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一中:縣中崛起的「晉江樣本」

海峽教育報 發佈 2022-11-23T16:49:08.425983+00:00

近年來,晉江市第一中學以創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為契機,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辦學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形成一系列辦學創新成果和典範經驗。

海峽教育報記者 翁文默 楊金城

編者的話

近年來,晉江市第一中學以創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為契機,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辦學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形成一系列辦學創新成果和典範經驗。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11月中旬,記者走進晉江一中,分三期報導晉江一中具有學校特色的生本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探尋縣中崛起的「晉江經驗」。今日,海峽教育報融媒體平台刊發第二篇,解碼晉江一中保生源、促教學、提質量,書寫縣中崛起樣本的故事。

晉江一中:

縣中崛起的「晉江樣本」

優質生源流失、教師缺乏活力、團隊沒有創新激情、教學質量滑坡……近年來,不少縣域高中面臨種種難題,失去曾經的輝煌。

在「縣中塌陷」的困境下,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長足進步?十多年來,晉江一中「逆流而上」,始終堅持「學生第一」,不斷保生源、促教學、提質量,並於2022年被確認為福建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榮獲了「泉州市2022年度教育特殊貢獻獎」,書寫了一部縣域高中崛起的樣本。

把「第一」落到學生身上

晉江民營經濟發達,伴隨經濟社會的快速崛起,人們對高質量教育需求愈發迫切。作為晉江教育的高地,晉江一中也有過一段優質生源流失外地的窘迫歷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優質生源的流失也讓老師們備受打擊,漸漸地沒了幹勁。

2007年,陳燎原調任晉江一中校長後便思索著如何讓學校走出困境,「既然校名叫『晉江市第一中學』,那就要讓『第一』化為以學生為首位!」結合先前擔任了十三年校長的經驗和校友們的期盼,陳燎原提出了「學生第一」的理念。

「『學生第一』是確認了學生的權利主體、責任主體地位,但並不意味著『教師第二』。」陳燎原介紹說,在這裡面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兩者的目標都是培養、發展人才。

說干就干!陳燎原馬上制定了《晉江一中六年發展規劃》,重新明確了校級領導的「崗位名片」,實施新的教師教學績效考評制度。全校師生猛憋一口氣,擰成一股繩,狠抓教學質量,在第二年便順利通過了省一級達標高中複評。這讓當地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改革創新,是晉江一中駛入「快車道」的金鑰匙。2009年率先獲批覆辦初中,2011年獲評「福建省德育工作先進校」,2016年入選國家「信息化試點校」,2017年成為首批「福建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基地建設學校」並通過省一級達標高中複查,2018年成為「福建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

這些成績,百姓們紛紛記在心裡。「現在啊,大家都搶著要去晉江一中讀。」家住蔡厝社區的蔡勝國告訴記者,有的小孩因年幼隨家長在外地就讀小學,長大後又回來晉江一中,「到一中上學更能讓家長感到『踏實』」。

「咬定」學生不放鬆

如何讓眾多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地獲得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晉江一中下足了「繡花」功夫。

「這學期我的目標是養成正確地待人處事態度和拓寬自己的眼界。」晉江一中初三(4)班的林毅每個學期都有自己的努力目標。這學期,他所在初三年段的年級素養梯度目標是「涵養與眼界」。

「生命的節律應該是一支健康成長的樂曲,學生在每個發展階段都要有一個直觀關注的目標,才能演奏出優美的音樂。」晉江一中副校長王洛陽介紹,學校把學生成長的階梯化規律、德育的體系化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結合起來,創新開展年級素養梯度目標設計,涵蓋學校所有學生。

築好學生發展的「底子」後,怎樣才能更好地成長成才?晉江一中盯住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深挖學生潛能,實行「四特生」培養。「『四特生』是指綜合特優生、學科特優生、技能特長生、特定層次生。」晉江一中校長助理徐謀樹解釋說,四類學生各有特長,學校會針對學生的特性尋找適合每一個學生成長的教育方式。

作為「新晉」的大城市,晉江一以貫之地與時俱進。對於學生培養,晉江一中也是如此,不斷適應時代的新發展、滿足學生的新需求。射擊館內高一年段的周語晨同學抬起電子步槍,聚精會神地瞄準靶位。射擊是晉江一中新近開設的體育選修課,一開放學生們便搶著報名。「晉江是一座體育之城,不斷地快速發展,我們的興趣也在不斷拓展,除了常規的課程外,學校近年來新開設了擊劍、射擊、人工智慧等課程和項目。」周語晨感慨道。

群眾「用腳投票」的選擇

2012年以來,晉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僅晉江一中,市財政便累計投入近6億元用於其擴展辦學空間、改善辦學條件,讓校園環境實現疊代升級。

「群眾的期待,就是我們的動力。」晉江市教育系統黨委專職副書記楊青梅表示,新時代十年來,晉江突出教育公平,堅持做到「不讓一名來晉務工人員子女上不了學」,同城同待遇;突出教育優質均衡,全面優化學校布局,先後實施兩輪中心城區教育資源整合提升,實現每個鄉鎮至少一所市直小學或正在籌建市直小學,開展集團化辦學,大力引育清華附中晉江學校等高端教育;發力高等教育,實現家門口辦大學,初步形成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齊頭並進的格局。先後獲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等11項國字號榮譽。2017年獲評省級「教育強縣」。

近年來,晉江市新入學人數逐年增加,群眾們紛紛「用腳投票」。優質生源流失現象得到遏制、逐漸回流,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得住、學得好。2021年晉江市中小學幼兒園在校生398135人,其中來晉務工人員子女197468人,占全市學生數的49.31%,教育已然成為了晉江的一張「名片」。

END

編輯 / 製作:羅菊熙

審核:林忠錦 張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