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日軍聞風喪膽的八路軍部隊,陳賡的386旅,多次讓日軍叫苦不迭

奇趣談史 發佈 2022-11-25T04:16:21.135844+00:00

看過電視劇《亮劍》的人都知道李雲龍所在的386旅驍勇善戰,每次都把日軍打得落花流水,讓日軍恨得咬牙切齒四處圍剿,卻怎麼也找不到386旅主力的蹤影,氣得日本鬼子在坦克上寫上「專打386旅」的標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看過電視劇《亮劍》的人都知道李雲龍所在的386旅驍勇善戰,每次都把日軍打得落花流水,讓日軍恨得咬牙切齒四處圍剿,卻怎麼也找不到386旅主力的蹤影,氣得日本鬼子在坦克上寫上「專打386旅」的標語。

其實,這個讓日軍聞風喪膽的386旅在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劇中386旅旅長的原型正是赫赫有名的陳賡將軍。

那麼問題來了,386旅在歷史上到底有多厲害?386旅對日軍做了什麼讓其如此氣急敗壞?

強將手下無弱兵

陳賡,是我國開國十大將軍之一。

曾在黃埔軍校學習,是黃埔一期學生,不僅能力出色,還深受蔣介石看重,被譽為「黃埔三傑」之一。

在擔任386旅旅長前,陳賡就已經是身經百戰的老紅軍了。

他曾參與東征戰役討伐陳炯明,加入北伐隊伍打列強除軍閥,還經歷過南昌起義和紅軍長征。

在紅軍長征的土城戰役中,陳賡曾率軍阻擊敵人,在緊急關頭扭轉了戰勢,展現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華。

毛主席在戰後毫不吝嗇地對他誇讚道:「陳賡行!可以當軍長!」

後來的事實證明,毛主席看人的眼光是極準的。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國共兩黨不得不握手言和,進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紅軍接受了國民黨的改編,陳賡所在的隊伍被編入國民革命軍129師386旅,由他擔任旅長。

剛整編完的386旅很小,小到只有兩個團,兩個團的總人數加在一起只有七千人。

386旅不僅人少,分配到的武器裝備還極差,不僅槍械老舊,只有幾挺重機槍,沒有大炮,甚至在最開始只分配到三千多支槍,平均兩個人用一支槍。

因為許多戰士在打仗時是用大刀和紅纓槍來與日軍短兵相接,所以386旅也被稱為「尖刀旅」。

然而,386旅在陳賡的指揮下,僅憑藉著這些落後的裝備,就把日軍揍得屁滾尿流,成為日軍噩夢。

386旅的首捷:七亘村伏擊戰

1937年9月,日軍依照計劃從張家口一路打到了大同,向太原進發,但在忻口地區受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阻擊。

為了使南下順利,日軍派出精銳部隊直逼娘子關。

娘子關地處河北與山西的交界處,自古以來都是軍事要塞,不管是要保護山西,還是要保障河北的安全,娘子關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1937年10月11日,日軍對娘子關發起猛烈地進攻。

儘管晉綏軍堅守在娘子關,浴血奮戰,頑強抵抗,卻也敵不過日本人的猛烈火力,傷亡慘重。

不久,晉綏軍被日本軍隊團團圍住,娘子關岌岌可危。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陳賡接到上級指示:帶領386旅馳援娘子關。

陳賡臨危受命率領386旅晝夜不停地向娘子關進發。面對日本人勢如破竹,陳賡非但沒有畏懼,反而欣喜若狂,恨不得馬上與日本人交手。

到了娘子關附近後,陳賡對敵情和地形進行了詳細的偵察,發現娘子關七亘村周圍的山路寬度十分狹窄,最窄的地方兩米都不到。

山道南側的地勢陡峭,多數土坡的高度在10米以上,山道的後面,是一條深達數十米的溝壑,是一個絕佳的埋伏地點。

與此同時,386旅截獲的日軍情報顯示,日軍第20師團的輜重部隊一千餘人會在10月25日經過七亘村。

最後,陳賡決定在七亘村發動伏擊戰,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藉此阻擋日軍的迂迴進攻,切斷日軍的後援,為娘子關內的晉綏軍爭取喘息的機會。

