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辟失敗,張勳的「辮子軍」去哪了?

公子乙 發佈 2022-11-24T13:18:10.114202+00:00

張勳復辟失敗,他的「辮子軍」去哪了?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當上大總統,實權掌握在國務總理段祺瑞手中。

張勳復辟失敗,他的「辮子軍」去哪了?

□黃伯益

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當上大總統,實權掌握在國務總理段祺瑞手中。黎元洪當然不甘示弱,以段祺瑞為首的利益集團展開了激烈的爭權奪利鬥爭,就是史上有名的「府院之爭」。

由於雙方的矛盾難以調和,黎元洪請督軍團團長張勳於6月14日入京調解。由此,本來名不見經傳的小軍閥張勳,就此大搖大擺地走上歷史前台。

張勳,江西省奉新縣人,清末曾任雲南、甘肅、江南提督。1913年因鎮壓討袁軍有功,被袁世凱任命為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

清朝覆亡後,為表示效忠清室,張勳禁止所部剪辮子,被稱為「辮帥」。

張勳自詡為清廷忠臣,所以接到進京調停的請求後,親率5000辮子軍進京。令人詫異的是,他此次進京的目的並在不調停府院之爭,而是藉機復辟、恢復帝制。

入京後,張勳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並於7月1日攆走黎元洪,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布復辟,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

隨即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

但是,這場鬧劇只上演了12天,張勳的「辮子軍」就被段祺瑞的討逆軍給打敗了。無兵可恃的張勳逃入東交民巷荷蘭使館,溥儀再次宣告退位。

張勳敗逃荷蘭使館時,他的「辮子軍」去哪了呢?

這還得從張勳的勢力範圍說起。張勳當時據有徐、海兩地,徐是徐州,海是海州,就是今天的連雲港。

當時,張勳手中有3萬「辮子兵」,除了他帶去北京搞復辟的那5000人外,另外的25000人分別駐紮在徐州和海州。

北京的那5000人戰敗就潰散了,而大本營里的25000辮子兵,掌控在張勳手下的兩員大將手中:

一個是駐紮徐州的徐州鎮守使張文生,一個是駐紮海州的海州鎮守使白寶山。

令張勳難堪的是,他北京受困時,這兩位曾經的心腹大將卻沒一個肯出兵相救,甚至連一點聲援的聲音都沒發出。

張勳復辟失敗後,張文生部被安徽督軍兼省長倪嗣沖收編。白寶山則率部投靠了副總統兼江蘇督軍馮國璋,所部改編為江蘇新編備補軍(轄四團),任中將司令。最終,白部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31軍。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