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校準中的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的包含內容有哪些?

計量小貼士 發佈 2022-11-22T18:29:46.102809+00:00

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計量中經常會提到,其關乎校準許多基礎的概念,也和計量原理基礎戚戚相關,但是在實際運用和理解兩者概念時,總會有一些誤差出現。例如量值體系的可追溯性是否「不受等級限制」?如果說可追溯性跨越而沒有層次限制,那麼「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就不是層次限制了。

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計量中經常會提到,其關乎校準許多基礎的概念,也和計量原理基礎戚戚相關,但是在實際運用和理解兩者概念時,總會有一些誤差出現。

例如量值體系的可追溯性是否「不受等級限制」?如果說可追溯性跨越而沒有層次限制,那麼「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就不是層次限制了。

量值追溯和傳遞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的結果,那麼為什麼追溯可以跨越,為什麼跨越追溯的行為不能成為跨越傳遞。必須要說的是,量制的交付是「逐步」的。

是否可以使用高級標準,將某些級別直接傳遞給較低級別的計量器具。如果是這樣,這是不是一種「蛙跳通行證」?

計量校準中量值追溯的確不受等級的限制,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受從低層次到高層次追溯的限制。可追溯性可以跳過,轉移是一步一步來的。定量投放可以進行「超水平」。這些答案大多和傳統的理解是一樣的,我們來分析一下感覺「邏輯不一致」的部分。

質系統傳遞和質系統可追溯性的建立過程和實現是逐級傳遞的,計量校準中可追溯性是可以跨越的。因為沒有完整的傳輸鏈,可追溯性就沒什麼好說的了。越級和分步這裡指的是系統的實現,而不是單一的行為。

計量校準中單次檢驗和校準是為了實現量值系統的可追溯性或傳遞性,不是實現體系,而是實現系統完成後的行為。參照已形成的系統鏈,有「跨越論」和「漸進論」。

即便如此,仍有人認為「可追溯性不受等級限制」並不恰當。一個是應用的來源:在法律法規的技術文獻中找不到,在第13版註冊計量師教材中也不再出現。第二是表述問題:一般教科書上這句話前面還有一句話:「量值溯源不嚴格按照等級。」不是不分等級。這裡的可追溯性無法區分是系統的形成還是單一的可追溯行為。一個標準是斷章取義的。

這是一個誤區。傳輸和可追溯性被視為一項驗證或校準工作。計量校準中就檢定/校準工作而言,計量標準是用來檢驗被測設備的測量特性的,在這項工作中沒有區別。如果把思路落在驗證/校準工作上去與傳輸和追溯相連接,必然會令人沮喪,兩者之間的差異之結也解不開。

計量校準中量值追溯和量值傳遞是一種制度,而不是一項工作。量值傳輸是國內法的一項要求,這是JJF1001第9.60條的規定。數量可追溯性是組織自身測量工作的要求,JJF1001中的4.14。兩個系統都是為了一個目標,保證計量單位統一、準確、可靠。

因此,計量校準中價值的傳遞是從國家基準開始,一步一步往下傳遞的。沱沱河的水不經過金沙江、宜賓、重慶、武漢,絕不可能流向上海,所以一步一步地傳承下去。技術上建立了各級計量標準,組織上建立了國家、省、市、縣技術機構。無論是技術上還是組織上,他們都是一步一步來的。這是由「法」決定的。

因為可追溯性是企業計量校準的要求,所以從被測產品的測量參數開始,向上尋找源頭。就是我有一桶長江水,問水從哪裡來,想找水源。南京、武漢、宜賓、攀枝花我都能找到,只要能向上找源頭,溯源就能跨越。至於跨越到武漢進行校驗/校準,武漢當然會用宜昌上游的水與之進行比對,以確定這一桶水的可追溯性。檢定/校準工作始終在具有更高水平測量標準的被測儀器上進行,在傳輸和可追溯性之間沒有區別。

以上便是關於「計量校準中的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的包含內容有哪些?」相關文章,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深圳「華中航」技術檢測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儀器校準、測量儀器檢定、計量校準檢測、計量儀器校準等服務的第三方校準公司。有著20年的行業歷程,與多家上市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