第二天一早,在陳賡的指揮下戰士們沒有向敵軍前鋒發起進攻,而是耐心地等待日軍輜重部隊的出現。

不過一會,日軍的輜重部隊在三百多名步兵的掩護下一步一步地走進386旅戰士們的視線內。

一聲令下,戰士們開始向埋伏圈裡的日本鬼子開火,把猝不及防的鬼子打得人仰馬翻、四處逃竄。

聽到衝鋒的號角聲,戰士們拔出背上的大刀,沖入已經潰散的日軍部隊,與他們展開了一場血戰。

經過兩個小時的戰鬥後,我軍以10餘人的傷亡,殲滅日軍300餘人,還繳獲了日軍所有的輜重。

因為陳賡認為急功近利的日軍一定還會再走七亘村這條捷徑,所以386旅在首勝後並沒有撤離七亘村,反而在佯裝撤退後又偷偷返回埋伏,等待著下一波的日軍。

而日軍聰明反被聰明誤,以為自己已經栽了一跤,絕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不僅如此,日軍還自以為中國軍隊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打兩次伏擊。

即使這樣,日軍還是吸取了上一次的慘痛教訓,在進入七亘村前先用迫擊炮開路,埋伏好的戰士們在炮火的攻擊下依舊紋絲不動,讓日軍誤以為沒有埋伏,放鬆了警惕。

等日軍進入了伏擊圈後,386旅又一次發起猛烈的攻擊,由於日軍這次比較謹慎,386旅只擊斃了一百多名日軍。

七亘村的伏擊,是386旅進入山西後的第一次戰役,讓386旅名聲大振。

第2戰區副司令衛立煌更是稱讚386旅:「游擊、游擊,真是神乎其神,還是八路軍機動性強,連續兩場大勝。」

而日軍則是在386旅的兩次埋伏下,吃了大虧,丟了面子,對386旅恨之入骨。

神頭嶺伏擊戰:日軍輜重兵的噩夢

如果說386旅在七亘村伏擊戰讓日軍聞風喪膽,那麼後面的神頭嶺伏擊戰就是日軍的噩夢。

1938年3月,國軍在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丟掉了大片國土。

為了緩解前線國軍的壓力,挫敗日軍的囂張氣焰,中共中央決定採取「圍點打援」的戰術,命令陳賡去摧毀日軍的後勤補給線。

陳賡接到命令後,立即召開作戰會議,會議決定採取「引蛇出洞,圍點打援」的方法,把伏擊地點敲定在神頭嶺。

但是,陳賡在實地勘測後才發現,神頭嶺空空蕩蕩、視野開闊,跟地圖上的神頭嶺截然相反,根本不是埋伏的好地方。

好在神頭嶺還有一些晉綏軍修建的防禦工事,不僅可以作為386旅的掩體,還靠近公路線,便於發起突襲。

神頭嶺的地形雖不利於埋伏,但陳賡覺得,這種空曠的地形可以起到迷惑敵人的作用,日本人肯定會在這裡掉以輕心,我軍剛好可以打他個出其不意。

為了不讓日軍起疑心,陳賡要求士兵們不要對周圍的樹木和樹木進行任何的改變,哪怕是被踩踏的雜草,也要順著風的方向扶正,以免露出馬腳。

1938年3月16日凌晨,陳賡按照戰前的部署,派了一個團佯攻黎城,與敵軍進行一場激烈的戰鬥,城裡的日軍在遭到攻擊後立馬向外求援。援軍從潞城浩浩蕩蕩地朝著神頭嶺走來。

