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叔接拍太保被杜琪峯暗喻,華仔:我還想騎著摩托車打動所有少女

浮光聿影 發佈 2022-11-23T00:02:09.037742+00:00

1990年6月14日,由陳木勝執導,劉德華、吳倩蓮主演的劇情片《天若有情之追夢人》率先在香港上映。劉德華後來曾這樣說過:「我到現在都還很懷念以前騎摩托車的樣子,我到現在都還是很想有一部電影可以繼續騎著摩托車,抹著血,然後再一次打動所有少女。」

1990年6月14日,由陳木勝執導,劉德華、吳倩蓮主演的劇情片《天若有情之追夢人》率先在香港上映。之後,該片的版權又被賣到了日韓地區,在韓國上映了9個月之久。

雖然這部影片在香港只取得了1289萬港幣的票房,但它在日韓地區引發的熱潮以及對韓國觀眾的影響都十分巨大。

據說該片在韓國上映後,經常出現座無虛席一票難求的盛況。時至今日,韓國的觀眾仍將它與《英雄本色》、《喋血雙雄》,並稱為「香港最經典的三部電影」。

正是因為該片特別受韓國觀眾的歡迎,以至於在韓國後來的不少影視劇中都能看到致敬它的痕跡,比如《閉嘴家族》就模仿了華弟騎著摩托車、抹著血的那個經典畫面。

不僅如此,劉德華還被韓國觀眾評選為了「最受歡迎的外國男星」。他在韓國發行的英文單曲《to you》,還創下過在韓國流行音樂排行榜上蟬聯27周冠軍的紀錄。

而隨著這部電影在海外的大賣,劉德華也因此奠定了他在香港影壇的地位,那段時間只要是他出演的電影,僅僅是賣到台灣的版權就可以翻一倍。可見,劉德華在當時的受歡迎程度。

劉德華後來曾這樣說過:「我到現在都還很懷念以前騎摩托車的樣子,我到現在都還是很想有一部電影可以繼續騎著摩托車,抹著血,然後再一次打動所有少女。」

遺憾的是,人生不可能重來,也沒有那麼多「再一次」!即便可以再來一次,但本片的導演陳木勝卻永遠回不來了。

那麼,陳木勝導演為何要拍這樣的一部電影呢?這部電影又是怎麼被拍攝出來的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天若有情之追夢人》的幕後故事。

陳木勝導演在《陳木勝:唯一沒被杜琪峯罵過的副導演》一文中透露說,拍這部電影的初衷是杜琪峯、林嶺東和王晶想拍一部電影送給王天林,用意是為老爺子62歲生日獻禮。

原因是當時的王天林正打算退休,杜琪峯和林嶺東就想在恩師退休前為他存一筆養老金以表孝心。

據他回憶,一開始王晶寫出了一個類似「回憶錄式」的劇本,講述的是一個三十年代青年人成長的故事,但杜琪峯和林嶺東覺得三十年代的故事不容易實現,於是就給否決了。

後來陳木勝就想到了自己到西貢飆車時結識的一位名叫華弟的賽車手,於是他就根據那段經歷寫出了《天若有情》的故事大綱。

但他並不確定這個故事是否符合「祝壽」的用意,於是他就帶著杜琪峯和阮世生去看摩托車比賽,並趁機把自己的構思講給了杜琪峯聽,杜琪峯聽完故事概梗後當即表示「這個可以拍」。

在得到林嶺東和王晶的認可後,杜琪峯當即拍板讓只做過助理編導的陳木勝來導演此片。但他也有言在先,那就是陳木勝負責劇本構思和片場調度,演員選角和話語權則是他說了算。

雖然陳木勝的權限被杜琪峯很大程度地壓縮,但不可否認的是陳木勝還是通過這部處女作迅速成名了。

後來他回憶起那段經歷,陳木勝將自己成名的過程歸結為除了機遇外還有「運氣」。

「我覺得在香港當導演很講運氣,放眼身旁許多人,都未能遇到我這樣的機會,儘管他們拍的東西和我差不多。」

其實也不難理解,一方面是因為杜琪峯想提拔新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在TVB的四年時間裡都是分在王天林一組,他才有「表孝心」的機會。

