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兒童電子產品的「隱秘角落」

時代郵刊 發佈 2022-11-24T08:51:25.219681+00:00

家長購買這些專門面向兒童開發的電子產品是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是為了省心,是出於信任。結果,這些產品卻在最基本的內容、功能層面失守,專門面向兒童開發的電子產品變成專門「收割」兒童的產品。

家長購買這些專門面向兒童開發的電子產品是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是為了省心,是出於信任。結果,這些產品卻在最基本的內容、功能層面失守,專門面向兒童開發的電子產品變成專門「收割」兒童的產品。

作者|楊三喜

編輯|王可欣

本文首發於《時代郵刊》第422期

某款知名品牌兒童平板電腦被曝出其應用商店中有許多含血腥、暴力元素的遊戲和廣告,一款市場占有率很高的兒童手錶被發現內置多種娛樂功能,變得越來越像智慧型手機……兒童電子產品問題頻發,引起家長擔憂。

近年來,教育智能產品市場迅速擴大,眾多企業殺入這一藍海。尤其是「雙減」政策落地後,校外培訓市場極度萎縮,相關企業紛紛尋求轉型,而進入教育智能產品市場正是這些校外培訓機構的轉型方向。

這種情況進一步加劇了教育智能產品市場的競爭。相關統計顯示,僅以學習機為例,2020年其熱門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就達數十億元。隨著行業規模擴大,預計2024年教育智能產品市場規模將達千億元。

學習平板、學習機、早教機、兒童手錶、錯題印表機、作業燈……不可否認,這些智能產品滿足了學生多樣化、個性化、泛在化的學習需求。但是,對這類產品監管的缺失,以及一些企業唯利是圖的做法,也給未成年人權益保障帶來了更多難以預知的風險和挑戰。原來,主要是手機管理的問題,現在,家長還要考慮品種多樣、功能豐富的兒童電子產品的管理。

比如,上文提到的兒童平板電腦,其所宣傳的賣點之一就是內容安全。這也是家長買單的主要理由,但就是這樣一款以內容安全為賣點的產品,其應用商店中卻含有涉及血腥暴力內容的遊戲和廣告,「打臉」簡直不要太疼。

就兒童手錶來說,家長相中的也是它功能單一。但是產品設計方卻不滿足於此,不斷給功能做加法,除通話功能之外,還有網路遊戲、電子支付等額外功能,違背了產品設計的初衷。

家長購買這些專門面向兒童開發的電子產品是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是為了省心,是出於信任。結果,這些產品卻在最基本的內容、功能層面失守,專門面向兒童開發的電子產品變成專門「收割」兒童的產品。

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帶來經濟損失,還會使兒童在一種隱秘的狀態下沉迷網路遊戲,被暴力、色情等內容誤導、傷害。這損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辜負了家長的信任。

這些企業是不知道用戶的訴求嗎?並不是,當他們打著「內容安全」的旗號做營銷的時候,他們能不知道讓未成年人免受不良信息侵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遊是家長的最大訴求,也是產品的核心功能嗎?可結果呢?這是企業經營倫理的失守,也是企業社會責任底線的失守。

這種情況一再出現,也提醒我們兒童電子產品領域存在著監管盲區。既然是面向兒童的產品,就應該有更高的監管標準。面對一個迅速增長的市場,必須與時俱進,儘快制定相應的產品監管標準、規範產品功能,強化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對於家長來說,面對這些市場亂象,也要吸取教訓,不要給孩子買完這些產品之後就不管了。全面了解產品的實際功能,在必要的時候陪伴孩子使用這些產品,從而防止「隱秘的角落」所帶來的傷害,才是真正對孩子負責。

初審|王雅娜

覆審|李玲

終審|黃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