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過去了,還記得《少年派》中的老虎嗎?李安首部3D電影,一人一虎一片大海

mtime時光網 發佈 2022-11-21T06:49:08.828252+00:00

3D加持,4隻老虎做模特,17歲新人獨挑大樑,李安用災難冒險片的商業元素完成了個人的藝術表達,用一場華麗的視覺奇觀講述人與信仰的生存故事,綻放出有別於原著、但與之同樣深刻且耐人玩味的奇異之花,驚艷世界。

時光網特稿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隻「孟加拉虎」。

2012年,「華人之光」的 李安將「一部無法被拍成電影的作品」搬上大銀幕。3D加持,4隻老虎做模特,17歲新人獨挑大樑,李安用災難冒險片的商業元素完成了個人的藝術表達,用一場華麗的視覺奇觀講述人與信仰的生存故事,綻放出有別於原著、但與之同樣深刻且耐人玩味的奇異之花,驚艷世界。

當年11月21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北美上映,晚一天登陸中國內地,打響了2013年內地賀歲檔的第一槍,隨後與檔期晚它一周的《一九四二》《王的盛宴》展開較量。

同樣講述災難、生存、人性、信仰、飢餓,在跟《一九四二》的對戰中,《少年派》在國內拿下5.73億元的票房佳績,在全球最終取得6億美元票房,且收穫一致好評,實現了口碑票房雙贏,商業藝術兼顧。次年的奧斯卡上,李安憑藉本片繼 《斷背山》後二奪最佳導演獎,再一次昭示了其「華語電影第一人」的地位。

一人一虎一片汪洋,227天的漂流中,127分鐘的電影時長里,觀眾看到了不同版本的故事,給出了多重的解讀,而每一重解讀都反映了人性的某個側面。李安說,每個人心中都臥虎藏龍,這頭臥虎是我們的欲望,也是我們的恐懼。

作為李安首部3D電影,影片故事、主題和技術完美融合,視覺奇觀與生命奇觀齊飛,極富哲理性的結尾直到今天仍被觀眾討論。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有人說,《少年派》是李安版的 《羅生門》,10年過去了,你是否仍堅持當年所相信的選擇?認同哪一個故事?選擇相信人與老虎的艱難求生,還是人與人相食的殘忍結果?

從小說到電影 李安的「加減法」

電影《少年派》改編自加拿大作家 揚·馬特爾的同名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小說曾獲2002年度英國布克獎、《紐約時報》年度傑出圖書等榮譽,並在《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上停留長達一年多。

2005年《少年派》在國內譯介時,曾被列入少兒文庫,因其內容包含多種動物——人們將動物簡單地理解為純真、無高級智力活動的物種。其實,原著小說豐富而意義深遠,充滿奇幻冒險同時深奧怪誕。小說在歐美熱銷時,就因其內容抽象、宗教性和哲學性過強而被電影界稱為「不可能被影像化的作品」。

改編之難表現在,影像轉化上如何讓一隻老虎和一個男孩來演繹,限於當時的技術,很難呈現而且成本高昂。另外,小說側重人之信仰的精神內核,更偏向獨立製作、文藝風格的作者表達,與商業化、類型化的大製作難以平衡。

《少年派》原著作者揚·馬特爾

2003年福斯公司獲得小說的電影改編權,在李安接手之前,他們先後考慮過 M·奈特·沙馬蘭、讓-皮埃爾·熱內、阿方索·卡隆等名導。沙馬蘭和熱內甚至與自己的編劇曾為本片撰寫過劇本,但每一次該項目都因不同的原因而流產。

當福斯向李安拋來橄欖枝,李安將起初對小說改編之難的恐懼,化成了戰勝看似無法克服的挑戰,激發了自己藝術創作「好鬥」的神經。他自比就像是派遇到老虎,「怕才有勁兒」,可以提高自己的警覺,不至於因陳腐而被淘汰。

「依靠本能,人才能活下來,擁有純真,人才有了信念。」李安曾說,他就是電影中的那個「少年派」。

接手《少年派》的初衷,李安顯然並不局限於表現弱肉強食、少年和老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奇幻故事,而是希望探討人如何戰勝恐懼、如何與自我相處,以及生存欲望之下人的宗教信仰的主題。

李安曾說,「Pi是無理數,你怎麼在這個無解釋的東西里看到這個圓,我覺得東方人拍攝西方人的哲學作品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希望可以把東西方好的東西都拍出來。」用東方禪意的思想解構西方文化,在對小說每一處的增減改編中,其實都體現了李安這樣的思慮。

