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大家庭」三年來首次線下聚首,哪些看點值得期待?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11-22T00:58:25.890661+00:00

這將是APEC自2019年以來首次舉行線下領導人會議,發生在地緣政治衝突持續、世界經濟面臨挑戰的動盪時期。

泰國首都曼谷即將成為全世界的目光焦點,本年度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8日至19日將在那裡舉行。

這將是APEC自2019年以來首次舉行線下領導人會議,發生在地緣政治衝突持續、世界經濟面臨挑戰的動盪時期。

外界希望,這場以「開放、聯通、平衡」為主題的多邊會議能凝聚共識,集思廣益,為各經濟體找到促進包容和可持續發展之道。外界期待,中國將在推動亞太經濟合作方面傳遞強勁力量。

曼谷目標

APEC成立於1989年,當時只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經過30多年的發展,如今,它已成為亞太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旨在推動經濟一體化進程、支持地區的可持續增長和繁榮。

目前,APEC共有21個成員,3個觀察員,覆蓋全球38%的人口、48%的貿易和62%的GDP。從運作機制看,一年一度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APEC會議周的高潮。

今年,隨著世界試圖從疫情陰影中走出,「亞太大家庭」將迎來三年來首次重新聚首。這將是自2019年智利會議取消、2020年和2021年因疫情改為線上舉辦後,APEC首次舉行線下領導人會議。

在國際形勢動盪不安、世界經濟面臨挑戰的背景下,亞太經濟體線下開會,備受關注。據泰國方面介紹,東道主希望通過今年的會議,幫助各經濟體在應對潛在衰退、促進貿易投資、改善供應鏈、升級數字經濟、推動綠色經濟,以及減少地緣政治衝突影響等方面取得進展。

「今年領導人們能恢復線下開會,本身就是會議的一大亮點,可從兩方面觀察。」南開大學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劉晨陽指出,一是,在疫情對地區經濟造成持續影響後,各經濟體通過團結合作來實質性推進區域經濟復甦和健康發展的願望較以前更加迫切。二是,東道主泰國為線下開會做出很多努力。會議主題的設置與後疫情時代亞太經濟合作面臨的困難密切相關,為下一階段的行動提出目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具體來看,劉晨陽列舉道,開放,是指在亞太地區價值鏈、供應鏈面臨疫情和地緣政治因素干擾的情況下,APEC仍應堅持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傳統主旨,更好地協調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為代表的高水平大型自貿區的對接、融合,向亞太自貿區這一中長期目標去邁進。

聯通,是針對疫情期間所暴露的亞太地區生產要素流動的障礙和梗阻。實現硬體、軟體、人員的全方位互聯互通,仍是APEC進一步深化亞太合作、提升市場條件和基礎的一大重心。

平衡,是針對欠發達經濟體和弱勢群體在疫情衝擊和經濟動盪下應對能力不足和脆弱性,希望促進各經濟體間的包容性發展,也希望通過綠色、低碳等增長模式的轉變,實現經濟和環境可持續性之間的平衡。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沈銘輝就本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概括出三方面看點。一是,凝聚共識,維護自由貿易和區域開放,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打造良好的綜合發展環境,推動亞太一體化和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二是,互聯互通,通過基礎設施和機制的互聯互通,進一步實現區域內的聯通水平,為企業經營活動進一步降低貿易成本。三是,包容平衡,堅持合作包容,以真正的多邊主義形成發展合力,為區域內經濟體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地區願景

除了主題和議題設置外,本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推出一些新的嘗試引人注目。

18日,上任不久的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將在會場上發表講話。他將成為過去30多年裡首位訪問泰國的沙特王室高級成員。泰國和沙特將在會議期間簽署加強外交和投資關係的協議。有泰國學者指出,從APEC多元化發展和世界經濟願景看,穆罕默德的出席是一個積極跡象。

除了沙特客人,另有兩位非APEC經濟體的領導人也受邀出席今年的會議: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柬埔寨首相洪森。有評論稱,這是APEC向亞太之外尋找全球緊迫難題的解決方案。不過,洪森因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已取消出席計劃。

