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優先歐洲吃虧,德法率先對美國說不,美歐關係或進入新常態

韋爲大觀 發佈 2022-11-25T02:20:31.985840+00:00

得益於俄烏衝突,美國能源巨頭賺翻了,僅第三季度就賺了50億美元,且未來還在接著賺。如今,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在寒冬中醒來,意識到美國的「搜刮行為」,對歐洲是一場災難。

得益於俄烏衝突,美國能源巨頭賺翻了,僅第三季度就賺了50億美元,且未來還在接著賺。然而,與此對應的就是歐洲的血虧。可以說,歐洲跟著美國捲入俄烏衝突,不僅都沒得到實際好處,還被美國薅羊毛。如今,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在寒冬中醒來,意識到美國的「搜刮行為」,對歐洲是一場災難。

高通脹席捲歐洲,美國補貼引發不滿

英國有報導稱,歐盟認為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中涉及2310億美元的補貼條款,對其不公平,應該取消。作為歐洲主要經濟體,法國和德國先後對美國法案表現出不快,法國總統馬克龍警告美國「不是只有美國會採取高額補貼動作」。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批評美國的扶持政策「過分」,德國總理朔爾茨更是直接警告美國,稱美國的做法可能引發一場巨大的關稅戰。

(美國總統拜登)

俄羅斯總統普京上月曾表示,2022年全年,歐洲因天然氣現貨定價機制,將損失超過3000億歐元,而這一切損失只能由民眾承擔。多數歐洲民眾都感受到,在通脹失控的背景下,生活成本暴漲,工資卻不見增長,憤怒的民眾開始用行動表達自己的不滿。英國的鐵路、海事和運輸工人全國聯盟工會就因薪資問題僵持數月,致使首都倫敦長期交通癱瘓。法國巴黎亦是如此,地鐵工人要求的漲薪得不到滿足,便開始罷工。除了英國法國,比利時和希臘等歐洲國家或多或少受到工人罷工的影響,助推這一切的,是俄烏衝突帶來的能源等商品價格上漲。

高價賣氣虹吸企業,美國正在掏空歐洲

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能源實施了多輪制裁,導致全球能源市場混亂不堪,能源危機加重。但是美國能源巨頭卻以高出市場價3-4倍的價格賣給歐洲能源。美國商業內幕曾報導,美國一艘成本6000萬美元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賣到歐洲可以賺2.75億美元,漲幅358%,除去運輸等成本,美國每艘LNG船能賺一億美元以上。

面對美國能源巨頭的攫取暴利、大發戰爭財,馬克龍依舊錶達了對「跨大西洋聯盟」的期待,認為美國的做法不是「做朋友應該有的行為」,國家之間談朋友,馬克龍這一想法未免有點天真了。

(美國LNG船開往歐洲)

除了利用能源大賺一筆,拜登的《通脹削減法案》也正在對歐洲投資形成虹吸效應。比如,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因美國補貼轉向美國市場;西班牙跨國企業伊比德羅拉計劃將未來兩年內投資額的50%置於北美市場;法國賽峰集團準備在法國投資,但是由於歐洲能源危機,計劃被迫延後。美國用不正當補貼捲走原屬於歐洲的投資,也是這次英法德先後「警告」美國的原因,對產業的投資是國家的未來,美國這就相當於是割走了這些國家的可能性。然而,歐洲雖然怨氣大,對此卻也沒有找到有效應對的方法,美國不太可能重新審查法案,歐盟又不願意效仿美國提供補貼,歐洲企業要生存,也只能選擇用腳投票。

(歐洲地鐵工人罷工,乘客滯留地鐵中)

法德帶頭,歐洲開始尋求其他出路

這樣的形勢下,法德等歐洲國家也在「多條腿走路」,從美國之外尋求可能拯救經濟的機會。朔爾茨訪華時,便帶了一個超級豪華的企業家天團,其中包括大眾、寶馬、西門子、阿迪達斯等等眾多中國人熟悉的德國品牌。德國《商報》還透露,當時有100多家德企都想來中國,無奈飛機沒有那麼位置。從這一細節中,也能看出,德國不願與中國龐大的市場脫鉤,畢竟,中國已連續六年成為德國最重要貿易夥伴。

在朔爾茨訪華時,馬克龍還想搭順風車來華,無奈朔爾茨不帶他,此後他也多次表達了希望訪華的心情,稱法國願與中國加強在農業、能源、航空等領域的合作,還願意代表歐盟與中國商討烏克蘭衝突問題。

(朔爾茨抵達中國下飛機)

除了中國,歐洲也在沒有忘記「通俄」,路透社近期報導,在歐盟即將對俄羅斯石油實施禁令前夕,歐洲的交易商正在抓緊從俄羅斯買柴油,存在自家的油罐中。當然,這也不是歐洲第一次違背制裁令,購買俄羅斯的東西,在石油、天然氣等方面,歐洲還是難以完全割捨下。

然而,需要注意是,歐洲在大的戰略方向上還是與美國保持一致的,只是在經貿領域,「親兄弟也要明算帳」。在新冠疫情和全球經濟寒冬的影響下,歐洲的處境更不易,對利益的訴求比以往更強烈也是正常。這一變化,或將推動美歐關係進入一個新的常態。但也不要由此認為在政治議題上美歐會有大的分裂,政經分開一事一議,在經濟上歐洲會更主動捍衛自身利益,或許會是這種新常態中的一個特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