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被噴只有讀者文摘的水平,儲殷沒錯但是蠢

投稿指南 發佈 2022-11-20T21:49:39.747221+00:00

說他就是八九十年代《讀者文摘》的水平,喜歡堆砌一些淺顯的,大家都懂的東西,然後用過於輕飄的方式再傳播給大家。


作者丨變先生

欄目「編輯TALK」·陽春與下里


幾日前,著名的網紅教授儲殷在直播間一段有爭議的發言,立刻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熱潮。

儲殷點名批評了另一位網絡紅人,叫董宇輝的。

說他就是八九十年代《讀者文摘》的水平,喜歡堆砌一些淺顯的,大家都懂的東西,然後用過於輕飄的方式再傳播給大家。

言語之間,就差沒給直扣二手雞湯販賣者的帽子了。

不過,和儲殷教授當年硬槓楊笠一樣,教授又很快道歉了,說:

當時心情不好,現在表示歉意。


儲董事件讓我聯想起一九五四年初,香港武術界的太極與白鶴兩大門派的打擂,一時間風聲急,戰鼓催,嶺南千萬閒人不能寐。

眾人心中幻想著兩高手騰挪翻滾,高來高去,口水都要掉下來了。

等到比武那天,澳門全城旅館爆滿,沖涼房都睡著人,歌星還來義演,結果比武時兩個人上去掄了通王八拳。

幾分鐘後一人被打流血而告終,其場面之難看,放在古惑仔系列電影中都感違和。

所謂白鶴不見太極轉,王八伸頭亂圓環。

大家唯獨沒料到的是,這輪比武熱,催生了新武俠小說熱潮,金庸梁雨生藉此機會,賣小說賺了大錢。

好吧,話說到這,既然這次爭議來得這麼熱烈,又去得這麼不堪,那除卻流量熱度,我們能從中得到些什麼意義?

我認為,理想狀況下,一個國家應該有兩種文化體系,一種代表就是「陽春白雪」,一種代表是「下里巴人」。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典出自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陽春白雪系的,應該是高居廟堂之上的,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的人,才能喜歡;

或者說才知道哪裡值得喜歡,哪裡看得出來高級與精緻文藝創作。

下里巴人系的,剛應該是普羅大眾的,不需要什麼專業什麼眼光的,都能從中得到一樂,或者說豐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的文藝創作。

雖然無數人引用總理的一句話,就是「人民群眾喜歡的,你算老幾」來給下里巴人文化做解釋當護航,但有一點不可否認。

這一系的文化肯定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

就像本文開篇董宇輝代表的,民辦名校的出身,天天直播賣東西,也就一個當年電視購物的翻版,能一邊吹牛一邊來點雞湯文學已經很不簡單了。

再說唄,你要擱那一邊賣東西一邊講量子糾纏,直播室鬼都沒一隻看。

而與此相對的,陽春白雪文化則完美許多,有著方向不犯錯的天然基因。

咱們這位儲殷教授就是這樣,中國人民大學博士,電視節目的名嘴,各種智庫的成員……

那麼問題來了,儲殷教授批評一下董宇輝的文化水平,這有沒有問題?

就如陽春白雪給下里巴人下一手指導棋,有沒有問題?

摸著良心講:沒問題。

但我有一個意見,也就是前邊提的我非常私人的一個觀點。

是的,下里巴人的東西不可能完美,無論是文藝創作,娛樂表演,還有民風民俗,都有缺點在裡面。

這時,懂得欣賞陽春白雪的廟堂人士,要做的不是去批評下里巴人,去指教群眾要如何如何。

而是……

為我們大眾表現出陽春白雪的魅力,揭示出陽春白雪的美來。

讓下里巴人心有所慕,而嚮往之。


某些年代,人們刻意擴大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異同,甚至去強調誰好誰壞,鬧到勢如水火的。這是完全錯誤的。

陽春與下里,不止可共存,更可互勉。

86版《西遊記》大家應該看過吧。大家一直表揚它的雅俗共賞,究竟是為什麼?

很簡單,兩段舞蹈就可以表現出來,一段是《慶宮天仙曲》嫦娥在仙宮跳舞,仙氣飄飄,仙女揚起琵琶,身上環佩飛揚。

另一段是《何必西天萬里遙》杏仙月下見唐僧,含情脈脈卻又妖媚明艷,美目春波流轉,讓人看了就想讓唐僧起來滾蛋,我上我也行……

這兩段在B站A站都有彈幕版,大家得閒可以去觀看一下。

先說第一段,只怕專家才能一眼看出如仙女古典舞的功底,身段的柔軟,又哪裡打光,鏡頭語言如何精彩。

要咱普羅大眾說出個一二三四來,咱還真說不出來。

但看第二段,杏仙這眼波兒,這身段兒,這一顰一笑,這不一活脫脫想要跟情郎滾床單的姑娘麼,哎喲,我替……我替唐僧急啊!

你要這時讓我說出點什麼來,我能從杏仙洞房花燭寫到月下賞葡萄架來。

所以說這西遊記妙就妙在這些細節,舞蹈一雅一俗,雅不媚俗,卻也不孤高,俗不羨雅,卻也不爛俗。

杏仙給唐僧跳的小舞兒,其實格調並不高,大有那麼點小黃曲的味道,鼓勵聖僧躺平,不要努力了,這簡直是與國家宣傳對著幹了。

可是電視中並不批評,而是以天界這一舞蹈指明方向,說你看,你努力,將來到天庭當公務員了,就有這種高級舞看……

這是多好的展示陽春白雪之美,引下里巴人而望之的例子啊。

陽春與下里,卻又不能亂共存,否則只會鬧笑話。

春節的小品相聲越來越難看了吧?想和我一樣知道原因吧?

