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必知100事(五五)市舶司:風雨中的古代海關

阿漠說史 發佈 2022-11-23T04:36:33.379560+00:00

這一古代的貿易機關,見證了我國歷經千餘年的外貿史。971年,北宋在廣州設立了市舶司,隨後又陸續在杭州、明州、泉州、密州設立市舶司。


市舶司:風雨中的古代海關

啟迪食祿者不與民爭利

這一古代的貿易機關,見證了我國歷經千餘年的外貿史。

971年,北宋在廣州設立了市舶司,隨後又陸續在杭州、明州(今寧波)、泉州、密州(今膠州)設立市舶司。此後,南宋、元、明幾朝都延續設有這個機構,歷經千年的嬗變,到清朝早期消亡。

市舶司的前身是市舶使,是負責海陸邦交外貿的專員,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宋代以後的市舶司,是中國古代管理對外貿易的機關,類似於今天的海關

它的設置,加強了對外舶的管理,擴大了政府的財政稅收,促進了我國的海外貿易。


市舶司的設置在宋、元、明三朝都有不同的發展和變化,具體如下:

一 、宋朝時,在主要港口都設有市舶司。

北宋時的海外貿易發展很快。江南經濟增長速度更快,擁有河港、海港等100多處。為了完善管理,宋政府在主要港口,都設置了市舶司。

宋太祖時,在廣州設立了市舶司。宋太宗宋真宗時,又陸續在杭州、明州、泉州等地設立市舶司。同時,宋政府還在一些比較小的港口設立市舶務或者市舶場,如秀州華亭縣(今上海松江區)市舶務就是其中之一。

到了宋徽宗時,國家財政壓力巨大,為了增加收入,朝廷對市舶司更為重視。在這種背景下,北宋成立了提舉市舶司,也簡稱為市舶司,進一步加強了對外貿的管理和控制。

此時市舶司的官制變化很頻繁。早在北宋前期,各地市舶機構都稱為市舶司,它們由地方的行政長官和負責財政的轉運使共同領導。後來,北宋免除了地方行政長官的兼管,專門由轉運使負責市舶司。

到了南宋,市舶司又有變化。朝廷把杭州、兩浙的市舶司合併入轉運使,後來又了恢復舊制。1132年,南宋又把兩浙的市舶司移到了秀州華亭縣。杭州保留市舶務,改名為臨安府市舶務,後來又改為行在市船務。

二 、元朝加強管理,制定了市舶司事務的法則。

元朝建立後,添設了市舶司,因南宋的制度出現了很多弊端,所以制訂了整治市舶司事務的法則。1314年,元朝又在原法則的基礎上進行修改,頒布了新的市舶司法則二十二條。通過這些法則,元朝加強了對海外貿易的控制和管理。

當時,市舶司由行省直接管轄。朝廷也曾在中央設置泉府司,經營市舶事務,但這一職能並沒有持續下去。

三、 市舶司,在明朝時與「海禁」相伴隨,到清朝時廢止。

明朝時,市舶司的設置發生很大改變。由於之前的元朝海外貿易發達,管理缺不足,造成沿海地區逐漸出現了很多的倭寇和海盜。明朝設置市舶司的目的,除了正常管理海外貿易,還配合推行「海禁」政策,打擊奸商和海盜。

洪武時期,明朝在廣東、福建、浙江各設市舶提舉司。嘉靖時期,倭寇活動頻繁,朝廷就罷去了兩司,只留下廣東地區的一司,最後又把這一司也廢止了。之後,由於各地不斷請求,明朝恢復了三司,後又先後廢除了浙江、福建兩司。這一情況直到明朝滅亡,沒有什麼大致改變。

明朝時,市舶司隸屬於布政司,設提舉一人,副提舉兩人。提舉由按察使和鹽課提舉司提舉兼任,沒有稅收的權力。收稅,一直屬於布政司長官管理,這種情況直到明朝末期才改變。

明朝後期到清朝,歷代政府都不鼓勵對外貿易,斷斷續續地實行「海禁」政策。對外貿易的大門時開時關,市舶司就逐漸走向衰亡的境地。清朝時,市舶司被正式廢止。


歷經千年的市舶司,它的具體權限和管理內容到底有什麼呢?

第一, 管理進出口的船舶。

宋元朝時,在《互市舶法》和《市舶條》中,都明確記載了市舶司的權限和職能。其中,管理商舶是主要的一點。

外舶入境,要檢查船舶上所運載的貨物。我國的船舶要出海,必須由原發港口的市舶司簽發憑證一類的「出海許可證」。許可證上要標清楚船舶的所有權,共幾艘,全船人員名單,貨物的種類和數量等信息。同時,許可證上明確寫著不許私自販賣兵器,不得妄稱使臣,不許越界禁國等。

第二 ,徵收關稅

除了船舶管理,市舶司還和稅收有著密切關係。

古代,政府對外來海舶和中國商船徵收關稅,叫做抽解。抽解的數量,在每個朝代都不一樣。宋朝時,一般十分抽一,或者十分抽二。元朝時,細貨(一般商品)十分抽一,粗貨(珍貴商品)十五分抽一。後來又改成細貨十分抽二,粗貨十五分抽二,另收舶稅三十取一。

抽解稅,是宋元的重要財政來源。例如宋朝時,按熙寧十年的統計,杭州、明州、廣州三司抽解的總收入中,乳香就高達354990斤。南宋時,市舶收入更支撐著財政,因此政府鼓勵海外貿易,甚至獎勵能夠招徠商舶的人。

第三 ,收買舶貨和招徠外商。

市舶司的管理職能,還有收買舶貨。很多貨物,都要市舶司進行對外採購,又稱「博買」。

其中,很多物品是專門給皇家御用的,或是京城內貴族享用的。例如乳香,產於北非和阿拉伯半島,用量很大。如果單靠抽解,是不能滿足乳香的需求的。市舶司就直接採購乳香,還有象牙等王公貴族喜愛的物品。

在收買的過程中,有的官員托人捎帶舶貨,還有營私舞弊的現象,後來這種行為就逐漸被取消了。

為了招徠外商,增加收入,市舶司還會實施一些優待外商的政策。宋朝曾在每年十月,由市舶司給外商舉辦送行的儀式,這種儀式叫做「設藩」。為了促進對外貿易,保障外商的合法權益,市舶司還會嚴懲貿易中的不法行為,外商被欺後還可以上訴。


市舶司作為中國古代的「海關」,在風雨中見證了昔日的古港雄風。今天,留存下來的泉州市舶司遺址,依然能讓人窺探到輝煌的商貿歷史。遺憾的是,後來的清朝實行「一口通商」,推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斷絕了對外聯繫。後來,為了應對全球的商業經濟對外貿易擴大的需求,清政府在「閉關鎖國」的大前提下,在明朝市舶司基礎上設立了「十三行」,獨攬外貿幾十年。鴉片戰爭後,緊閉的國門還是被外國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逐漸被捲入全球的經濟貿易體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