果然和陳賡預料的一樣,日本的援兵司令發現神頭嶺地勢平坦,視野開闊,根本不是埋伏的好地方,於是也就徹底放鬆了戒備,甚至還催促著軍隊加快速度,前去增援。

當日軍的援軍全部進入伏擊圈後,成千上百的手榴彈落在了他們的腳邊,在他們身旁爆炸。

槍聲四起,陣腳大亂的日軍直接成為了戰士們的活靶子,神頭嶺也成了日軍的葬身之地。

據陳賡回憶,在神頭嶺伏擊中,敵人被殲滅一千多人,俘虜數十人,這在當時還是第一次。

除此之外,386旅還繳獲了日本人六百多匹騾馬、步槍550支,使386旅的戰鬥力大大提高。

在陳賡指揮下的386旅不但把日軍打得屁滾尿流,還讓日軍在長邯公路上的補給受阻。

香城固伏擊戰:神奇的口袋陣

除了七亘村和神頭嶺的伏擊戰,386旅還在香城固的伏擊戰中重創了日軍。

1939年1月,日軍決心拔除129師這個心腹大患,調集三萬餘人,向129師發動「掃蕩」,企圖將冀南抗日根據地一網打盡。

為了反擊日軍的「大掃蕩」,八路軍主力分成若干組,與當地武裝進行分區作戰,與日寇在平原上展開了游擊戰爭,巧妙地與敵周旋。

陳賡也帶領著386旅對日軍開展了游擊戰,在黑夜,386旅的戰士們出其不意地發起進攻。待敵人反擊時,戰士們早已撤退不見蹤影。

386旅憑藉著出神入化的戰術不斷襲擾著據點內的日偽軍,破壞鐵路。

但由於裝備太過懸殊,386旅帶給日軍的殺傷力就像隔靴搔癢。

面對386旅的攻擊,日軍非但不屑一顧,反而盛氣凌人,派出大量的機動部隊對386旅窮追不捨。

陳賡抓住敵人求戰心切的弱點,向劉伯承提出建議:「小鬼子這麼猖狂,我們不如好好找個地方給它來個伏擊,殺殺它的銳氣。」

劉伯承對陳賡的想法表示贊同,然而,冀南平原的地形平坦開闊,當時還正是冬季,周圍沒有植被的掩護,光禿禿一片,根本無法開展伏擊戰。

於是陳賡鼓勵全體幹部都去考察地形,還打了個有趣的比方:「人是活的,想吃肉,還怕找不到殺豬場嗎?」

王新亭政委也說:「要多向本地的農民求教,就一定會有一個墳場,可以來安葬小鬼子。」

最後邱縣的香城固落入了陳賡眼中。

香城固一帶是東北西南走向的沙河故道,河兩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紅柳和野棗樹,河中央是塊窪地。

張家莊在河道的西南方向,附近有一條數丈高的大沙丘,綿延五里左右,河道的西南方向是莊頭村,與張家莊遙遙相望,構成了一道天然的鉗形防線,是一個誘伏敵人最好的「口袋陣地」。

陳賡高興地說:「這是一個極佳的埋伏地點。這厚厚的河沙捆住敵機械化部隊手足的最好繩索!」

勘察結束後,陳賡就召開了作戰會議,做出了作戰部署。

按照作戰方案,386旅的戰士們在河西岸築起了一條兩千五百米長的菱形戰壕,將周圍的村落都給封堵住,形成了一個「口袋型」的包圍圈。

萬事俱備,只欠敵人上鉤。

1939年2月8日,386旅的一支部隊夜襲威縣,與敵人激戰了兩個鐘頭。

第二天清晨,戰士們在四個城門架起雲梯,擺出一副攻城的陣仗。

日軍一看這架勢,以為是八路軍的主力來了。

日軍本來就在尋找八路軍的主力,這時又遭到了連續的攻擊,氣急敗壞之下,派遣大批部隊去追。

擔任誘敵任務的部隊打打停停、欲擒故縱,牽著日軍的鼻子朝著香城固的「口袋陣」一步步走來。

一路上沒追上八路軍「主力」的日軍氣急敗壞地瘋狂追擊,不一會兒,便一股腦兒地鑽進了八路軍布置的「口袋陣」。

見日軍全部進入口袋,386旅立馬紮緊了口袋。一時間,日軍被打蒙了。

傍晚時分,日本人被逼到了一個狹窄的地方,殲滅全部日軍的時機已經成熟,隨著嘹亮的衝鋒號聲,戰士們衝出戰壕,像是一頭頭猛虎,撲向鬼子。

剎那間,喊殺之聲四起,鬼子一個接一個地倒下,滿地都是日本人的屍體和哀嚎。

386旅在這次伏擊戰中,不僅擊斃日軍中隊長安田,還殲滅二百五十多名日軍,8輛汽車、坦克被燒毀,並繳獲一門山炮、兩門92式步兵平射炮、一門迫擊炮、步槍120餘把,而386旅僅僅只有五十多人的傷亡。

這次勝利,不僅給日本人的驕橫侵略之勢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粉碎了日本人「占領平原,消滅八路軍」的圖謀。

自此,陳賡指揮的386旅成了日軍的眼中釘。

在後續的掃蕩中,日軍在前排的裝甲車上寫下「專打三八六旅,專打陳賡」的標語。

日本鬼子畏懼386旅,而老百姓愛386旅,他們把386旅親切地叫做「我們的部隊」。

386旅在山西三戰三捷,他們作戰風格強硬、靈活,敢於打大仗、打惡戰,是中國的「第一勁旅」,陳賡的名聲也由此傳開,讓日軍聞風喪膽。

雖然陳賡將軍和386旅的戰士們都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為祖國所付出的一切都值得後人銘記。英雄們雖已逝去,但精神永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