有大V說,笑啊笑就好,非要搞個煽情的結尾,所以就難看了。

有群眾說,以前這也可以諷刺,那也可以諷刺,現在聽得都沒勁了。

其實就是個下里巴人的身子,接了個陽春白雪的尾巴。

相聲小品的開局,還是有很多笑點的,就算不好笑,至少矛盾衝突也能吸引到人。

從裝修煩惱,到給領導送禮,從扶不扶老人,到欠錢了不還,這無一不是咱們小老百姓生活中碰到的煩惱事兒。

要說全國這多創作者,連一個人民關心的熱點都寫不到,那也不現實。

再談情節發展,也是可信的,咱們百姓就是有點小氣,就是有點難服氣,就是有點不順氣……

這是完全下里巴人式的創作,以至於北京五十萬富二代這種笑料都出來安慰全國老百姓了。

結果,到結尾時突然陽春白雪了:

為了國家,我不下崗誰下崗?

好吧,為了農民工過好年,這錢,我出了!

…………

不敢多舉例,怕牙酸。

這是標準的陽春與下里亂存,甚至共生的例子。

創作者可能自己也沒想到:

他們實際上是創作了一個個批判式的結尾,以結尾的陽春白雪的孤高,嘲笑起開篇與發展中下里巴人的踏實可信。

以陽春白雪的思維給下里巴人做批評指導……

老百姓很生氣,搓麻將的聲音都大了許多。

好吧,陽春與下里好好共存了,那也不能就這麼存著了,最好再來個一帶一。

眾所周知,過去的相聲,有挺大一部分內容喜歡開黃腔。

因為相聲本身就是撂地賣藝,老百姓愛聽勁暴的。

後來,北京一個大師侯寶林覺得,相聲要想再進一步,就得文明化,就是有些段子要能上得廳堂,入得廟堂,於是他就搞了新相聲運動。

天津的馬三立老爺子也響應起來,針對搜集的傳統段子進行改良。

後來一看,這效果好啊!

上廣播上電視的,相聲在全國流行開了。

從只在茶館街頭戲院,被人稱下九流,受盡了白眼和虐待,到一下成為全國熱捧,成大師明星。

侯馬二人這稍一陽春白雪,可把本已經趨微的相聲藝術帶活了啊。

我也不是說你直脖兒鳥啊,羊上樹啊不能講,但我講夜行記,馬大哈,就能講到全國去!你要不要學,要不要模仿?

有人說,哎喲,都講這去了,我的黃暴相聲哪裡聽去啊?

我說哥們,都什麼年代了,想這個的去下個日本德國電影不行嘛,搞笑的有,恐怖的有,連科幻的都有!

這似乎是一個很好的正例。來證明陽春白雪的指導帶動作用。

這也是一個極好的反例,證明了一但陽春白雪停滯不前了,下里巴人會立刻往回頭路上走。

哈哈,不就是睡嫂子,當爸爸麼?

一句老百姓喜歡,誰敢多逼逼?


在去權威化的網絡時代,陽春白雪文化其實不太討好。很容易被有獨立思維的年輕人視為頑固不化。

而且有些人也很敏感,他所喜歡的東西,猶如有了神聖加成,很不願意聽到別人一星半點不好的話。

所以,我們在探討某個話題時,往往變得極二元化。

什麼,不好?不好就滾蛋啊,還討論什麼?

陽春白雪文化絕不能丟,更不能被妖魔化。

一些對我沒意義的東西,在別人看來,可能是另一種高級別的美,在意識上的躍遷。

一些別人看不懂的東西,在我看來,可能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只是筆下無法描述出來。

我曾經跟著人嘲笑王家衛的電影裝得太過,但有一天我看到《阿飛正傳》裡綠得夢幻又陰鬱的南國森林,我呆在那裡看得手腳都在抖。

我曾經笑話芭蕾舞演員為什麼要偏著頭踮著腳走路。

直到我看過一個現場,聽見無數雙矯健的腿彈動舞台地板,看到女孩們驚鴻一瞥的目光,我激動得無法坐下,全身都是冷汗。

我們需要陽春白雪的文化,哪怕我們現在無法理解,無法欣賞。

我們不要過分神聖下里巴人的文化,哪怕我們再覺得有代表性,覺得真性情。

在儲殷教授與董宇輝這一事件中,我個人覺得儲殷教授一開始就錯了。

他沒有必要去批評董宇輝的水平如何如何,更沒必要把曾經的《讀者文摘》拿來說事。

相對於《讀者文摘》,其實國內的期刊早有了與之相對的刊物。

那麼對於董宇輝,儲殷教授更應做的是展示一種以他這種學識、地位的人,是在哪一點表現出不同的。

也許有人不明白,有人喝倒彩,但我相信,這才是陽春白雪的魅力與意義所在。

要不,教授,您搞個高知直播賣貨吧?

我一定捧場。

作者丨變先生©️投稿指南

編輯丨BLUEBONE


——投稿指南©️轉載說明——

轉載、商務、作者招募合作丨聯繫微信: XYFX_XX,凡本平台顯示「原創」標識的文章均可聯繫編輯轉載,未經授權轉載視為抄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