同樣缺席的還有美國總統拜登。據白宮介紹,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國務卿布林肯、貿易代表戴琪等高級官員將出席今年的會議,以促進自由、公平和開放的貿易和投資。

「拜登不參加今年的會議,並不能簡單解讀為美國對亞太地區或APEC經濟合作的不夠重視。」劉晨陽指出,歷史上也有美國副總統出席開會的先例,外界更關注的還是美方在會議上的立場表達。美國申請成為明年的APEC主席國,距離上次2011年主辦會議間隔並不長。這也反映出美國對亞太區域合作的重視,尤其是在拜登政府推進以戰略夥伴關係為抓手的對外戰略的情況下,他希望在亞太區域合作方面進一步強化其領導地位。

不過,外界也對美國在亞太經濟合作以及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發揮的作用抱有疑慮。有東南亞學者稱,不排除美國利用APEC舞台,推動「印太經濟框架」和其他以意識形態為主導的經濟貿易聯盟,迫使其他國家站隊。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亞太區域一體化的進程以及美國因素的影響,可從兩方面觀察。

一方面,「當前,亞太地區一體化進程仍在穩步發展中。儘管遭遇貿易保護主義的巨大衝擊,但多數經濟體仍有共識,即合作才是克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措施。」沈銘輝指出,區域內兩大自由貿易協定(RCEP、CPTPP)各自的定位、成員、需求並不一樣,但在APEC框架下,這兩大貿易協定不斷發展,有望向著共同目標(亞太自貿區,乃至亞太共同體)聚合發展。

另一方面,區域經濟合作仍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劉晨陽指出,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各種貿易安排和自貿協定在推進地區一體化進程中發揮著鋪路石的作用,但如果被某些成員用作地緣政治博弈的工具,就會引發外界對於貿易集團化、惡性競爭的擔心。從最早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到今年的「印太經濟框架」,美國把價值鏈和意識形態、價值觀相聯繫,打造排他性區域產業鏈,顯然有悖於自由貿易安排促進地區一體化的初衷。外界希望美國能從APEC大局出發,保持APEC議題的延續性,把共識度較高的議題作為重點推進方向,而不是從單邊主義的立場出發,對亞太自貿區建設和APEC的凝聚力造成衝擊和干擾。

中國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共二十大後新一輪元首外交的重要舉措,習近平將出席今年的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闡述中方關於深化亞太合作、促進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的重大主張。

輿論認為,這體現出中國對亞太經濟合作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在APEC經濟體面對共同挑戰、亟須加強團結的時刻,中國也承載著外界的廣泛期待。

分析人士指出,自1991年加入APEC以來,中國扮演的角色已發生明顯變化,從早期的被動參與者,到現在不僅是積極的參與者,也是APEC未來方向的引領者和推動者。中國在加強經貿合作、推動亞太自貿區建設、促進包容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提出多項方案,作出重要貢獻。

「下階段,中國將從兩方面繼續對亞太區域合作發揮積極作用。」劉晨陽指出,一是利用自身高水平的開放,為建設亞太開放型經濟做出貢獻;二是圍繞一些高水平議題,發揮更突出的引領作用。

具體而言,劉晨陽指出,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實現開放型世界經濟,是中方參與國際合作的主導思想和核心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離不開繁榮穩定的亞太命運共同體。可見,中方的目標與APEC「2040年新願景」聯繫緊密。本次會議上,如何通過更具包容性、更開放普惠的區域合作,推進亞太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的有機結合,將是中方要闡述的立場。

與此同時,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位度型開放。劉晨陽認為,結合中國「雙循環」新格局的打造,可以期待中國在未來亞太區域合作中,會在更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對接等方面採取更積極姿態。比如,從申請加入CPTPP、啟動《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等動作都可以看出這種趨勢。

沈銘輝指出,中國在推動亞太經濟合作方面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於三個層面。

一是,元首倡議。自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講話,積極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發出開放與合作的時代強音。這也是中國在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上發出的明確信號。

二是,公共產品。近段時間,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甚囂塵上,但中國一直堅持開放,為世界經濟提供了市場這一最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

三是,大國引領。面對疫情、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一系列全球挑戰,中國積極承擔責任,在全球治理框架中發揮著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體現出一個負責任新興經濟體的使命和擔當。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安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