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第一槍!竟有省會要退出集中供地?

米宅 發佈 2022-11-23T03:23:58.684005+00:00

最近,湖南省會長沙,發布通知稱:今後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改為常態化持續更新推介。實施不到兩年的集中供地制度,要就此終結了?



1


最近,湖南省會長沙,發布通知稱:


今後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改為常態化持續更新推介。


打響了公開退出集中供地城市名單的第一槍!


另一個城市,江西省會南昌,也想力爭從集中供地名單里調出。


什麼情況?


實施不到兩年的集中供地制度,要就此終結了?


從去年2月開始,全國22個重點城市開始實行「兩集中」供地模式,全年分3批次集中統一實施招拍掛出讓。


除22城外,當年徐州、西安、南昌、東莞、金華、溫州等也實行了「兩集中」供地。


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增加開發商拿地的資金壓力,給當時高熱的土地市場降溫。


而今年,此刻,情況有變。


多個城市開始進入政策調整或退出階段了。


為什麼?


下行市場,土地存量太難消化!


大家都知道現在各大城市的新房庫存高漲,二手房掛牌激增。


殊不知,巨量的土地庫存更讓人頭疼!


特別是去年「兩集中」供地實施以來,土地放量就更猛了。


雖說一年只集中供地三次,但每一次的供地量都超高。


下面這張圖片,是去年首次集中供地的幾個數據。


圖片來源:克而瑞

可以看到,北京、廣州、天津等多個城市單次的供地量,就幾乎超過之前全年供地的一半了。


合肥還規定,土地供應要保證增加10%,且不少於9000畝。


杭州、蘇州、南京也都有規定,即便前一年供地已經很多了,下一年的供地量依然只多不少。


這些可都是土地存量,短期怎麼可能消化的完!



2


土地存量消化不了,開發商沒錢拿地,後續供地就沒了動力。


就拿南昌來說,2022全年計劃供地25280畝,前兩輪集中土拍只完成了全年計劃的25.6%。


第二輪集中供地正式開拍前,南昌連發了4宗終止土地出讓公告。


雖然官方解釋是「因故終止」,但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就是為了降低流拍率。


而第三輪集中供地流拍率高達55%!


怎麼能不著急呢?


南昌,只是全國土地市場的一個小小縮影。


截至10月底,全國22城供地計劃完成率整體不到5成。


長春、重慶甚至還不到3成!


就連北上廣深這四個老牌一線,供地完成率也只有:44%、64%、46%、67%。


更關鍵的是,大量民企玩消失。


已經完成第三輪供地的城市,地方國資拿地金額占比高達53%。


比第一輪、第二輪又提高了15個百分點。


看看長沙這兩年集中供地以來的拿地情況。


長沙除了首輪集中供地,國資拿地都是主力,占比70%-80%左右。


廣州今年第三輪土拍,直接被國資企業包場。


武漢第三輪土拍,地方國資拿地比例接近7成。


無錫今年第一輪土拍,地方國資拿地金額占了92%,第三輪占了89%。


特別是城投類公司,集中供地以來,22城拿地總金額近9000億元,拿地總幅數超過1000幅!


一、二線城市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城市了。



3


但托底的背後,有些問題開始隱隱浮現出來了。


近兩年的集中供地中,城投類公司拿地的開工率只有16%,遠遠低於全國平均開工率!


只拿地不開工怎麼能行?


所以最近大批城投類公司拿地被叫停。


其實,開工率低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城投拿的大多數都是非核心區地塊。


數據顯示,無論是成交建面還是地塊數量占比,郊區拿地比例都在60%以上。


就比如長沙最近的第三輪土拍,實際供應21宗含宅地塊,市區5區範圍內只有6宗!


郊區15宗,供應幅數、建面分別占總供應的71%和64%。


這15宗郊區地塊有13宗都是被城投公司拿下的,托底作用很明顯。


這些非核心區的遠郊地塊,後期肯定很難賣,庫存量又會進一步增加!


現在太多城市的外圍庫存積壓已經成問題了。


即便是一線城市,廣州現在的外圍庫存量就非常驚人。


還動不動都是幾十萬方、上百萬方的超大體量。


這是截止到去年年底廣州各區的新房庫存分布情況。



增城、番禺、南沙是TOP3。


都是外圍區域!


體量這麼大,把房價也壓得死死的。


今年廣州房價下跌最慘的就是這些區域了。


當年的增城,多牛批。


房價一度超4萬,樓面價一度超2萬。


現在呢?


之前4萬多的項目,直接腰斬,就連國央房企都帶頭內卷。


特價房一波又一波。


石灘、朱村、新塘、永寧這4個板塊跌幅都超過10%,便宜個十幾萬都不算啥!


降價板塊基本都被外圍區包攬,房價已經低到塵埃。


一線城市如此,更別說大批的二線、三四城市了。


武漢、重慶、青島、瀋陽、鄭州等等,外圍庫存都堪憂!


鄭州整體的住宅供應量里,有大半都集中在四環以外,甚至是一些遠郊新區。


可以這麼說,四環外撐起了鄭州的天量供應。


真正的四環內主城區,不少板塊的住宅庫存真的很少很少。


如果未來還有大量的非核心區遠郊地塊出來,還會進一步增加市場的庫存量,未來去化也會成問題。


各種壓力之下,想要把這類庫存消化掉,更是難上加難!



4


去年22個重點城市實施集中供地的目的在於市場過熱,要穩定樓市,控制地價。


而如今,市場不斷下行,開發商資金壓力加劇,投資意願減弱,土地市場持續低溫。


今年1-9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8%,連續18個月收窄,連續6個月負增長。


集中供地更是增加了開發商拿地的資金壓力,加大土地流拍,讓土地市場更加低迷。


如果政策能夠及時調整,不同城市因地制宜,或許是件好事。

一些城市供地適當縮減,另一些適當增加。


就比如南京、蘇州、天津、無錫等,今年都增加了供地次數。


次數增加最多的還要數武漢,預計年內要供地6次。


增加集中供地次數,一方面可以分散供地時間上的集中度,降低開發商短期內的資金壓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補充土地財政收入,穩定市場預期。


當然,也有城市增加供地次數,減少土地供應量。


比如南京,今年第四批集中供地就只拿出4宗地塊,通過少量優質地塊出讓,提高開發商拿地的積極性,減少地塊流拍。


集中供地政策鬆綁,將會是土地市場的一個大轉折!


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樓市利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