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我是這樣逐步理解網際網路

小米公司 發佈 2022-11-24T08:13:02.230150+00:00

我在今年8月11日的小米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小米創業思考》,這是我的首部商業思考作品。這本書源自於我們在小米十周年時的深入復盤總結,包含了小米創辦前後我的思考,以及小米創業歷程、小米方法論和一些實戰案例。

我在今年8月11日的小米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小米創業思考》,這是我的首部商業思考作品。這本書源自於我們在小米十周年時的深入復盤總結,包含了小米創辦前後我的思考,以及小米創業歷程、小米方法論和一些實戰案例。

讓我很欣喜的是,這本書發布後,有很多關心我們的朋友們閱讀了本書,並和我通過不同的方式就他們的理解和思考進行了交流,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會挑選並精簡關鍵的章節和內容,通過微信公眾號分享給大家。如果大家希望了解到所有的細節,也歡迎閱讀書籍原文。

今天我首先想跟大家分享,小米方法論,即「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的總結和認知的緣起——我對於網際網路理解的來龍去脈和推演過程,包括了我三十多年來的探索、思考和兩版疊代得出的結論。以下內容來自《小米創業思考》的前言和第二部分《小米方法論》的相關章節。


我理解的網際網路

(本節為全書前言)

這是一本復盤之書,核心內容來自小米十周年總結。2020年上半年,我和同事們花了大約半年時間,對小米創業歷程進行了深入思考與討論,形成了一系列結論。

我的職業生涯經歷了30多年的沉浮摔打,從最初學生時代的創業嘗試,到開發通用軟體、電商、遊戲,再到做移動網際網路工具、雲服務、消費電子硬體、IoT(物聯網)智能設備等等,直到去年進入智能電動汽車行業。就像我年輕時聽過的鮑勃·迪倫的歌里說的那樣,「答案在風中飄蕩」。一路求索,關於商業思考,不同時期的答案一直在我的腦海中迴響飄蕩。

商業的目的是什麼,如何讓商業實現最大化的現實意義?我的答案是:效率。它能給最多的人帶來最大化的美好幸福感。

小米自創立至今12年只幹了一件事: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方法,改造傳統製造業,實踐、豐富「網際網路+製造」,推動商業社會的效率革命,以實現最大化的用戶利益和社會經濟運轉效率。

12年前出發時,我和我的同事們對製造一知半解,我們手中所有的,只是一套叫作「網際網路思維」的工具。但我依然相信,我們一定有機會實現我們的夢想,因為我相信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作為技術工具,沒有善惡對錯,但網際網路理想、精神和方法,從網際網路出現的第一天開始,就是為了高效、透明、公平和普惠。

所謂網際網路精神,並不獨見於狹義的網際網路行業,也遠不止今天我們所常見、熟悉、直觀的基於網際網路的應用。有人說,如今已進入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我並不甚贊同。在我看來,網際網路終於脫離了幼兒期,開始走向青春期,真正走入蒼茫人世,為所有人、所有事賦能。

我始終堅信,網際網路應該是尊重人的,而不是束縛人的;網際網路應該是解放生產力的推動思維和技術動力,而不是以鄰為壑的割裂藩籬;網際網路應該不斷推動開放與共享,而不是簡單零和競爭的數字鴻溝;網際網路應該是社會整體財富的耕耘者,而不應該只是流量、財富的吸納者和分配者。

所以,網際網路應該成為公共服務,透明服務於人,方法公布於眾,數據屬於用戶,在充分授權和保護的前提下,商業世界和公共服務的參與者可享、可用、可管理。其中的關鍵是,發揮網際網路的信息匯集帶寬、交互反饋快捷,以及數位化可追溯、可管理、可統籌的優勢,積極與實體經濟結合,真正擔負起推動經濟均衡持續發展、實現民眾幸福感最大化的職責。只有這樣,網際網路才不只是被動使用的數字工具,更是真正的數位化發展引擎。

從2005年開始,這些思考在我腦中不斷盤旋,漸漸形成了創辦小米的基礎方法和實踐指導。在十多年的探索中,這些思考和實踐被逐步打磨,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方法論的雛形。站在中國製造業數十年篳路藍縷的厚重積累之上,乘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經濟建設開始起飛的時代大潮,經過不斷實踐完善,這套方法論也漸漸開始在「網際網路+製造」領域取得進展。

這是我的第一本關於商業思考的書。我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商業理論學者,所以並不會寫一本理論化的書。作為一個工程師,也作為一個創業者,我想嘗試總結並分享我們基於小米創業歷程的思考,以及對這些思考進行改進、完善的方法。這些思考一定不完美,甚至還非常簡陋;這些思考也一定不是商業進步和模式創新的唯一解。

