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民族的興起之謎

卓言日知錄 發佈 2022-11-23T16:51:04.257113+00:00

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502天。每天一本書,今天我們來讀《騎車去元朝》他選擇的去處,從來都不是熱門的日韓歐美,而是荒涼的,或是充滿動盪的地方,他曾遊歷過中亞、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寫下《穿越非洲兩百年》《穿越百年中東》等作品。

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502天。


每天一本書,今天我們來讀《騎車去元朝》(上)


這是一本有關蒙古國騎行之旅的歷史文化遊記。「騎車」與「元朝」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充滿了張力。極盛時期的蒙古帝國或許是人類歷史上面積最廣闊的政權,以騎車的方式去抵達,無論如何都顯得渺小無力。


好在,騎車的人是郭建龍,他是國內最頂尖的探險騎行者之一。他曾選擇了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線,先沿著一條古代官道從昌都到拉薩,再從拉薩騎行到阿里地區的無人之境。 其實,郭建龍還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身份,他被人稱作「用腳步丈量大地」的作家,他喜愛遊歷和寫作。他選擇的去處,從來都不是熱門的日韓歐美,而是荒涼的,或是充滿動盪的地方,他曾遊歷過中亞、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寫下《穿越非洲兩百年》《穿越百年中東》等作品。


世界上有那麼多可以騎行的路線,為什麼作者選擇蒙古國呢?作者之前在遊歷亞洲各地的時候,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幾乎所有亞洲國家都把曾經打敗蒙古人入侵當成最值得驕傲的事情。比如,越南有兩位最重要的民族英雄,一位是帶領越南獨立的胡志明,還有一位便是當初打敗蒙古人的陳興道。在印度,一位叫阿拉烏德丁的蘇丹因為擊敗了蒙古人,成了德里蘇丹國最著名的統治者。還有,作者發現,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兩次擊敗了忽必烈的海上入侵。這些國家之所以把「擊敗蒙古人」這件事看得這麼重要,正是因為曾經的蒙古人實在太強大了。這種魅力吸引著作者前往曾經的事發地蒙古國一探究竟。


今天,我們來圍繞蒙古國廣泛分部的「垻子」這種自然地理單元,來看蒙古高原上的遊牧政權是如何出現的?


烏蘭巴托位於蒙古國的中部偏東北的位置。 對於普通的旅行者,一國首都常常是停留最長、遊玩最深入的地方,而對作者郭建龍來說,烏蘭巴托只是騎行的起點。


蒙古國位於蒙古高原,面積小於我國的新疆大於西藏,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西部、北部和中部有高大的山脈,東部是低緩的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 在騎行途中,作者發現,蒙古高原隨處可見很多小垻子。所謂小垻子,就是小盆地,周圍是一圈山,內部是平緩的草原。垻子面積不等,小到上百平方公里,大到上萬平方公里。


這些垻子,或許將揭開蒙古高原歷史上,草原民族的興起之謎。


草原民族生存離不開牛羊和草場,每個垻子內部就是一個平緩而連續的草原,構成垻子外圍的山巒,既為生活在垻子內的牧民提供了澆灌草原的高山雪水,也構成了一圈屏障。在古代,由於交通工具的缺乏,垻子周圍的山難以逾越,即便到了現在,草原上的牧民們仍然以垻子的自然邊界來確定草場的位置。


作者提到,在古代,一群有著血緣關係的遊牧人往往占據一個垻子,並派人在四面山上最高的地方把守,控制整個垻子的使用權。部落就是這麼形成的。


垻子的面積是固定的,草場資源是有限的,但牧民生存繁衍,人口會越來越多,牛羊也越來越多。而且,垻子的形狀並不是規則的,有的類似於圓形,有的是長圓形,還有的中間還有一條橫亘的小山,把垻子分成幾部分,有的垻子周圍的山帶有缺口,這樣的垻子就比較容易進入,生活在裡面的人也更容易受到攻擊。因此,每個部落都想占領一個面積更大,安全性更好的垻子。怎麼辦呢?大的部落吞併周邊的相對弱小的部落,部落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就有了部落戰爭。


由於蒙古地形整體來說是西高東低,因此隨著作者騎車向西,他發現垻子越來越大,環繞垻子的山也越來越高。作者認為,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蒙古高原的西部曾經出現兩個超強的政治力量,一個是克烈部,一個是乃蠻部。這兩個部落是當初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族之路上最重要的敵人。


下面,我們就跟隨作者,從鐵木真的故事講起。


在今天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東面兩三百公里處,有一座叫肯特山的山脈。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有這麼一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有學者認為「狼居胥」就是肯特山。


肯特山與蒙古國境內中西部的高山相比並不算高,但它在蒙古人心中占據了獨特的地位。因為它與鐵木真的傳說緊密相關。


今天,當我們前往肯特山區,你會找到一座名為布爾罕哈勒敦的山,這是蒙古人世世代代敬仰的聖山。鐵木真在發跡之前,就和母親、弟弟們生活在這裡。後世有人猜想,鐵木真很可能也埋葬在這一帶,只是他的墓葬至今仍沒有被找到。


在肯特山區南面,作者發現一個名為庫庫諾爾的小湖。雖然這個湖小到只有一個池塘那麼大,但在歷史上卻赫赫有名,最初它的名字是浩赫湖,鐵木真第一次加冕就在這個湖邊。不過,這次加冕並非是鐵木真成為「成吉思汗」那次,而是他的父老鄉親和叔父們尊他為頭領之時。從一個部落的頭領到統領全蒙古所有部落的成吉思汗,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前面提到,在蒙古高原的西部,山巒更加巍峨,生活在這裡的部落也更強大。而鐵木真是從蒙古高原東部逐步崛起的。從這個視角出發,你會看到,鐵木真統一草原部落之路,有這麼幾個突出特點:第一,一路向西;第二,持續吸收不同部落,也就是不同垻子的力量,壯大自己;第三,並不存在一招定勝負,吃了敗仗的部落仍然有出頭之日;第四,草原民族往往會使用趕盡殺絕的殘忍手段。


關於這段歷史,有很多史書記載,我們這裡只是簡要概括一下脈絡。鐵木真是乞顏部的首領,他首先跟札答蘭部落發生衝突。據記載,雙方各率領十三個部落參加戰鬥,最終鐵木真一方獲勝,成功兼併了對方,實力大增。隨後,鐵木真和西部強大的克烈部聯合起來,打敗了塔塔爾部,然後再次擊敗了捲土重來的札答蘭部落,並實施大屠殺,消滅了對方的有生力量。接下來,鐵木真的部落在對抗克烈部時吃了敗仗,後來又通過偷襲,消滅了強大的克烈部。鐵木真的勢力繼續向西發展,擊敗下一個強大的對手乃蠻部,隨後統一了蒙古各部。鐵木真這時終於獲得「成吉思汗」這個尊號,正式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帝國的歷史正式開啟。


我們從「垻子」這種自然地理單元的角度,重新思考了遊牧族群興起的原因。你有沒有發現,古代草原部落的兼併戰爭,有點像我們玩的「貪吃蛇」遊戲,只要性命尤在,兼併就會持續進行。對於鐵木真來說,統一蒙古各部並不是他的最終目標,他的目光投向了遙遠的西方。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參考資源:得到聽書《騎車去元朝》裴鵬程解讀,欲讀原文或電子書請移步得到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