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志剛:韓國外交摁下「去東北亞化」啟動鍵?

環球網 發佈 2022-11-25T03:46:52.886849+00:00

作為佐證之一,韓國外交部不久前回應共同民主黨議員質詢的相關資料顯示,從今年8月開始,文在寅時期設立的「東北亞和平合作平台」已更名為「東亞合作論壇」,對應範圍從原來的中國、俄羅斯、日本、朝鮮、蒙古國和美國擴大到東南亞、印度和太平洋島國等。

來源:環球時報

最近有韓國媒體刊文,指出尹錫悅政府正在從文在寅時期重視東北亞和平合作走向更加偏重「印太戰略」。文章還以尹錫悅總統在參加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和G20峰會期間反覆強調韓國版「印太戰略」為例,暗示韓國可能正在按下「去東北亞化」的啟動鍵。作為佐證之一,韓國外交部不久前回應共同民主黨議員質詢的相關資料顯示,從今年8月開始,文在寅時期設立的「東北亞和平合作平台」已更名為「東亞合作論壇」,對應範圍從原來的中國、俄羅斯、日本、朝鮮、蒙古國和美國擴大到東南亞、印度和太平洋島國等。

這些動向引發韓國輿論三大擔憂,一是是否意味著韓國外交政策重點從半島問題轉移,進而呼應美日訴求開啟疏離東北亞合作的進程。二是韓國外交重點轉向「印太」,可能犧牲自身重大戰略利益,存在使本國捲入與國家利益相去甚遠的區域大國紛爭之中。三是韓國的選擇或將向朝鮮乃至中俄傳遞消極信號,即韓國可能無意以和平外交手段解決半島問題,「捨近求遠」的規避爭端用意和「遠交近攻」的保守思維升溫,將使東北亞局勢趨緊的概率進一步加大。

從近年來韓國政壇的東北亞外交政策理念和實踐成效看,不管保守政黨執政還是革新陣營掌權,東北亞戰略都成為韓國外交的重要支撐,也是拉動經濟外交的重要籌碼。先從保守陣營的朴槿惠時期看,當時首爾方面通過2013年5月提出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致力於緩和該地區的緊張關係,主張通過域內國家氣候合作、反恐合作等增進互信,並為韓國充當東北亞區域的調停人和協調者提供舞台,為此還設立了「東北亞和平合作論壇」。

再從革新陣營的文在寅時期看,韓國政府2017年開始大力推進的「東北亞+責任共同體」理念,主要以「東北亞和平合作平台」和涵蓋「新北方政策」「新南方政策」的「朝鮮半島新經濟版圖」為支柱,核心是把韓國外交重心置於東北亞,以跨境鐵路運輸和域內多邊合作吸納朝鮮逐漸融入東北亞合作,總體思路是將半島問題設定為「解鈴還須繫鈴人」的域內解決為主,核心目標是推動朝鮮半島的終極和平與繁榮。

那麼,東北亞對韓國究竟意味著什麼?首先,就地緣政治和外交重心而言,東北亞可謂韓國外交政策的根基所在,因為韓國最大的外交難題集中於此,韓國最大的對外經貿合作基礎也在於此。離開東北亞,韓國無異於失去對外交往和合作的「家園」。其次,就外交的施展空間和優勢而言,東北亞可謂韓國外交長袖善舞的最佳舞台,不管是歐亞倡議下的韓國擴大對中亞和歐洲合作,還是新北方政策下的中俄韓朝跨境一體化合作,離開東北亞,韓國無異於失去展現外交作為的「靈魂」。再次,就經濟外交和現實突破而言,東北亞可謂韓國內政和經濟的自然延續,韓國長期以來的最大貿易夥伴、核心零部件的主要進口國家、資源進口最具潛力的合作夥伴等都在東北亞。從這個角度講,離開東北亞,韓國無異於失去經濟外交的「資本」。

當然,在話語上用韓國版「印太戰略」置換東北亞合作理念,目前還只是韓國外交的一種表象,現在就說韓國的東北亞戰略漸行漸遠為時尚早。尹錫悅政府目前表現出來的「去東北亞化」,明顯存在迎合美日「印太」構想的因素,某種程度上甚至還可以說,尋求改善對日關係的尹錫悅政府在「去東北亞化」或將東北亞邊緣化上,或多或少受到來自日本刻意將東北亞合作邊緣化做法的負面影響。

韓國捨棄多年秉承的以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為中心的外交戰略,轉向實際上缺少利益攸關支撐的「印太」區域,究竟利弊如何還需觀察。但韓國一些學者對於首爾這個動向的一些分析或許能夠給出些許方向性的參考:不管保守的朴槿惠政府還是革新的文在寅政府,韓國的外交核心一直以半島為基軸展開。尹錫悅政府捨近求遠地融入「印太戰略」,希望以此擴大外交政策空間並衍生出一些戰術性成果,兌現對於「價值觀外交」和韓國「全球樞紐國家」定位的追求,但實際上卻存在著明顯壓縮韓國外交空間和選項的風險。(作者是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