但我相信,對於很多創業者和企業管理者而言,其中的不少方法和思考會有一點借鑑、適用的價值。同時,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跟所有的小米同事、米粉朋友、合作夥伴,以及支持「小米模式」的朋友,做一次集中的分享和探討。

這本書里的內容絕非我一個人的思考,很大程度上,這是一部小米創始人團隊、管理層和很多小米同事的集體作品,在這裡,我要向他們致以誠摯的感謝。

小米還非常年輕,小米的創業思考也才起步。這本書更多的是對小米過去12年的總結,面對未來,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繼續思考、繼續實踐。我期待小米能夠成為一家百年企業,更相信小米創業過程中思考的模式和方法,其價值將遠大過小米本身,其影響也將比小米本身更深遠。


我對網際網路思維的理解

那么小米基於網際網路思維的這套方法論是怎麼來的呢?從上世紀末開始,到創辦小米前,我一直在進行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的探索和思考。其間經歷過創辦卓越網到最後賣掉的痛苦經歷,經歷過金山軟體進行全面網際網路化的嘗試,也經歷過移動網際網路投資的試水探索。

在經過十幾年的思考和兩版疊代,我將網際網路思維的關鍵詞抽取出來,總結為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這個版本是從網際網路行業中提煉出來再抽象,它的核心表達為「效率」,體現為「信任」。

七字訣對於我的思維模式以及後續創辦小米的歷程,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即使是今天,它仍然指導著小米的實踐打法,對公司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以下節選自《小米創業思考》第二部分 《小米方法論》相關章節)

2004年不得不賣掉卓越網之後,我足足想了半年多,我才覺得自己對網際網路有了一點點感覺。這個門道是什麼呢?其實說起來很簡單:網際網路是一種觀念!網際網路其實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觀念,是一種方法論,抓住這種方法論就能把握住網際網路的精髓。

當時我做了一些初步的總結:

1.網際網路首先是工具,未來不存在所謂的網際網路公司。

2.網際網路是一次觀念的革命,只有改變觀念,才能跟上網際網路時代。

再接著細細琢磨,就得出了如下的結論,今天回想起來也非常有意思。

1.開放和合作是網際網路公司成功的關鍵。網際網路首先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每個人都是節點,互聯是網際網路成功最關鍵的要素。任何封閉式的業務模式都會遇到很大挑戰。

2.網際網路公司最厲害的是靠機器賺錢。一旦完成產品研發,用戶量達到一定的規模,只要開著伺服器就可以賺錢了。到了這個階段,產品研發推廣的邊際成本為零,伺服器帶寬成本逐年下降,毛利率自然就上來了,業務增長速度也比較快。而且,機器是7×24小時工作的,當然運維人員要全天候確保運營質量。

3.口碑營銷和網盟是網際網路公司營銷的核心。網際網路公司直接面對所有用戶,好產品僅靠口口相傳就能成功。與擁有用戶的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結盟推廣,也是有效的推廣模式。

4.網際網路公司管理相對容易。首先是業務、內部運作系統高度IT化,這一點和傳統公司非常不同;其次,很容易推動量化管理;還有,對人的依賴性並不高,很容易做知識管理,系統自動記錄了大部分人的工作,人員流動對企業影響比較小。

5.網際網路公司靠提供服務來掙錢,而軟體公司靠賣產品掙錢,這種模式決定了軟體公司的業務不容易持續穩定增長。一定要從賣產品模式轉向賣服務的模式。

6.網際網路的關鍵就是快。網際網路產品的模式就是研發人員和用戶一起開發產品,有階段性成果就先推出去,聽用戶反饋,按用戶意見去修改。

7.未來10年的熱點是移動網際網路,手機上網是一種趨勢。

想清楚了這些,我做了兩件事情。

1.從2005年年初開始,我在金山內部發布了全面轉型網際網路的動員令,現在金山的業務幾乎全部來自網際網路。

2.2006年年初我毫不猶豫地投身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比如投資了樂訊(當時移動網際網路最大的社區)和UCWeb等,並親自出任UCWeb董事長,為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搖旗吶喊。這些都是我深思後的決定。

2007年,歷經8年努力,從A股到港股,再到美股,最後回到港股,金山終於上市了,但在上市之後,我卻意興闌珊。如果說金山是一個通用軟體在極端不利的環境下,用最極致的努力去苦苦尋求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那麼,從通用軟體到網際網路,我上大學時那個做一家全球知名的偉大公司的夢在哪裡?如何才能真正用技術,用網際網路去改變人們的生活,同時被人們所需要。這些問題,我依然沒有答案,於是,我決定辭職,就此離開金山。

這當然是一種巨大的痛苦。深愛的地方卻無法成為夢想應許之地。在網際網路的「前現代」,先是一個看客,後來成為一個苦苦掙扎的模仿者、追趕者,這並不是我的追求。所以,我離開了金山,重新思考,未來在哪裡,網際網路的本質和它在下一個時代可以做到的事。

