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唯一攻破函谷關的名將匡章,為什麼歷史上對他的記載那麼少?

靜靜喝糖水 發佈 2022-11-23T04:43:35.778212+00:00

以前看過《資治通鑑》的原版,一直對一個人有疑問,最近在看《資治通鑑熊逸版》得到了答案,這個人就是戰國名將匡章。


以前看過《資治通鑑》的原版,一直對一個人有疑問,最近在看《資治通鑑熊逸版》得到了答案,這個人就是戰國名將匡章。



對於匡章,歷史上對他的記錄一直很少,但從零星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匡章是一個非常牛逼的人,按理來說,應該是會被濃墨重彩記載在史書上的人。


有人說,戰國的名將里,除了4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之外,匡章應該可以排上第5位名將的人。


然而,歷史上對匡章的記錄卻寥寥無幾。


後來的司馬遷在寫《史記》時,也沒有給他單獨做傳記。


匡章歷經三代齊王,帶領齊國更上一個台階,還打了好幾場影響當時戰國局勢的戰爭,這樣一個猛人,卻連如何死都不知道,直接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



說到匡章,他唯一備受爭議的點就是不孝。


如何不孝呢?


據聞匡章的父親是個家暴男,不知因為什麼事,活活把匡章的母親給打死了,打死就算了,父親連正經的安葬都沒有,就在自家馬廄里隨便刨個坑就把人給埋了。


這種做法,在現代人看來,簡直不可理喻,恨不得把所有的臭雞蛋都扔給匡章的父親。


但在當時的男權社會來說,匡章的父親並沒有受任何的責罰。


於是,匡章的做法就耐人尋味了。


報殺母之仇吧,兇手偏偏是親爹,繼續侍奉親爹,做個孝子吧,情感上也過不去。


所以,匡章最後什麼都不管,也什麼都不做;沒有向父親復仇,也沒有收斂母親的屍骨,他選擇放下。


這也導致他被很多人噴,覺得他不孝,連自己親生母親的屍身都沒有收斂。


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之下,匡章無論怎麼選,都是錯的。


就在大眾都覺得匡章是不孝時,孟子卻和匡章交往,還對他非常尊敬。


對此,孟子從不孝的基本含義來回懟那些說匡章不孝的人。


孟子是這樣說的:


世俗所謂的「不孝」,不出以下五種情況:一是懶,不侍奉父母;二是貪杯好賭,顧不上父母;三是只愛妻子兒女這個小家庭,只為小家庭謀福利,不管父母的生活;四是管不住自己,犯錯讓父母蒙羞;五是好勇鬥狠,連累父母。——《孟子·離婁下》



孟子說,以上這五種不孝,匡章一條都不占,憑什麼說他不孝呢?


因此,孟子一直認為,匡章和不孝不沾邊,相反,孟子覺得匡章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孝道。


匡章的父親去世之後,並沒有留下遺囑說要給母親重新安葬,所以匡章也並沒有自作主張地去重新安葬母親(不欺死父)。


既然不孝並不是匡章的錯,那為什麼歷史上對他的記錄少得可憐呢?


是匡章的歷史戰績太少了,所以不值當大家把筆墨花在他的身上嗎?


並不是的。


匡章的歷史記錄雖然很少,但是只要有他名字出現的史記,無一不是牛逼哄哄的描述。

匡章首次登上歷史舞台,是代表齊國參加相王合法性辯論,他在和惠子辯論時,絲毫不落下風,為齊國稱王提供了理論基礎。


正當我們以為匡章是個文官時,他在歷史上消失了11年,再次出現,是以武官的身份出現的。


公元前323年,秦國要進攻齊國,匡章被齊威王直接任命為齊國軍隊統帥,負責統領齊軍,阻擊秦國的進攻。


而匡章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最後不負眾望,一戰功成,順利擊敗了秦軍。


而這場戰爭,也成了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吃過的最大的一場敗仗。


自此以後,雖然匡章在歷史上的記錄還是很少,但每次出現,都是戰績斐然的存在。


直到公元前298年,匡章統領齊國軍隊,聯合韓魏兩國,一起圍毆秦國。



秦國節節敗退,匡章直接攻破函谷關,率領三國聯軍攻入了秦國腹地。


在整個戰國歷史上,這是秦國唯一一次被其他國家,攻破函谷關,攻入秦國腹地。


然而,作為歷史舞台上很關鍵的一場戰爭,匡章出現的次數少之又少,後面更是直接失蹤,沒有任何的歷史記錄。


對此,我們可以從歷史主人的角度來看。


無論匡章有多牛逼,但他是齊國大將,最後秦國才是這場戰爭的贏家,匡章可以說是秦國的敵人,所以,秦國在統一六國之後,抹殺掉匡章的功勞,很正常。


而且,匡章是攻破函谷關的主要將領,這可是秦國的黑歷史,更加不可能詳細地記錄。


再加上,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進行過一場大規模的「焚書」行動,直接把六國編撰的史書銷毀了,因此,即使匡章出現在其他國家的歷史記錄里,也在這次的行動中,被燒毀得七七八八了。


之後,大家都以秦國記載的歷史資料,作為第一手資料,而秦國歷史,又怎麼會把匡章這樣的一個敵人記載得太過於詳細?


所以,即使是司馬遷,他也沒有得到多少匡章的資料,所以也沒有給匡章列傳。


《資治通鑑熊逸版》裡對匡章的描述,更多的是集中在匡章不孝的事情上,可以算得上是比較詳細的,看完熊逸老師對匡章的敘述,我對匡章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當然,匡章只是《資治通鑑》裡的人物之一,《資治通鑑》是一部影響深遠的史學經典,無數人對這部經典趨之若慕,但我們應該以何種方式去讀懂它呢?


對此,《資治通鑑熊逸版》給出了答案。


對於這項跨越數年的「讀史大工程」,作者熊逸用「串講」的方式,為讀者逐字逐句解讀《資治通鑑》。


他的解讀並不局限於歷史本身,而是從中生發出對社會、文化等多維度、立體化的剖析,力求解讀出現代人的大歷史觀。


這套書為第二輯,內容涵蓋《資治通鑑》周紀三、周紀四、周紀五,以及秦紀一、秦紀二,以近260個問題為抓手,帶你「親歷」戰國諸侯的土崩瓦解與大秦帝國的崛起。



如果你也對《資治通鑑》感興趣,卻看不下去原版的《資治通鑑》,建議可以選擇《資治通鑑熊逸版》加以輔助,從而學會用歷史的思維來思考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