小說中重要的一幕:派和老虎精疲力竭漂流在海上,沒有食物,失明絕望,只能等死的時候,卻奇蹟般遇到另一個也在救生艇上漂浮的人。當兩艘救生艇越靠越近,這個漂流者試圖殺死派做食物的時候,老虎撕碎了他,淪為老虎和派的食物。這一幕之後,派才抵達了暗喻重生的奇幻島。

這段內容在全書占了20頁,卻被李安全部砍掉。他刪除這段內容,取而代之的是通過水母、巨鯨、巨輪、如鏡的海洋等夢幻畫面,讓觀眾隱約感知故事的虛構性。

除了大量減法,李安也做了一定的加法,比如派初戀的對象。原著中並無這個女孩,李安加入這一人物,是通過她的相關情節帶進印度教的元素:舞蹈、手勢(森林中的蓮花)、紅線。而這些元素,與影片後段對於神秘島的刻畫又相互印合。

此外,小說中派曾訓練老虎跳圈,而電影中他並未真正消除對老虎的恐懼,而老虎也始終保持著肉食動物對人類的威脅。同時,電影中救生艇的甲板上幾乎看不到血腥、糞便和腐敗物,保持著不真實的戲劇場景。

所有這些,都是李安改編後的審美選擇和主題表達的需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李安對小說文本做了精彩的加減法,融合了東西方的精神哲學。

從2002年獲獎成為暢銷書,到2012年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少年派》的影像化之路一波三折。而對於改編的文本如何實現影像表達,尋求3D成為李安為自己解決難題的最重要的一道出口。

李安首部3D電影 CG老虎以假亂真

《少年派》面世後李安曾表示,如果放在五年前,這部電影根本無法拍攝,但是3D和CG技術(製作老虎等動物)的發展讓一切成為可能。「這是非常難以拆解的書,至少我的能力不及。當我思考另一種不同的角度、思考3D時,突然才發現這個π是有解的。」

其實早在2003年 《綠巨人浩克》時,李安就因技術而冒險,運用大量電腦特效進行製作,雖然影片當時票房不佳,但激發了李安對技術的鑽研和迷戀。

2003年李安執導《綠巨人浩克》

2009年 《阿凡達》的全球成功,成為3D電影的重要推手,也為李安拍攝《少年派》提供了新的製作思維和視覺語言。而《少年派》的3D拍攝機器,正是租借自卡梅隆的公司。

李安曾透露,在藉機器的時候,卡梅隆公司還會順便送一個拍攝指導手冊,裡面都是導演拍完《阿凡達》之後總結的一些3D如何拍攝的基本規則。然而,將3D作為新的「電影語言」的李安並沒有完全遵從卡神的經驗指導,而是一邊學習摸索,一邊根據《少年派》的人物和主題大膽嘗試。

利用3D技術,李安拓展了這部電影的格局,豐富了影片的視覺表達層次和空間效果,讓觀眾完全沉浸在派的生存之旅中。

福斯電影娛樂集團CEO湯姆·羅斯曼曾評價《少年派》,「結合了《鐵達尼號》的視覺特效、《阿凡達》的3D技術革命和《猩球崛起》栩栩如生的CG動畫角色,將一部無法拍成電影的小說搬上了銀幕。」

除了3D技術的初試,影片通過CG技術對老虎理察·帕克的製作也令人驚嘆,作為計算機數字動畫魔法的產物,完全不亞於自然界真實的老虎。

《少年派》的拍攝一共找來四隻真老虎(孟加拉國虎)作為CG製作的實物參考,其中三隻來自法國,一隻最溫順的來自加拿大。李安花了大量時間跟老虎們以及馴獸師在一起,了解老虎的個性,觀察它們不同狀態下的動作反應,最終記錄上千個小時的老虎素材。

拍攝中,少年派演員其實從未跟真老虎同處一條船上對決過,為了讓演員更入戲、更有氛圍感,拍攝時少年派同藍布包裹的老虎模型對戲,後期再將藍老虎替換成CG老虎。有時,李安趴到船板,親自演那隻老虎。而真實的老虎鏡頭共24個,主要包括老虎在水裡游泳的鏡頭。

為了真實呈現老虎的原始本色,李安要求特效組展現它的自然野性,而不允許老虎被人格化,自始至終表現出對人類的威脅,這也是遵從小說中老虎與派從頭至尾都保持危險距離的設定。

最終,由CG製作的老虎,從毛髮、眼珠、爪子甚至一個表情、一舉一動,都栩栩如生、難辨真偽,同時散發著「百獸之王」的兇猛獸性。

另外,《少年派》許多海上場景,都是在台灣的台中一座前軍用機場所搭建的水槽中拍攝的。作為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全自動波浪裝置水槽,長70英尺、寬30英尺、深4英尺,可容納1700加侖的水量,可以製作出各式波浪,模擬真實的海浪。有些海水畫面,則通過計算機動畫特效來繪製。對於少年派演員,在拍戲的幾個月時間裡,他幾乎每天都泡在水槽里,「這個水槽後來變得跟我的家一樣。」

