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叔雜談:從G20到APEC,美國圍堵中國的陰謀已經徹底破產

秦安戰略 發佈 2022-11-22T16:26:09.294083+00:00

中國在這兩場峰會上,真正做到了「開大門、走大路」,高舉和平、合作、發展的大旗,就維護地區和國際和平與穩定,就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復甦,就改善全球治理等,提出了中國式解決方案。

【編者按】本文由作者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明叔雜談」,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過去一周,G20和APEC兩場全球峰會接連在東南亞的印尼峇里島和泰國曼谷舉行。

這是疫情爆發三年來,全球領導人首次大規模線下「相聚」,這也是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中美兩個大國在共同的多邊舞台上各自比拼外交智慧和外交實力的兩場峰會。

中國在這兩場峰會上,真正做到了「開大門、走大路」,高舉和平、合作、發展的大旗,就維護地區和國際和平與穩定,就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復甦,就改善全球治理等,提出了中國式解決方案。

兩場峰會的東道主印尼和泰國,都高度歡迎和重視中國領導人的與會。與會的其他領導人和工商界領袖,都高度關注中國領導人的發言。眾多領導人還紛紛尋求跟中國領導人舉行單獨會見,或者是以其他方式進行交流。

通過這兩場峰會,我們可以明確看到:

——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繼續穩步提升,不管是中美博弈還是疫情,都沒有影響這一大趨勢;

——中國外交一直追求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跟其他國家發展互利共贏的雙邊關係,並一直就世界和平、合作與發展等重大問題貢獻「中國理念」和「中國智慧」。中國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以實際行動告訴全世界,中國一直選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其結果必然是中國在國際社會「得道多助」,支持和響應中國倡議、號召的國家越來越多,中國的朋友真正遍天下;

——美國出於維護自身霸權的狹隘目標,企圖在國際社會圍堵中國、孤立中國,完全不得人心,應者寥寥。中美外交博弈,美國已經顯露出力不從心的疲態,今後這一趨勢還會越來越明顯。

在國際社會,美國圍堵中國、孤立中國的圖謀為什麼會徹底破產?

第一,美國遏制中國,從一開始就充滿了自私自利、狹隘的味道。美國完全奉行的是霸權主義邏輯,他們認定中國要挑戰美國的霸權,就要來遏制中國,但殊不知,中國的發展從來不是以挑戰美國的霸權為目標,而是以讓14億多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為目標。中美博弈,美國一開始就定錯了位、找錯了目標、走偏了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不認同美國遏制中國的霸權邏輯,他們還對美國挑起中美大國競爭感到非常憂慮。

第二,美國在國際社會企圖圍堵、孤立中國,但其他國家卻並不買帳。這些國家根本不願意被美國脅迫著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他們更不願意為了迎合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而主動放棄跟中國之間富有成效的各領域務實合作。

第三,美國受制於國內民粹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在選舉政治的壓力下,美國政府不管誰執政,這幾年都不敢再提出推動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等議題,因此,美國空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這幾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給其他國家帶來的發展機遇,早已經被中國甩在了身後。美國國內債台高築,政府預算主要被「軍工綜合體」、醫藥和醫保等利益集團「吞噬」,也很難拿出真金白銀去真心實意地幫助其他國家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要想「空手套白狼」,讓其他國家為美國火中取栗,來對付中國,其他國家必定不會跟進。

從2018年美國川普政府單方面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以來,中美激烈博弈已經進入到了第五個年頭。

縱觀過去五年來中美博弈的全過程,中國不僅扛住了美國各種明面上的遏制、圍堵、打壓和污衊,還識破了美國在國際社會製造的各種「虛假敘事」和陰謀詭計,中國在敢於鬥爭的過程中,越來越表現得善於鬥爭。

中美博弈,中國應該越來越有信心。不管美國是不是處在「帝國衰退」的階段,只要中國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繼續堅持和平、合作、發展的「王道」,美國就根本奈何不了中國。中短期內,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只會激發中國人民迸發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強大動力,早日助力中國在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與原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

中美博弈,中國也越來越可以保持戰略定力。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美國根本整不垮中國,我們就更沒有必要為中美博弈中一時一地的較量而緊張、焦慮。無論是解決中國國內的發展問題,還是最終徹底解決台灣問題,中國都要堅持自己的時間表,始終以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有利的方式來進行。美國要想像對俄羅斯那樣,對中國搞誘戰、逼戰那一套,中國也不要上當。

