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百里加急,為什麼無人敢攔?你看腰牌上寫的什麼

老君說史 發佈 2022-11-22T23:38:12.128766+00:00

古代的「快遞員」到底有多猛?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僅僅6天的時間就傳回了長安,范陽距離長安足足三千里,八百里加急平均每天要走500里地。這麼遠的距離,沒有飛機與火車的古代,僅靠一匹快馬,是如何日行五百里的呢?路上全是山匪強盜,萬一被截了怎麼辦呢?

古代的「快遞員」到底有多猛?

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僅僅6天的時間就傳回了長安,范陽距離長安足足三千里,八百里加急平均每天要走500里地。

這麼遠的距離,沒有飛機與火車的古代,僅靠一匹快馬,是如何日行五百里的呢?

路上全是山匪強盜,萬一被截了怎麼辦呢?

其實這些問題古代人早就想好了,看看他們的腰牌上寫的什麼就懂了!

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很多從戰場上送回來的消息,都是八百里加急送回的,通常這種文件能足足跑死幾匹快馬,甚至連送消息的人都能跑死。

其實這並不是誇張,的確是有可能發生的。

影響速度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馳道,二是驛站。

馳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就是相當於古代的高速公路了,連通著關卡與驛站,是陸路交通最發達的一個工程。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開始下令修建馳道,此後隨著歷史的發展,馳道就成為了為皇帝服務的專用車道。

只不過雖然說是「國道」,但是馳道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暢通,那時候沒有柏油馬路,更沒有水泥地。

人們單獨開闢出一條尚且平坦的道路,只要保證周圍沒什麼人煙,就不會影響快遞的速度。

越是發達的朝代,越是看重對馳道的修建,秦朝時期有位相邦還說過:「棧道千里,通於蜀漢,使天下皆畏秦。」

從一個小小的馳道就能看出一個國家發達與否了。

除了馳道之外,驛站也是不能忽視的,事實上如果想要探尋八百里加急速度的極限,就要看驛站修的好不好。

根據史料記載,在唐朝的開元盛世中,全國的驛站數量足足達到了一千六百餘個,驛站可不是普通的客棧,是專門為朝堂服務的。

除了常見的陸驛之外,還有水驛等供送文件的官員渡河,保證他們的補給。

試想一下,安祿山在范陽還是起兵之後,消息就開始從邊線出發了,按照今天的道路條件來算,范陽距離長安約一千里公里。

不過古代沒有筆直的高速公路,而且還有很多道路沒有開發,路上當然還要繞路行走的,算下來應該是不會低於1500公里,也就是3千里地。

按照人們現在開車的速度,1500公里恐怕也要走上兩天才行,當時的驛卒是如何做到6天跑這麼遠的呢?

古代快遞的速度竟然堪比現代,日行千里真的存在嗎?

驛卒每天至少需要跑500里地,一匹普通的馬最快也就二三十的時速,不過如果是負責給皇帝八百里加急送信的,當然用的也是上等馬匹。

假設一匹良駒最快能跑到40的時速,一天也要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足足跑六七個小時,才勉強跑到500里地。

不過這種情況只能做假設,是不可能實現的,一匹馬在保持極速的條件下是不能一直奔跑的,想要馬匹跑的時間長一些,就必須要放慢速度。

其次,就算人能一直撐著不吃不喝,馬卻不行,他們不但足足奔跑一天,還要馱著吃食、物件,背上還騎了一個人,速度就必須要再放慢。

更重要的是,馬也不可能一直持續奔跑,中途肯定要停下來餵一餵、休息一下恢復體力,這樣算下來一天至少要跑到十幾個小時以上,甚至超過20個小時。

在這種時候,就能看出來驛站的重要性了。

驛站存在的目的就是給驛卒登記,提供吃食、住處,更換馬匹,能夠保證驛卒以最好的狀態重新上路。

如果運氣好,一天之內能碰上驛站的話,人跟馬都能喘口氣,但是有時候因為道路偏僻的原因,可能好幾天遇不上一個驛站。

馬匹不能更換,人也是疲憊至極,在這種情況下跑死一匹馬一點也不意外。

人們都說是「八百里」加急,實則在古代一天是跑不上八百里的,速度的極限最多就是600里。

安祿山造反這一次還正好趕上冬季,天寒地凍,人和馬還要忍受奔波,驛卒一天跑500多里地幾乎就是最快速度了。

曾經楊貴妃非常喜歡吃荔枝,但是荔枝對於當時的長安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並且荔枝這種東西糖分高,不易保存。

