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歷史才知道,俄沙皇彼得大帝在位沒消停一天

瘋知 發佈 2022-11-23T19:27:39.141413+00:00

從此彼得大帝的一詞寫進了俄羅斯的歷史,其在位期間戰事相當頻繁,後來有人統計從他正式戴上彼得大帝的王冠到他去世,沒有戰事的時間加起來也沒有13個月,天天伴隨著俄羅斯的都是擴張與征服。

自從彼得一世被沙皇俄國的參議院封為「大帝」和「祖國之父」後,俄羅斯也正式的改名為俄羅斯帝國。

從此彼得大帝的一詞寫進了俄羅斯的歷史,其在位期間戰事相當頻繁,後來有人統計從他正式戴上彼得大帝的王冠到他去世,沒有戰事的時間加起來也沒有13個月,天天伴隨著俄羅斯的都是擴張與征服。有事沒事必須干,擴張的領土才是硬通貨!


先說打仗靠的是什麼?

首先就是軍隊,彼得大帝即位時還是個孩子也沒有親政,是母親在攝政。後來母子反目並擊敗了母親的勢力才得以親政,在大北方戰爭中戰勝了瑞典才支棱起來。

彼得大帝深知要徹底的立棍,必須對軍隊有絕對的控制權,軍事改革勢在必行。

先是施行了義務兵役制,全民男性不缺胳膊不少腿就得參軍;

積極引進新式武器和技術;

在軍隊中建立職級表,無論你出身是貴族還是農奴,都從最低的職位開始升遷,考核標準就一個——功績;

對一系列相關部門,包括軍政、司法、後勤等部門推行官秩表,按照功績和對彼得大帝的忠誠度來決定升遷;

以上的一系列改革,打擊了貴族的特權,一大批務實忠誠的軍事官僚出現,他們盡心盡力、英勇無比、極度忠誠的完成著彼得大帝的各項指令,同時也喚醒了軍隊強大的積極性,尤其是農奴出身的士兵。

這一項改革也對後來的俄羅斯官僚系統產生了重大意義,新晉升的官僚體系他們逐步取代了舊的貴族勢力,也讓俄羅斯整個參政階層煥發了活力和力量,並對彼得大帝極度忠誠。

相反,也使那些沒有得到晉升的基層擴大化,尤其是農奴階層更加固化,畢竟升遷的人是少數。



彼得大帝對底層民眾推行了人頭稅,極其沉重的稅費負擔讓底層民眾再也沒有心思去思考別的,只能埋頭苦幹繳納賦稅。

此時俄羅斯社會形成明顯的兩極分化,一種是靠功績上位的官僚階層;一種是沉重賦稅的底層民眾;他們之間再也沒有原來的俄羅斯農民、市民等一層,這看似對立且不合理,但彼得大帝認為合理,你沒有功績就得繳稅納賦很合理。

也可以把彼得大帝這種措施稱為:「彼得大帝時期的戰時體制」。他認為這種有軍隊有支持基礎的體制,能更好地運轉起來,尤其在戰爭時期。

他是「大帝」當然是他說了算的!


最後一個問題,想頻繁的戰爭需要錢,那彼得大帝的錢從何處來?

首先就是壟斷行業,農林牧漁各個行業採取壟斷式的經營。

再就是設立自己的一套管理體制,把原來權力模糊的波雅爾杜馬和縉紳會議大大削弱,把一些效率低下的部門裁撤,節省開支。

還有就是增加稅收名目,彼得大帝中期開始加收各種各樣的稅費,甚至留鬍鬚都要收稅。

最後就是彼得大帝的遠見,他雖然有很多錯誤的施政方式,但其不遺餘力的發展工業,還是對的,這使整個俄羅斯帝國的生產力提升了一大截。也為後來的俄國工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這一系列的操作讓俄羅斯帝國的財政收入比原來增加了4.5倍。


現在再回頭看,軍隊、財政、體制、工業等都按照彼得大帝的想法完成。一支高效的獨裁的專制政府形成了。

這一切都是彼得大帝征戰的基礎,這部高效的戰爭機器讓俄羅斯在應對領土擴張和對外侵略的戰爭中屢屢獲勝,很快就成為了波羅的海區域的霸主。甚至在整個歐洲也躋身於列強的行列。


公元1725年,積勞成疾地彼得大帝去世,他身後的俄羅斯已經成為一個輝煌、戰功赫赫、正在進行現代化的強大帝國。

可惜屢見不鮮的繼承人空缺的現象又出現了,他寄予厚望的兒子對治理國家缺乏興趣,一度逃離俄羅斯,後被下令處死。

這就好像一輛奔跑的汽車突然拋錨了,明明頂峰絢麗的風景依稀可見,可又不得不再次停止。

也許這就是俄羅斯帝國的命數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