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一封了之,要麼一放了之

蕭武 發佈 2022-11-23T22:17:20.418096+00:00

老家村裡的群里前幾天有人發個消息,說隔壁村一家人搞得大棚種菜,白菜現在賣不了了,也不要錢,只要有人來幫忙把白菜拉走就行。

老家村裡的群里前幾天有人發個消息,說隔壁村一家人搞得大棚種菜,白菜現在賣不了了,也不要錢,只要有人來幫忙把白菜拉走就行。



想起來我們小時候都學過的那個故事,因為煤生產得太多,煤礦工人失業了,用不起煤,冬天只能凍著。

我們現在一邊是各地群眾抱怨買菜難、買菜貴,一邊是各地的菜農的菜爛在地里沒人管。

其實之前上海被封控的時候也一樣,一邊是市民買不到菜,一邊是郊區種菜的人只能眼瞅著菜爛在地里,毫無辦法。

新疆的棉花至今還在地里放著,也沒有什麼辦法。就像三四月份吉林和河北一些地方的農民無法下地春耕一樣。

之前直播的時候,有個河南的網友還講過,他們家那邊的事情。

他們家所在的縣產蔬菜,隔壁縣產水果,平時互通有無,你有菜吃,我有水果吃。

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封控,他們縣的蔬菜賣不出去,沒有水果吃,有些人只能拿蘿蔔給孩子當水果吃。

隔壁縣的水果賣不進來,也買不到菜,有些人只能吃水果當蔬菜。

市場需要流通,不光是人,也包括物資,互通有無,合作共贏。

而且,隨著市場演化,會逐步形成分工和產業聚集,不太可能所有人都像以前的自然經濟一樣,自耕自足,種什麼吃什麼。

但隨著這幾年疫情此起彼伏的封控,這種分工就顯得不太行了。尤其是一些城市的長期靜態管理,加上有些地方動輒阻斷交通,切斷物流 ,也讓人覺得還是自給自足好,市場是靠不住的。

所以,今天《農民日報》發評論說,地方上防疫不能一封了之,也要考慮具體情況。之前國家相關部門也表示,不能一封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疫情管控時要有人文關懷。

但對具體執行的基層工作人員來說,這個要求其實是不可能的。上面可以既要又要還要更要,基層能夠做的就是一刀切,嚴防死守。

尤其是在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要求下,地方各自為戰,越是基層,越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的地方,防控的資源越少,越不可能精細化,只能一刀切,要麼一放了之,要麼一封了之,沒有中間選項。

所以,上半年被認為特別拉垮的上海,現在又成了一些人嘴裡最安全的地方,因為上海仍然堅持常態化核酸,沒有再出現大規模爆發。

即便是這一輪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上海也沒有出現激增的情況。昨天還通知,從24日開始,不僅對外來人員實行落地檢,而且還要在健康碼分類管理,五天之內除了三天三檢,第五天還要做一次核酸,等於五天四檢,確認陰性之後才會取消標註。

在這五天之內,外來人員不能進入餐館、商場、娛樂場所等密閉空間或室內場所,但允許乘坐公共運輸。

而在更多的地方,常態化核酸有心無力,只能採取更加簡單粗暴的硬核辦法。比如有的地方對高風險地區來的人一律勸返,或者強制自費隔離。

總體而言,這一輪加碼全國都在加,沒有例外。

好在最近還有世界盃,即便是被封控了,也可以宅在家裡看世界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