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讀資治通鑑(六七)

明月清風無語話青山 發佈 2022-11-22T21:16:20.803230+00:00

1.趙王尚未拿定主意,樓緩來到了趙國,趙王便與他商議。樓緩說:「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國、趙國互相征戰,各國都很高興,為什麼呢?他們會說:『我們可借著強國去獲益於弱國。』現在趙國不如馬上割地給秦國,一方面安慰了秦國,一方面使各國疑心秦、趙之間已達成默契,不敢再算計趙國。

1.趙王尚未拿定主意,樓緩來到了趙國,趙王便與他商議。樓緩說:「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國、趙國互相征戰,各國都很高興,為什麼呢?他們會說:『我們可借著強國去獲益於弱國。』現在趙國不如馬上割地給秦國,一方面安慰了秦國,一方面使各國疑心秦、趙之間已達成默契,不敢再算計趙國。不然的話,各國將借著秦國的怒氣,趁著趙國的疲憊不堪,群起而瓜分。趙國就要滅亡,還談得上什麼對付秦國!」虞卿聽說這番話,又來見趙王說:「樓緩的計策太危險了!這樣做更會使天下猜疑趙國,又哪裡能安慰秦國的貪心呢!他為什麼隻字不提這樣做是向天下暴露了趙國的怯懦?再說,我建議不割地給秦國,並非主張絕對不能割地;秦國向您索要六座城,大王卻可以拿這六個城去賄賂齊國。齊國是秦國的世代仇家,齊王一定不會等到趙國使臣告辭就答應出兵,於是大王您雖然割地給了齊國,卻可以從進攻秦國得到補償,而且向天下顯示趙國尚有所作為。大王如果以此先發制人,那麼大兵還未開到邊境,就會看到秦國派出使臣帶著豐厚禮物,反而來向您講和。那時再答應秦國的講和要求,韓國、魏國知道了,一定會對趙國刮目相看,於是大王您一舉而與三國結下友好,和秦國交涉也就主動了。」趙王說:「對。」便派虞卿赴東方去見齊王,與他商議聯合對付秦國。虞卿尚未回國,秦國果然已經派使者來到趙國了。樓緩見此情形,只好逃離趙國。趙王封給虞卿一座城市。

讀者以為:一、判斷一人的遊說動機,最核心就是按照遊說之人的建議執行之後,結果是對誰最有利,對誰最不利。至於那一整套紛繁雜亂、似是而非的說辭,都是為了掩蓋真實目的。且看樓緩的說辭,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讓趙國同意割讓六座城池給秦國,這結果顯然對秦國是最有利的,出發點是為了秦國,絕非趙國。至於樓緩的理由是一方面安慰秦國,另外一方面讓各國疑心秦趙兩國達成聯盟而不會對趙國趁火打劫,這完全可以駁斥:

(1)秦吞併六國的既定國策不改,趙國是否割讓六座城池,都改變不了秦滅亡趙的方針決策。而此時所謂的結盟,於秦國而言是需要時間休養生息,等待恢復國力戰力,與其說是結盟,倒不如說是中場休息;

(2)於各諸侯國而言,最適合趁火打劫的時間點是長平之戰大敗之後邯鄲被秦軍圍困,趙國生死存亡之際,所有的剩餘核心力量與資源都在守衛都城邯鄲,其他諸侯國趁機揮兵吞併趙國邊疆領土,應該是勝算極大的。而此時,秦軍撤退,邯鄲危機解除,已錯過對趙國趁火打劫的最佳時機;

(3)秦軍圍困邯鄲時,是韓、魏兩國主動派遣蘇代攜帶重金離間范睢與白起,讓趙國順利短暫脫困。韓、魏兩國的出發點,最核心的必然是為了韓、魏自身,是趙國一旦滅亡,緊接其後必然是韓、魏。故,趙國堅定不移對抗秦國,韓、魏才會是忠實盟友,三方才能利益一致。一旦趙國再次主動示好秦國,趙魏韓三方必然分化瓦解,再次面對秦軍大兵壓境,韓、魏還會再次相救?

二、趙孝成王此時必須堅定抗秦決心,深度捆綁韓、魏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同仇敵愾。同時,派遣使臣分別前往楚、燕、齊,儘可能達成結盟協議,對於沒有達成協議的國家,防備秦國的同時還需要防備該國,防止其趁機而入、趁火打劫。只有促成合縱,趙國的亡國危機才能真正短暫解除。


2.秦國攻打趙國之初,魏王徵求群臣對此事的對策,大家都認為秦國進攻趙國,是對魏國有利的事。孔斌卻質問:「為什麼這樣說?」回答是:「秦國戰勝趙國,我們也順勢向它屈服;如果秦國打不贏趙國,我們就趁它疲憊不堪時予以一擊。」孔斌反駁說:「不對。秦國自從秦孝公以來,就沒有打過敗仗,現在又重用良將白起,哪裡有疲憊可讓我們趁?」有個大夫說:「即使秦國戰勝趙國,對我們魏國又有什麼壞處呢?鄰國的羞辱難堪,正是我國的幸運福氣啊!」孔斌又反駁道:「秦國,是個貪婪暴掠的國家,一旦打敗了趙國,一定會把矛頭轉向其他國家。我擔心那時魏國就將面臨秦軍的攻擊了。古人說過:燕雀築窩在屋檐下,母鳥哺育小鳥,嘰嘰喳喳地都很快樂,自己以為很安適。灶上煙筒忽然竄起火苗,高大的房屋即將被焚,而燕雀面不改色,不知道災禍就要降臨。現在你不明白,趙國一旦滅亡,災難就會降臨魏國的形勢,難道人和燕雀一樣嗎?」孔斌,是孔子的第六世後人。

讀者以為:孔斌,別稱子順,是孔子的六世孫。當時的戰國天下格局是秦、趙最強,其他五國都已凸顯頹敗的國勢,而魏國深處四戰之地,更是飽受戰火摧殘。魏文侯創建的霸業傳至此時的魏安釐王早已煙消雲散,處於弱勢的魏國似乎怎麼選擇都是很難的,換句話說似乎沒得選。

其一、如若秦國戰敗,魏國有能力一定趁機攻伐秦國而取得勝利?

其二、如若秦國戰勝,強大的趙國都無法抗衡秦國,那魏、韓兩國能夠獨善其身?

兩害相權取其輕,魏國支援趙國是不得已的選擇,幫是要幫的,但怎麼幫?幫幾分?這就體現世故了。

幫是一定要幫,魏國可一方面主動向趙國示好,表示主動支援,且配合趙國做好其他諸侯國的結盟支援工作,特別是韓、楚兩國。畢竟面臨唇亡齒寒困境的不僅魏國,更有韓、楚兩國。魏國派遣軍隊護送糧草為主,儘量避免戰場的正面拼殺消耗,且一定要想辦法同韓、楚協同支援趙國。

但一切的外交技術技巧在極大差距的國家實力面前,往往還是顯得不值一提,魏安釐王最重要的工作重心便是提高魏國綜合實力,魏文侯如此優秀的先祖,李悝、吳起如此豪氣的魏國賢臣,都是寶貴的歷史資源和改革指南。沒有強大的武力,即使鷸蚌相爭了,漁翁又怎能得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