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位院士專家獻計「雙碳」戰略與智慧城市

朱漢斌 發佈 2022-11-22T22:28:36.100731+00:00

2022大灣區智慧城市院士論壇現場。袁仕聯 供圖沙龍對話現場。袁仕聯 供圖「智慧城市涉及領域很多,涉及的專業非常細,不同領域、行業、技術學科,要交叉融合、形成合力,要形成可行的工程邏輯。」11月1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郭仁忠在深圳說。

「智慧城市涉及領域很多,涉及的專業非常細,不同領域、行業、技術學科,要交叉融合、形成合力,要形成可行的工程邏輯。」11月1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郭仁忠在深圳說。

當天,由廣東院士聯合會牽頭舉辦的2022西麗湖論壇的平行論壇——大灣區智慧城市院士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以「雙碳戰略與智慧城市」為主題,包括郭仁忠在內的40多位院士專家圍繞智慧建築、智慧政務、智慧產業、智慧交通、網絡安全、綠色低碳發展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研討。

論壇上,郭仁忠建議把城市問題挖掘出來,把技術形成體系,體系形成理論,理論回過來再形成工程邏輯,再服務於智慧城市。「這裡面最重要的是有相關的體制、機制和法治來統籌和協調。」郭仁忠說。

在「雙碳」戰略目標下,如何實現城市建設「智慧」「雙碳」一把抓?15位院士專家通過主旨報告分享了其團隊在智慧建築、智慧產業、智慧交通、網絡安全、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為智慧城市建設總結了灣區經驗,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沙龍對話環節,院士專家們圍繞智慧城市、低碳和綠色發展進行了主題研討,對大灣區智慧城市創新發展、探索低碳綠色發展新路徑提出寶貴建議。

我國當前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高速發展時期,城市發展中仍然面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因此,加緊推進雙碳目標、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而言十分重要。

「雙碳經濟和雙碳科技是符合國家戰略的新風口,創新企業會不斷湧現。」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李清泉在題為《多源遙感與AI結合的雙碳創新科技》的報告中指出,MRV是實現碳交易的技術核心,基於AI的MRV將成為技術創新熱點。遙感+AI在雙碳應用中有著廣闊的前景,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大有作為。

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劉耀林認為,從智慧城市來講時空大數據是它的基礎和底板,時空大數據包括對地觀測數據以及社交網絡的大數據。怎麼把大數據變成符合智慧城市所需要的數據?要對大數據的質量評價、糾偏,來提升質量。另外還需提升智慧感知能力,比如對於智慧空間,要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地對這個城市進行感知,獲得實時感知,應對城市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偏差,並及時糾正。

「城市有『生成』的,也有『構成』的。」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認為,多數歷史老城是「生成」的,雖然交通不太方便、預防城市災害能力不足,但社區特色非常鮮明,產生了強大的民眾歸屬感;「構成」的城市,防災能力強,但布局過分理性,往往面臨景觀單調、「千城一面」的難題。

仇保興指出,設計建設一個城市,片面地依賴「構成」,否定了「生成」,那麼城市與歷史文脈、新技術、應用場景及未來的不確定性都難以相容。以智慧城市為例,如果混淆了城市建設的手段與目標,淡化了城市治理和民眾需求,僅從虛構的頂層設計入手建構這樣的智慧城市註定是失敗的,將成為「白智慧、空智慧、假智慧」。

據了解,近年來,深圳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相繼實施了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海洋、智慧社區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開花,數字點亮市民便捷的生活。目前,深圳已實現8100餘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網上辦事平台,全市95%以上的個人事項和60%以上的法人事項都進入了「i深圳」App。

2022大灣區智慧城市院士論壇由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廣東院士聯合會(粵港澳院士專家創新創業聯盟),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大學,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聯合主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