一天就會變顏色,超過兩天就沒法再吃了,按照正常的速度,從唐玄宗下令開始,楊貴妃應該要過十幾天才能見到荔枝,那時候荔枝早就壞掉了。

唐玄宗為了滿足美人的需求,就動用了八百里加急服務,從嶺南到長安城2000多里地,僅僅用了三天的時候,整棵荔枝樹就被送進了長安。

那麼很多人就會問,負責送文件的驛卒又累又苦,路上不僅要經歷風吹雨打,還有猝死的風險,那麼他們是否可以在路途中偷偷懶呢?

一般來說驛卒都是不敢、也不會這樣做的。

除了唐玄宗這個荒唐行為之外,正常來說如果不是像造反、戰爭這樣的大事之外,是不會用到八百里加急的。

一旦用上了,就說明這件事已經危及到了整個國家,換成任何一個送信的驛卒,應該也不會因為偷一會懶而置整個國家的危難於不顧,只要死不了人,他們必定會往死里跑。

其次,一旦路上耽誤行程,比如文書晚到了一天,驛卒就會遭受八十仗責,晚到兩天就會加倍,以此類推,如果遇到嚴重的失誤,被殺頭也是有可能的。

八十仗責是什麼概念呢?這可不是僅僅打八十下這麼簡單,打斷一根板子才算一仗,試想八十大板打下來,人不死也要殘廢了。

有這麼嚴苛的律令在,誰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呢?

古代八百里加急,一路上為什麼無人敢截呢?土匪表示:我只是缺錢,不是活夠了!

送一份八百里加急的信件有兩個必備工具:一個是黃色旗幟,一個是御賜腰牌。

古代皇權集中,黃色就是皇上的代表色,所以驛卒在出發之前,會先在腰上綁上一面黃色的棋子。

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遠遠看到後,能立即知道來人的身份從而趕緊讓道,千萬不要去阻擋,而山匪看到後就不會去截道了。

也許你會說,其實這面旗幟就是驛卒保命的關鍵,人們知道了他的身份就不敢動他了,其實這話說對也不全對。

準確的來說,這面旗子不是用來保護驛卒的,而是用來保護土匪的。

因為驛卒的身上還有一塊御賜金牌,這塊金牌的作用就大了,上面寫了一句話:御賜金牌,阻者死,逆者亡。

一旦有八百里加急的信件送出來,一定是影響國家的大事,在這種大事上一切都不重要了。

所以驛卒還有一個特權,那就是先斬後奏,如果有人試圖截道阻礙送信,不管他是土匪強盜還是王公貴族,驛卒都可以直接格殺勿論,隨後再向上稟報。

不過還有一種可能,如果驛卒打不過山匪,被半路撕票怎麼辦?

雖然理論上來說有這種可能性,但是現實卻幾乎不會發生:

第一個原因,古代律令嚴苛,驛卒晚送到一天文書尚且要接受仗責,如果朝廷發現沒有接到文書,只需一查就能知道驛卒是在哪個驛站之間消失的。

屆時方圓上千里地都會被翻個底朝天,螞蟻窩都不會放過,什麼時候查出真兇什麼時候罷休。

一旦阻礙八百里加急罪加三等,上來就是誅九族的罪名。

第二個原因,本身這些文書都是一些信件,壓根不值錢,山匪強盜們大字不識一個,他們冒著被誅九族的風險搶個信件幹什麼呢?

再者說,驛卒走的是官道,盜匪走的是匪道,俗話說「官有官道,盜亦有道」就是這個意思,他們只是想打劫一點錢財活命,不會傻到跑去官道截皇家的人。

總得來說,其實古代的人們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麼落後,安祿山造反的消息6天送到長安,楊貴妃的荔枝3天送到嘴邊,完全不比現在的快遞慢,看來古人還是非常牛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