言歸正傳,我們接著說回電影。在搞定了劇本構思和幕後班子後,杜琪峯就開始物色起了自己心目中的華弟人選,他首先想到的就是29歲的劉德華。

彼時的劉德華已經演了30多部電影,雖然有《旺角卡門》這樣的高口碑佳作,但是他的演技卻還未得到業內的完全肯定。

在他出演的大多數電影中,他給人的印象大多都是帥氣的顏值在某種程度上掩蓋了他的努力和演技。

而杜琪峯看中的也正是他的顏值和票房號召力,畢竟當時的劉德華可是香港娛樂圈的頂流。就比如那時候的張學友和郭富城,也只能在影片中飾演他小弟的角色。

劉德華在接到杜琪峯的邀請後便一口答應,他知道杜琪峯雖然脾氣有點差,但無可厚非的是杜琪峯確實會調教演員,他希望通過這次合作能讓自己的演技更上一層樓。

原以為兩人的這次合作會非常融洽,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他們在拍完這部電影後徹底鬧掰。

那時候的劉德華作為全香港乃至全亞洲的偶像,在意自己的形象和髮型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在敢於懟天懟地的杜大炮眼裡,卻是非常不職業的行為。

在這部電影中,有很多華仔戴頭盔騎摩托車的戲份,而華仔在每次摘下頭盔時都會下意識整理一下髮型。

就是這樣一個無心的動作卻徹底惹惱了杜琪峯,他不僅用三字髒話怒罵華仔,還大聲怒斥他「你用得著這樣嗎?」

年輕氣盛的華仔在感到委屈的同時,不僅沒有改變反而開始變本加厲,甚至每次導演喊卡後他都會故意讓造型師來吹頭髮。

雙方的互不相讓,讓片場所有人的心都懸到了嗓子眼,一度認為這部戲會拍不下去,最後還是陳木勝當兩人的傳話筒,才讓這部戲勉強得以繼續。

等到電影拍完後,華仔和杜琪峯也因此徹底鬧翻。所以在拍攝續集時華仔就直接被棄用了,頂替他的正是他曾經的小弟郭富城。

直到1996年拍攝第三部《天若有情之烽火佳人》時,二人才冰釋前嫌開始了又一次合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郭富城的票房號召力遠不及劉德華,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影迷的抵制。

據說,在拍攝第二部《天若有情之天長地久》時就有很多影迷打電話到製片公司,說不希望吳倩蓮移情別戀,不希望她和郭富城拍吻戲,還質問導演為何不讓劉德華主演?

而杜琪峯迫於各方的壓力,第三部才再次啟用了劉德華。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華仔在杜琪峯的調教和指導下,憑藉《暗戰》和《大隻佬》拿到兩次金像獎影帝。

再來說一下飾演JOJO的吳倩蓮,她將那個清澈任性卻勇敢追愛的17歲少女演繹得動人心弦。

而JOJO與華弟之間的那份純美而又浪漫的愛情故事,還一度影響了那個時代年輕人對愛情的認知。

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眼神里充滿孩子氣、氣質絕佳的單眼皮少女,一直都是很多人心目中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女神。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當初年僅22歲正在讀大學二年級的吳倩蓮,並非被杜琪峯從上百張照片中一眼選中。

後來吳倩蓮被問及是如何參演這部電影的過程時,她還這樣自嘲道:「我是單眼皮,不屬於美女,在眾多美女中被選中是因為我最不好看,所以我最明顯。」

據陳木勝導演回憶,當時他們想找一個新鮮的面孔和華仔搭戲,正巧吳倩蓮的經紀人張艾嘉就向杜琪峯推薦了她,說「這個女孩很有氣質很有天分」,於是雙方見了一次面就定了下來。

