友才找到機會與自己的妻兒團聚。

看著眼前這個腰杆筆挺,精神抖擻的小伙子,許世友的心中百感交集,這是自己的大兒子,是自己沒來得及培養就離開了自己的大兒子。

父子相逢,卻也沒有太多的話可以交流。許世友在得知許光現在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之後,心中更是多了幾分難過,於是他決定把許光送到軍校當中,進行磨練和學習。

許光完全支持父親的決定,他也覺得軍隊是一個很好的地方,自己在那裡不僅可以學習到文化知識,同時還可以鍛鍊出堅韌的性格。

許光在軍隊裡一待就是7年,這7年的磨礪,已經讓許光從一個年輕的小伙子變成了結實的青壯年,徐光也在這些年的學習當中取得了自己的本科學歷,本科學歷在建國初期可是極為罕見的,足以可見許光的優秀。

許光以為,自己在取得本科學歷之後就可以被安排到中央工作,像父親一樣功成名就,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然而,許世友找到了許光,並與他進行了一次語重心長的談話。

許世友對許光說:「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在你奶奶身邊盡孝,而現在我依舊不能回到家鄉,你就回家代替我照顧你的奶奶吧!」

許光聽到這番話之後,當然是不會同意。畢竟許世友的祖籍在農村。在許光的眼裡,如果在這時回到家鄉,那麼他這7年來的所學,將會毫無用武之地。

世友當然知道,自己的這一番要求對於一個壯志難酬的年輕人來說,實在是太要命了。雖然許光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但他也的確無法忍心讓許光放棄自己的前途,回到家鄉。

許光看到自己父親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猶豫和無奈。他知道,父親現在十分的躊躇。作為兒子,許光實在不忍心讓父親遭受這種煎熬。於是,許光咬咬牙就答應了父親的請求。

許光就這樣以當時極為罕見的本科學歷回到了河南新縣——一個較為偏遠貧窮的地方,但許光並沒有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一絲一毫的後悔。

回到新縣之後,許光就成為了當地武裝部的副部長,雖然也是個官,但許光原本有機會去往更高的舞台施展拳腳。這件事也成為了許世友一直以來的心病。

惡劣的物質生活環境並沒有讓許光感到不悅,他希望自己能夠憑藉雙手來改變這個貧窮的地方,因此他在當地廢寢忘食的工作,推動了整個縣城的經濟發展。而這一干就是,整整40多年……

雖然許光的父親是在全國都赫赫有名的許世友,但許光從來沒有利用過父親的身份,為自己的工作謀求一絲一毫的便利。在他眼裡,自己的工作就是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家庭身份沒有任何關係。

許光的這番作為自然也被許世友看在眼裡,許世友也一直把許光當做是自己內心最深處的驕傲。許光雖然沒有在許世友的陪伴下成長,但卻依舊受到了許世友的影響,給自己的人生找到了終極的目標和價值。

許世友戎馬一生,兩袖清風,是最為純潔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對自己的子女要求嚴格,以嚴父式的家風家訓培養他們,讓他們成長為更為優秀的,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許世友的第四個兒子徐建軍,曾經也是個軍人,是空軍的團籍參謀幹部。退伍之後成為了一名十分成功的商人。

許世友的第五個兒子許援朝在部隊裡度過了自己的一生,是我國南京軍區一位不可忽視的幹部,而他最高也取得了少將的軍銜,沒有給自己的父親丟臉。

而許華山的姐姐,曾經也在南京軍區的話劇團隊工作,可以說,許世友的所有子女都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部隊,也在部隊中收穫到了一些常人難以想像的東西。

許世友的家風,是其家族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許世友這樣嚴格的父親,才能夠培育出這般堅韌勇敢的子女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