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湘西檢察 發佈 2022-11-21T02:49:19.359802+00:00

黃漢城 智谷趨勢 2022-11-20 16:45 發表於廣東繼江蘇26年來首次登頂中國第一製造大省之後,長三角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這兩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浙江進出口額達3.9萬億元,同比增長16.0%。其中出口、進口分別為2.87萬億元、1.

黃漢城 智谷趨勢 2022-11-20 16:45 發表於廣東


繼江蘇26年來首次登頂中國第一製造大省之後,長三角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這兩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浙江進出口額達3.9萬億元,同比增長16.0%。其中出口、進口分別為2.87萬億元、1.03萬億元,分別增長17.7%和11.7%。


不對比,就不知道玄機所在。


同期,廣東進出口額增速1.9%,江蘇8.5%,全國平均水平9.5%。上海還沒有公布,不過前三季度(1-9月)上海的增速為5.6%,相信1-10月的增速跟這個差不了多少。


換句話說,今年1-10月,浙江進出口額增速遠超幾個經濟大省,差不多是江蘇的2倍,上海的3倍。


相較之下,你就知道16.0%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據了。浙江這個民營大省,不知不覺中,已在全國內外循環的經濟格局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為何浙江的表現如此驚人?


這背後,其實是一場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戲。


世界循環格局的巨變,已經來到了腳下,而普通人渾然不知。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羅馬帝國不是一天建成的。


今年,浙江進出口規模增速遠超幾個經濟大省,這萬丈高樓般的成績,嚴格來講還不算是平地而起。


痕跡,早已可尋。


2015年,浙江進出口規模超過北京,躍居全國第四。


2021年,浙江進出口規模超過上海,躍居全國第三。


也就是說,過去七八年來,浙江的增長一直十分兇猛。


我們需要放在一個較長的周期里,看待浙江異乎常人的表現


為什麼如此不一般呢?主要兩個原因。


一個是浙江獨特的基因。一個是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前者是內因,後者是外因。



先看內因。


眾所周知,浙江的民營經濟一直很發達。但普通人不一定有意識到,民營經濟發達同時又意味著什麼?


慈谿的小家電、永康的五金、紹興的輕紡,義烏的小商品……這些都是從時代的夾縫中恣意而生,在草根的形態中聚攏起一片樂園,撐起了浙江GDP的半邊天。


草根經濟發達的潛台詞,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對較低。其所構建的產業,多為工序相對簡單、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的產業。


其中,既有服裝鞋帽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有家電、通用機械設備等機電產品,後者雖然涉及到物理、電子學原理,但元器件的規模,以及複雜精細程度還是低於電腦手機的。


這些產品都有一個特性,就是能夠在較小範圍內組織生產。


很多浙江企業在造出一雙鞋,一颱風扇,一架刨床時,能夠在國內找到絕大部分原材料和中間品,加工後就拉到海關出口,整個過程不怎麼依賴於國外供應鏈。


所以,浙江民營經濟發達,也導致了本土產業鏈相對比較「獨立」。


請大家記住這個結論。這一點很關鍵。



反過來看其他幾個經濟大省。


廣東、江蘇、上海有很多港澳台及外資企業。崑山是「小台北」,太倉是「德企之鄉」,巔峰期時外資企業貢獻了東莞工業總產值的七八成,外資在上海占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有不少外商企業屬於全球布局的跨國公司,它們給廣東、江蘇、上海帶來了顯示器面板、汽車製造、半導體等諸多產業。


這些產業科技含量相對較高,工序複雜,需要全球深度分工合作。廣東、江蘇、上海成為了整條供應鏈上的某一環。


就拿最經典的蘋果手機來說。19年中國大陸的供應商只占15%,大量中間品從海關進來之後,經加工又重新出關了。



所以,廣東江蘇上海外資經濟發達,也導致了本土產業鏈相對不夠 「獨立」。


最後形成的局面,就是浙江的一般貿易比重較高,而其他幾個大省加工貿易的比重較大。


從數據上看確實如此。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一般貿易占進出口比重分別為79.4%。而上海59.7%,江蘇57.4%、廣東54.5%。浙江要高出二十個百分點以上。


那麼,浙江的製造業擁有相對更為完整的產業鏈會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來看沿海某省就知道了。


半年前,廣外經濟貿易學院副教授張志明在分析該省外貿增速下滑時指出,該省是加工貿易大省,疊加疫情等因素影響,加工貿易市場出現流失,部分已被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擠占替代,同時,當地一些加工製造企業也在向東南亞地區轉移,兩個因素共同影響到外貿增長。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該省省會外貿失速,則與其對東協地區的進出口下降更為相關。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其省會對東協外貿額下降15.9%,而對港外貿額則下降4.3%。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與產業鏈向東協轉移有關。


加工貿易大省就是這樣。


一旦遇到疫情全球供應鏈中斷,或者本土發生產業轉移,就會出現兩個影響,一是進口中間品的規模減少了,二是沒有了前端的進口,所謂的加工後再出口也就不復存在了。進出口會同時變少,對外貿增速提出挑戰。


回到浙江這邊。


2021年浙江進出口總值4.14萬億元,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達3.14萬億元,占比達到75.8%。


今年1~10月,浙江進出口總值3.9萬億元,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達3.03萬億元,大漲19.8%,拉動全省進出口增長14.9個百分點,總量已占全省的77.9%。


拆細點看,同期浙江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9.8萬家,其中民營企業9.1萬家,增加6.9%,占到全省所有進出口企業的92.8%,遠遠領先國資、外資企業。


民營經濟強盛,相對獨立產業鏈,這兩個因素便是支撐浙江進出口大漲的底層邏輯。



全球供應鏈重組,處於產業鏈中端位置的浙江,受到的影響反而比處於產業鏈更高端位置的省份要稍微小一些。


不知道這算不算歷史開的玩笑?


當然,我們要理性客觀看待供應鏈重組。


自16世紀歐洲率先開啟大航海時代以來,全球的產業轉移就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從美國到日本,從日本到亞洲四小龍,每一個高度工業化的經濟體都會經歷這個階段。


對於中國來說,我們只是順著歷史的長河來到了這個灘口。只要順利趟過去,後邊便是更加自主的供應鏈,更加高精尖的製造業。


不用過於放大。當然也不能麻痹大意。


參考資料:每日經濟新聞《廣東外貿變局,誰來撐起大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