如果從今天回望,我甚至有些感激因為那個時候的失意,讓我提前走向了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時代。


網際網路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回到語境的源頭。

剖開來看,我們常說的網際網路有幾重意義:

• 作為技術基礎建設的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作業系統、網際網路協議,以及它背後的信息通信技術等。

• 作為應用的網際網路:即時通信、社交平台、媒體內容、生活服務、電子商務等。

• 作為價值取向的網際網路:高效、透明、公平、普惠的文化和溝通、實現方法。

基於這些思考,我對網際網路的理解就是,網際網路是一種工具,也是一種價值取向,更是社會意識的形成機制和社會生產新的組織機制、發展模式。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廣泛推動人與機構彼此賦能,從而推動信息傳遞、溝通,以及生產和消費的效率提升。

網際網路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它可以賦能產業,賦能組織,賦能我們每一個人。當一個人連接上網絡,他可以隨意採摘全世界的信息,也可以向全世界貢獻他的能力,而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這些賦能是高效的,任何一個人都能迅速聯繫他想聯繫的人和機構,獲取他所需的信息;任何一個服務提供者都能快速聯繫到他的每一個用戶,而且同樣快速準確地獲得每一個用戶的反饋。信息傳遞速率之快,環節之短,傳遞面之寬廣,都是之前無法想像的。

這些賦能是普惠的、公平的,任何人都能獲取信息,平等地表達意見。在這個時代,單個個體能獲得的知識和信息是空前的,信息差也前所未有的小。比如,今天在B站上,你幾乎能找到各種你感興趣的教程,可以隨時學習各種知識,有時候我也會在那裡學習一下年輕人的潮流文化。

這些賦能是低成本的。網際網路是先予後取、厚予薄取,是一種「小費模式」,就是「用了覺得好,心甘情願付點錢」。比如我經常提起的美國零售渠道開市客(Costco),它毛利率極低,幾乎是單純靠會員費賺錢。2017年時小米就討論過會員費,但當時服務還沒有讓我們完全滿意,同時我們還有網際網路變現的模型,就沒有操之過急。我期待,小米能夠儘快達成我們理想的、驕傲的綜合服務能力,那時小米才會開啟會員費這項業務。

這些賦能還是跨領域的、面向未來的。比如,谷歌AlphaGo的啟示與埃隆·馬斯克的一系列商業產品實驗,正在從網際網路的方法論、技術基礎和對社會經濟運行方式的引導,甚至對人的認知開拓等諸多方面,揭示出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其實仔細觀察思考就會發現,在某種意義上,網際網路思維並不是網際網路原創的思維,卻在網際網路時代得到了顯著認知,贏得了巨大的、普適的驗證。

比如,邊際成本遞減,早已被大工業生產所應用和驗證;比如,免費,它的基本原理和交叉補貼方式等在剃刀生意等領域中早已被應用(詳見《免費》一書);比如,注意力經濟,在廣告傳媒興起過程中,早已形成成熟的理論,甚至安迪·沃霍爾在網際網路真正普及之前,就對網際網路時代的傳媒特點做出精確預言: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而且,越是在大工業生產能力強盛、標準化程度高、數據驅動、巨大市場,網際網路越能體現出巨大的效率優勢和創新推動力。

就像物理學家們追求的統一場論,從網際網路到所有行業,也在試圖尋找一套方法來統括「網際網路思維」的總結表達。從1997年到2007年,10年時間,我先後幾次長考,終於得出了對網際網路思維的思考總結,為了讓大家深刻理解網際網路,我把網際網路關鍵詞抽出來,就有了「七字訣」的原型。這個總結先後有兩版。


第一版:互聯、全天候、快速。

因為是網際網路,所以互聯非常關鍵。互聯是網際網路業務必須考慮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說要考慮如何整合上下游,如何整合更多的推廣資源;全天候:傳統的業務是5×8,而網際網路必須是7×24,必須確保任何時候業務都能正常運行;快速,更是網際網路的精粹,必須快速開發、快速推廣、業務快速成長等,反應速度一定要比傳統業務快10倍,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這一版的思考誕生於賣掉卓越網前後。「互聯、全天候、快速」是基於狹義網際網路的表徵,如果更加深入地進行淬鍊,就得到了更新一版的總結。


第二版:專注、極致、口碑、快。

這個版本是從網際網路行業中提煉出來再抽象,它的核心表達為「效率」,體現為「信任」。

專注、極致、口碑、快,就是我總結的網際網路七字訣,也是我對網際網路思維的高度概括。在接下來的公眾號文章中,我將逐一拆解這四個詞語的含義,以及它們是如何指導著小米不斷疊代、進化。

謝謝大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