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長河:他治河有方,為何卻會被康熙嘲諷?

影視小七說 發佈 2022-11-23T07:22:08.794332+00:00

有憂國憂民,為老百姓干實事,千難萬難,也要干出一番大事業的靳輔、陳潢。有索額圖、明珠這樣搞黨爭,時不時就要想辦法拖拖康熙後腿的權臣大佬。

《天下長河》這部劇真是把官場生態描繪得淋漓盡致。

有憂國憂民,為老百姓干實事,千難萬難,也要干出一番大事業的靳輔、陳潢。

有索額圖、明珠這樣搞黨爭,時不時就要想辦法拖拖康熙後腿的權臣大佬。

有徐乾學這樣有學問會學習,但不會做官不能擔當大任,只會隨波逐流到處巴結的微末官吏。

有高士奇這樣剛開始恃才傲物,但經過社會毒打,放下身段屈膝下跪終於換來仕途,八面玲瓏誰也不得罪的皇帝近臣。

還有真心想為百姓好,高道德高標準要求自己,但迂腐到要氣「死」人的于振甲。

看完25集預告,小七感覺自己這是要被于振甲氣出心梗的節奏啊。

事情是這樣的:

秋汛來了,蕭家渡危險,靳輔、陳潢想要在桃源縣泄洪,讓桃源縣的居民都遷走,好分擔蕭家渡的壓力。

但于振甲不肯。

陳潢曉之以理。

于振甲大概是被陳潢說服了,表示會將桃源縣的人遷走。

然而,等到靳輔命人泄洪時,巡查的陳潢才發現于振甲、于振甲的母親以及一大批百姓沒走。

太「坑爹」了有沒有?

結果,老百姓又遭殃了,看看這悲慘的景象,說是屍橫遍野也不過分啊。

得,索額圖一黨又蹦達了起來,靳輔、陳潢再一次要經受監獄斬頭一輪游啊。

就說你氣不氣?

當然,電視劇這是將矛盾衝突都誇張了,咱們看看就好。

但在真實歷史裡,于振甲(其實名字是于成龍,字振甲,以下都稱于振甲)也挺氣人的。

康熙朝有兩個于成龍,按照年齡區分為大于成龍和小于成龍,他們都是清官、好官,都入了賢良祠。

大于成龍(1617-1684)歷任武昌知府(代),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江南江西總督,勤政廉潔,善於決獄,深得士民愛戴,被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第一」。

小于成龍(1638-1700),也就是劇里的于振甲了,同樣是清正廉潔、勤政愛民,小七看了他的生平事跡,應該是沒有劇里那麼迂腐的。

電視劇里,「三藩之亂」後,于振甲還在當桃源縣縣令。

但在真實歷史裡,康熙二十年,于振甲就已經當上江寧知府了,在這個時間段,他跟靳輔是沒有出現紛爭的。

電視劇里,于振甲一直不贊成靳輔、陳潢的治河方法。

在真實歷史裡,也確實如此。

康熙二十四年秋,康熙得到奏報,說高郵寶應等州縣湖水泛濫,廣大民田被淹,希望能把這些地方減水壩泄出來的水引到海里,並且委派時任安徽按察使的于振甲來完成這一項任務。

但在具體怎麼做這件事情的問題上,于振甲和靳輔發生了分歧。

于振甲主張疏浚海口以泄積水,而靳輔則認為,下河海口高出內地五尺,疏海口引潮內浸,害處更大。

靳輔建議自高郵東車邏鎮築堤,歷興化白駒場,束所泄水入海,堤內涸出的土地,丈量以後還給人民,剩餘者招民屯墾,收取佃價,作河工費用。

康熙認為如果讓百姓屯墾,收取佃價,怕百姓負擔不起,反而容易激化矛盾,沒有立即批准。

康熙二十四年十月,靳輔連續向康熙上了三本奏摺,說明自己的治河方案:

一、挑浚高、寶等七州縣下河令入海;

二、幫築高家堰堤岸;

三、修理黃河兩堤。

因為觀點與康熙及眾多大臣不同,康熙下令讓靳輔、于振甲再次辯論,靳輔主張開大河,建長堤,高一丈五尺,束水一丈,以敵海潮,于振甲則主張開浚原來的河道。

經過反覆爭論,最後康熙否定了靳輔的意見,下河工程按照于振甲等人的意見進行,也是從此時開始,對靳輔的信任產生了動搖。

康熙二十七年,江南道御史郭琇彈劾靳輔治河多年無功,給事中劉楷彈劾靳輔用人不當,御史陸祖修也劾靳輔「積惡已盈」,一時之間,眾多官員落井下石,最後,靳輔被罷免,陳潢「解職候審」,不久,病死於北京。

電視劇里,每次于振甲說不贊成陳潢的治河方法,陳潢就反擊說「等你當到了河道總督再說吧」。

在真實歷史裡,陳潢、靳輔相繼去世後,康熙三十一年,于振甲即被任命為河道總督。

有趣的是,于振甲在任期間,親自勘察黃河淮河,查看險情,最終還是認為靳輔的治河方法是最適當的。

於是,他努力維護靳輔留下的黃河岸線,不惜人力、物力,有決即堵,一時之間,倒也頗見成效。

按理說,于振甲治河有方,應該受到誇獎才對,但他卻受到了康熙的嘲諷。

《清史稿》記載:

第二年(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召見于振甲,問他「減水壩果然可以堵塞嗎」,于振甲答「不宜堵塞,還是應該按照靳輔的方法實行」,康熙嘲諷說:「像這樣,你怎麼不早說?你排擠陷害別人就容易,身任河道總督就那麼難,這不是證明嗎?」

電視劇里,于振甲每天都要分辨善惡,接受心靈的拷問。

不知道真實歷史裡,在靳輔、陳潢的死亡過程中扔過石頭的于振甲,有沒有後悔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