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雄:24歲留學,32歲搞原子彈,48年後回國捐25萬建設家鄉

正一品歷史 發佈 2022-11-25T08:23:30.816501+00:00

10多年前,吳健雄曾回到過台灣省,那是她離開祖國20多年後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當時激動的心情餘韻仍在。

1973年9月22日,周總理夫妻和鄧小平接見了一對夫妻,這對夫妻正是吳健雄和袁家騮。10多年前,吳健雄曾回到過台灣省,那是她離開祖國20多年後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當時激動的心情餘韻仍在。如今再次回到祖國,吳健雄內心的激動之情更加難以言表。

往返講學的日子

1936年離開祖國前往美國留學算起,吳健雄在外漂泊了足足37年,但就像《我的中國心》歌曲中唱的那樣,「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

吳健雄深切地愛著自己的祖國。不像其他出國留學的同學會入鄉隨俗,穿起洋裝,吳健雄最愛穿的是祖國的旗袍。平時最愛的吃喝,也是中國菜和中國茶。走進吳健雄在美國的房子,入眼就是中國的國畫,客廳里的茶几上,清水養著的南京雨花石同樣是吳健雄的最愛。

雖然在國外生活了很多年,吳健雄仍然堅持說中國話,最喜歡說中國話,她的國外好友都習慣了她聊天時時不時冒出來的中國話。畢竟吳健雄可是在演講中,將物理公式像寫中國字那樣,從右往左寫出來的人。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後,吳健雄無比想回到祖國,但是她在國外的研究已經進入關鍵期,此時離開意味著研究無法再進行下去,而國內暫時沒有條件支持她的研究。輾轉反側了好幾天,理智告訴她留下,感性鼓勵她回去。

最終理智戰勝了感性,她一定要做出些成績,帶著所有的研究成果回國。終於,1973年9月22日這一天,吳健雄回到祖國,她終於可以直接報效祖國了。

見過周總理等領導人後,吳健雄過上了國內國外兩頭跑的日子。幾乎每一年吳健雄都要回國訪問和講學。

她深知科技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對國內的正負電子對撞機、高步輻射加速器等試驗設備的研製無比關注;

同時她也知道培養科技人才對國內科技領域發展的關鍵性,為了促進國內高等教育以及鄉村基礎教育發展,吳健雄於1988年以畢生積蓄,設立了「紐約吳仲裔獎學基金會」。

以其專門助力明德學校購置必要的儀器設備以及圖書資歷,此外基金會裡的錢還有一部分被拿出來獎勵明德學校的優秀師生。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吳健雄第一次拿出自己的繼續搞建設。4年前,吳健雄回到江蘇蘇州(此時距離她離開家鄉已經過去了48年),懷著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感謝之情,她為自己的家鄉捐款25萬,專用於家鄉建設。

不僅如此,吳健雄還非常關心同在江蘇的東南大學的建設和發展。1990年,吳健雄被聘任為東南大學的校務委員會名譽主任、校友總會名譽會長及名譽教授。

成為東南大學名譽教授後,吳健雄增加了自己回國講學的次數,這讓她日漸衰老的身體有些難以接受,但吳健雄不後悔。她為自己能將在國外學到的先進技術和理論知識帶回祖國而倍感榮幸。

回憶中的自己

晚年的吳健雄在享受充實生活的同時,偶爾也會回憶曾經的經歷。吳健雄還記得自己小時候成績非常優秀,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學數學系後,由於受到居里夫人的影響,吳健雄毅然轉入物理系。

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學習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同時她也遺憾當時國內沒有足夠好的實驗條件,讓她可以繼續在物理領域的深入研究。幸而家裡家庭條件不錯,1936年,24歲的吳健雄在父親和叔叔的支持下,遠赴美國留學。

最開始吳健雄就讀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畢業後她進入史密斯學院以及普林斯頓大學當講師。期間吳健雄結識了袁家騮,兩人因為喜歡物理而走到一起,結為夫妻。

1944年,這是吳健雄記憶中最重要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32歲的她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參加了「曼和頓計劃」,美國陸軍部的原子彈研究計劃。在曼哈頓計劃進行過程中,吳健雄的一項實驗結果,解決了核反應堆在氙氣影響下出現核分裂反應停止的問題。

如果不是因為吳健雄發現了鈾原子核分裂後產生的氙氣會對中子吸收截面造成干擾,「曼哈頓計劃」或許要晚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曼哈頓計劃」的研究告一段落後,吳健雄又帶著自己的實驗小組,專門研究由李政道、楊振寧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理論。經過艱難的實驗,吳健雄成功驗證了這個理論,楊振寧和李政道也憑藉吳健雄的研究結果,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最關鍵的是,吳健雄在研究該理論的同時還論證了「電荷共軛不守恆和中微子的二分量理論」,這直接轟動了當時的物理界。

時間進入60年代,吳健雄再次找到感興趣的實驗——雙β衰變系列實驗,這些實驗的成功讓人類對量子力學的研究不斷深入。

吳健雄在物理領域取得的成績無疑是巨大的,而後來她雖然再沒有進行高強度的武力研究,但她所留下的100多篇科學論文以及和丈夫合著的《實驗物理學方法:原子核物理》、與莫斯科夫斯基合著的《β衰變》等均為物理學界的珍寶。

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取得科學界乃至整個世界至高榮譽的吳健雄,終於有了回國的底氣。她要回到牽掛了一生的祖國,將畢生所學和畢生積蓄,投入到國家有關領域的建設中。

在吳健雄為國家教育、科技發展不遺餘力做貢獻的同時,我國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饋吳健雄:

1990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將發現的2752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1994年,吳健雄成為中科院的第一屆外籍院士……

1997年2月16日,被譽為「中國居里夫人」吳健雄女士在紐約病逝,遵照她的遺願,袁家騮先生帶回吳健雄的骨灰,安放在明德學校的校園裡。作為東南大學的傑出校友,吳健雄的辭世有些突然,為了感謝多年來吳健雄為東南大學的付出,東南大學建築系特地設計了吳健雄墓園。

除此以外,李政道先生和楊振寧感念於吳健雄曾助力他們二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所以李政道先生為她書寫了墓志銘——「一個永遠的中國人」,楊振寧先生則為她題寫了墓園名。

縱觀吳健雄的一生,在美國生活了61年,但始終懷著對祖國的熱愛。

最後的她也如願落葉歸根,猶如倦鳥歸巢,地上的吳健雄永遠地沉睡於祖國母親的懷抱,天上閃爍的「吳健雄」則不斷指引著後來人,堅定踏步於物理研究之路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