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論|「微整形」,整出「好風景」

新華日報 發佈 2022-11-20T19:59:59.869973+00:00

廢舊的廠房,改建後變身詩情畫意的山居民宿;古老的祠堂,復原改造後成為充滿歷史韻味的文化創意街區;「見縫插綠」,環湖打造春夏秋冬四季主題的生態景觀帶……因地制宜的「微整形」,為常熟虞山古城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也助力虞山文化旅遊度假區成為江蘇唯一入選的2022年新一批國家級旅遊度假

廢舊的廠房,改建後變身詩情畫意的山居民宿;古老的祠堂,復原改造後成為充滿歷史韻味的文化創意街區;「見縫插綠」,環湖打造春夏秋冬四季主題的生態景觀帶……因地制宜的「微整形」,為常熟虞山古城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也助力虞山文化旅遊度假區成為江蘇唯一入選的2022年新一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在文化旅遊產業如火如荼的今天,古城鎮保護開發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門話題。如何讓歷經風雨的古城能夠歷久彌新,吸引遊客、承載遊客、留住遊客,對於各地都是一道考題。一些古城在開發改造中暴露出大拆大建、過度商業化等問題,受到主管部門通報批評,也引發輿論詬病。告別疾風暴雨式的「大拆大建」,倡導小修小補、漸進推進的「微整形」,顯然成為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更好路徑。對每一棵樹、每一朵花的保護,每一個景觀的打造和維護,每一處「轉角遇到美」的匠心設計……一個個「小而精、小而美」的「微整形」,推動著城鄉存量空間的活化與利用,也讓人們的生活愈加精緻入微。

「微整形」,不僅是對城市肌理、空間結構等物質層面的「修舊如舊」,還包括對歷史、文化、風俗風貌的發掘和利用,並在創新創造中重建與日常生活的聯繫,「見人見物見生活」。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方在儘可能保留古城原始風貌和韻味的前提下,注重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融合。比如,充分盤活道路周邊、背街小巷等「碎片化」空地,建設類型多樣的小微綠化、街角綠化及口袋公園,為市民提供更多高質量的生態遊憩空間;重視傳承風俗習慣、手工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本地文化特徵同步植入與居民生活相關的文商旅產業,融入居民生活和文化休閒業態,讓古城在鮮活的細節中展現出更多魅力和活力,打造「居者自豪,來者依戀,聞者嚮往」的詩意棲居之地。

「微整形」,重在結合自身實際,整出新意、整出特色、整出實效。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在最大限度保護工業遺蹟基礎上,通過「輕介入」的方式,改造成為融文化、創意、科技、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創區,也成為文旅融合的知名IP。蘇州市姑蘇區在全省率先出台首個區級《保護區、姑蘇區城市更新指引》,推進古城漸進式、片區化和可持續更新,不斷探索古建老宅、傳統民居等資源更新利用新路徑。南京小西湖歷史風貌區則以「微更新」方式,開創了歷史居住類片區新的再生方式。去年開街後,老街巷與新潮時尚有機結合,既留住了百年煙火氣,也使得原住民與新業態共生共榮,古老街巷煥發出新的青春。

「微整形」,也要有「大視野」。旅遊的本質是文化,文化的內核在精神。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旅遊產業也越來越注重歷史底蘊和文化賦能。要把「微整形」當成系統工程,不能滿足於短期新鮮,而要以長遠眼光,作全盤謀劃。無論是地方全域,還是一個街道、一處景點、一幢建築,都要體現出規劃的連續性和設計的整體感。此外,「微整形」不是政府部門的「獨角戲」,應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可持續模式,激發多元力量參與,推進共建共治共享,以自下而上的內生合力讓「微整形」有里有面、有形有神,由此帶動文旅產業的不斷擴容和城鄉空間品質的提質升級,讓公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陳立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