通過G20和APEC兩場峰會,我們愈發看清楚了,美國遏制中國,「死忠粉」只有「五眼聯盟」和日本等極少數國家。而且,即便是「五眼聯盟」,其中的紐西蘭也不見得會跟著美國一條道兒走到黑。

美國深知,要成功遏制中國,就必須儘可能動員盟友的力量,但美國正在一點點失去歐洲。

也許未來我們可以發現,美國失去歐洲,就是中美博弈的轉折點。

今年的俄烏衝突,讓美國在戰術上得分,在戰略上失分。

這場衝突,讓歐洲很多國家看清楚了美國坑盟友、占盟友便宜、大發戰爭財的真面目,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不願意在美國這一棵樹上吊死,他們尤其不願意在美國成功斬斷歐洲跟俄羅斯的和解、合作進程後,再讓美國葬送中歐之間的合作局面。

德國、法國這兩個歐洲大國的「覺醒」,正在讓美國一點點「失去」歐洲。

而我早就說過,在中美博弈中,中國最不能失去的是東南亞和中亞,而美國最不能失去的就是歐洲。

一旦美國在歐洲無法拼湊出反華統一戰線,美國就將在中美博弈中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而僅靠美國的力量,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外交上和經濟上,它都無力阻止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更無力破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好勢頭。

美國在脅迫盟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過程中,它還可能加速跟盟友之間的分裂。

東南亞國家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在中美博弈中選邊站。

美國試圖逼迫荷蘭在光刻機等領域加入對中國的制裁,也在荷蘭內部引起反彈。荷蘭到最後可能不得不屈服於美國的淫威,在晶片領域對中國進行一定的限制,但荷蘭不可能為了美國一句話,就徹底放棄中國的大市場。

美國這般脅迫盟友,本質上是在跟市場經濟的規律做鬥爭,也是在跟人性做鬥爭,到最後,一定會事倍功半。

在G20峰會期間,中美元首實現會晤,但我們對中美關係依然要保持合理的預期。

美國往往抱著實用主義的態度與中國進行溝通。很多時候,美國主動要求跟中國溝通,並不是真心為了解決中美之間的分歧,而是要摸清中國的「底線」和「底牌」,以便為了更好地遏制中國。

現在,中美博弈即將進入中場、相持階段,雖然美國可能在某些方面已經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但還遠沒有到敗局已定的時候,美國在遏制中國方面還遠遠沒有死心。

對於美國,我們同樣也要保持戰略定力,「你要談,我們歡迎;你要打,我們隨時奉陪」。

接下來,美國很可能繼續在經貿、科技和台灣等問題上,繼續對中國下狠手、出損招。

美國對中國進一步發動「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還有很多後手,我們需要加強研判和預警。

比如,最近,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甚至鼓譟,要取消1999年對中國給予的「貿易最惠國待遇」。

美國中期選舉過後,美國國會中的反華逆流蠢蠢欲動。共和黨控制了眾議院後,很可能出任下一任眾議院議長的共和黨人凱文·麥卡錫,已經揚言,要訪問台灣。還有很多共和黨反華議員,再次炒作新冠溯源問題,叫囂要對中國進行追責。

可以說,美國國內的各種「反動派」,依然躁動不安。他們對中國的敵視,沒有任何緩解的跡象。

因此,此時此刻,我們依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為中美關係可能進一步惡化,甚至出現驚濤駭浪的局面提前做好準備。

從全球視野出發,中美博弈,目前確實已經進入到了中場相持階段。

中國穩住了東南亞、穩住了中亞,就足以立於不敗之地。中國在中東、非洲、拉美接下來會繼續取得積極進展。從外交上來說,中美博弈的勝負手就在歐洲,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今後可以繼續加大力氣穩住歐洲、分化歐美。美國守不住歐洲,就必敗無疑。

美國到最後,可以依賴的對象就只剩下了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近期,英國和澳大利亞在對華關係上越來越消極,我們要對此有合理的預期。反倒是澳大利亞工黨上台後,中澳關係出現了一些轉圜的跡象。

至於說日本,中國可以繼續堅持有打有拉的做法,軟硬兼施。

到最後,中美博弈,中國要面對的,不過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以及其他一些被美國控制和脅迫的中小國家。只要美國無法建立起廣泛的國際反華統一戰線,美國在中美博弈中就毫無勝算。

中美博弈進行到第五年,中國越鬥爭越有底氣,越鬥爭越有信心。

過去一周,G20和APEC兩場峰會期間,中美之間的暗中角力,更讓我們堅定了上述認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