在3D和CG技術的特效加持下,暴風雨席捲的澎湃大海,飛魚撲面、海豚躍起、鯊魚暢遊,以及天邊晚霞和夜空繁星等自然界的壯麗奇觀,都為觀眾帶來了震撼的視覺享受和心靈衝擊。

憑藉超凡的特效奇觀,《少年派》最終斬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值得一提的是,為《少年派》拿下這一大獎的公司「節奏特效」(Rhythm & Hues Studios),最終卻遭受破產倒閉的命運,據悉,是因為《少年派》製作周期過長,財務惡化,被該項目拖垮。

2014年,30分鐘的紀錄片《少年派後的日子》(《Life After Pi》),便講述了該公司倒閉的前前後後。這一事件也從側面反映了《少年派》幕後製作耗時、耗財、耗力的背後付出。

2014年紀錄片《少年派後的日子》

當技術特效尤其3D在國人眼中還未產生更多詬病的時代,李安對3D電影初試啼聲便技驚四座,而且沒有絲毫炫技的痕跡。他用《少年派》向觀眾證明,視聽刺激最終是為情感服務,技術創新不能凌駕於故事、人物、主題之上。

集齊了「小孩、動物和水」三大電影創作最難拍元素的《少年派》,全方位的成功,讓它成為繼《阿凡達》 《雨果》之後,又一部技術與電影美學完美契合之作,也讓觀眾和創作者看到了電影藝術更多的可能性。

自此,李安對技術的痴迷一發不可收拾,其後執導的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雙子殺手》大膽嘗試120幀+4K+3D的格式,便是李安挑戰自我,尋求更多表現可能、對技術「走火入魔」的冒險之舉。

少年派的演藝「漂流」 「調教大師」李安

電影《少年派》中,男主角派幾乎以獨角戲的形式存在,拍攝中還要與不存在於片場的「老虎」搭檔對戲,對於人選,李安大膽而意外,選擇了從未有過表演經驗的17歲印度男孩 蘇拉·沙瑪。

本來是陪弟弟去試鏡,結果蘇拉幸運入選,李安耗時6個月從3000人中海選出這位新人,成就了一段美麗的意外。試鏡時,蘇拉讀了一段兩頁長的獨白,在李安的稍微點撥下,最後渾然天成,並流下眼淚,打動了李安。

李安說,「我們想找一個男孩,他的純真能夠吸引我們的注意、他的深沉能夠令我們心碎,而他的體格又能詮釋漂流中的派。在試鏡時,蘇拉流露出豐沛的情感,而且大多是以眼神傳達。他能夠相信並置身故事中的世界,這種天賦難能可貴。」

先增重,後減重,電影拍攝過程中,為了配合派在漂流過程中體格的變化,蘇拉需要從68公斤的瘦男生,變成了76公斤的肌肉男,最後又銳減至59公斤。同時,拍攝前蘇拉還要接受關於游泳及平衡感的高強度訓練,學習各種求生技能。

在「調教大師」李安的點撥下,毫無表演經驗的蘇拉在片中的表現自然純熟,將極度恐懼、孤獨絕望、筋疲力竭等情緒詮釋得可圈可點,最終完成了與「虎」漂流的奇蹟。

拍攝中,蘇拉和李安導演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在最後一場戲殺青後,兩人抱在一起流下不舍的眼淚,仿佛一起經歷了227天的漂流一般。

諄諄指導的李安,無疑成為蘇拉演藝之路的啟蒙導師,這部電影也改變了蘇拉的人生。在《少年派》大紅大紫後,蘇拉接到了一系列影視劇的片約,先後出演了《百萬金臂》《忌日快樂2》《老媽老爸的浪漫史》等,但一直沒能超越派這一角色引起的轟動,可謂一出道即巔峰。

而關於《少年派》中「中年派」的飾演者——印度知名演員 伊爾凡·可汗,於2020年因病不幸去世,令人惋惜。他曾出演過《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起跑線》《侏羅紀世界》《早安孟買》等作品,在寶萊塢和好萊塢都取得巨大成功。

時年53歲的伊爾凡·可汗突然離世,似乎印證了他在《少年派》中的那段話:「我猜,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地放下,但遺憾的是,我們卻來不及好好告別。」

老虎離開少年派時決絕地沒有回頭,派傷心欲絕。人生中,每一次體驗和經歷都會讓我們走得更遠,走向未知的遠方,但心存信仰,內心便不會漂泊。

作者/編輯:八不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