雖然吳倩蓮是第一次演戲,並且還是跟劉德華這樣的天王演對手戲,但她卻一點也不緊張甚至耿直到可愛,她在片場第一次見到華仔時就直言:「對不起,你不是我的偶像。」

這樣直率高冷的性格,也讓華仔從一開始就對她多了份疼惜。

後來華仔在被問到從影以來跟誰最親的問題時,他毫不猶豫地這樣說道:「如果要選一位,我會選吳倩蓮,我很喜歡她的個性和處事方式,跟她在一起工作我覺得很舒服。」

正是因為這份欣賞和默契,二人才為所有影迷呈現出了那份純粹到義無反顧的愛情。

或許,每一個青春期的女孩,都會像JOJO般愛上一個浪子,愛他們的放縱不羈,愛他們的簡單霸道,甚至是愛他們的忽冷忽熱。

這份堅定正如JOJO給華帝寫在紙上的「愛你無悔」一樣,那樣的熾熱,那樣的義無反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我們的成熟,我們忽然開始對這個世界和愛情有了更理性的認知。

當年那些願意用生命去換的愛情,那個肯為你砸開櫥窗穿上婚紗的少年,僅僅屬於1990年那個悶熱的盛夏,那個給了你幻想,也讓幻想破滅的盛夏。

寫到這裡,忽然想起影片中的這個畫面,華弟在教堂前為JOJO戴上戒指,然後悄悄離開慷慨赴死,只留下JOJO跪在教堂前默默祈禱。

而後JOJO脫掉高跟鞋,披著婚紗踉踉蹌蹌地走在高架橋上尋找華弟。遺憾的是,JOJO再也找不回自己的那個阿華,就像已是中年的我們再也尋不到曾經的那份青春無悔。

當然,一部傳世經典的作品,除了主角們的亮眼外,配角們的發揮同樣出彩。

吳孟達飾演的太保一出場就唱著「輸光光,因為上賭場,輸清光,所以我吃便當」的小曲,不僅讓角色更加生動,還映射了吳孟達年輕的時候。

達叔在年輕時染上了惡習,不僅把自己的名氣賭都沒了,還欠下了不少的賭債。就在他無戲可拍時,周潤發把他推薦給杜琪峯。

但他看完劇本後卻對「喇叭」特別感興趣,無奈杜琪峯只想讓他出演太保,並對他說:「全香港只有你能勝任太保一角。」

當吳孟達問杜琪峯為什麼這麼篤定時,杜琪峯說:因為太保是一個活得像狗一樣的人。

吳孟達知道杜琪峯是在暗喻自己,但他並沒有拒絕,再則他當時的處境也不允許,於是他想到了把自己那段落魄的經歷帶進角色來「還擊」。

在吳孟達的設計下,他將那個膽小懦弱卻喜歡嘴巴逞能的底層小人物演繹得入木三分,而這樣的設計也沒有讓他失望,還讓他拿到了第十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此外,還有飾演大反派「喇叭」的黃光亮,同樣也是因為這部戲找准了自己的戲路,並成為之後香港影壇赫赫有名的四大惡人之一。

最後再來說一下電影的配樂,影片主題曲《追夢人》是由羅大佑親自操刀,這首歌曲是繼《阿郎的故事》之後,羅大佑在電影配樂上的又一次閃光之作。

除此之外,黃家駒也為此片貢獻了三首原創插曲,分別是《灰色軌跡》、《是錯也再不分》和《未曾後悔》,而這幾首歌也成為了那些年街頭小巷裡傳唱度最高的歌曲。

1990年6月14日,《天若有情之追夢人》在香港上映,雖然取得的票房並不顯著,但是並不影響觀眾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

或許,當時的杜琪峯和陳木勝也沒有想到,這部文藝濃厚的愛情電影,竟然會在賭片和無厘頭喜劇當道的年代殺出重圍,並且還會在香港乃至整個亞洲電影史上留下濃墨的一筆!

如今32年過去了,此時繁華香江的霓虹依然璀璨,但屬於陳木勝導演的那盞燈卻已熄滅。

陳木勝執導的電影多以硬派動作見長,但又不失柔情本色,因此很多人都說他是近年來最能拍出具有「港味」影片的導演。而他的離世,也帶走了港產動作片所有的榮光和輝煌。

但無論如何,他在1990年留給我們的美好,早已鐫刻在我們的心底深處。正如歌詞裡唱的那樣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髮,讓它牽引你的夢,不知不覺,這紅塵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