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成功身退,為何始皇帝越想越氣?

成語文淵閣 發佈 2022-11-25T16:53:28.032681+00:00

不知道去過秦始皇陵博物館的朋友,有沒有發現,在博物館裡有很多出土的青銅兵器上面都刻有「相邦呂不韋造」的字樣。那封書信到底寫了什麼內容,為何呂不韋看到書信後,果斷的飲毒酒自盡呢?



通過古籍我們得知,沒有呂不韋就沒有秦始皇的一統霸業。

那麼為何寧願放過六國敵人的始皇帝,也不願意放過有功於他的呂不韋?

今天就來扒一扒那些隱藏在背後的秘密。

在先秦時期,社會經濟體制是重農抑商,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被人稱之為「賤商」。但唯獨衛國出生的呂不韋是個例外,他打破了這種「商貨」的規則,通過各種手段輔佐公子異人(子楚)繼位秦王。

呂不韋成功後,利用異人的信任不僅成為當時的頭號重臣,甚至後來直接操控秦國國政,可謂是權勢滔天。

但歷史告訴我們,只要是臣,權利高到一定程度,大多都不會有好下場,呂不韋同樣也不例外。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得以掌握秦國實權,他解除了呂不韋的相國職位,將其趕到了封地洛陽,可不久後又派人給呂不韋送去一封書信,呂不韋看完後,直接飲毒酒自盡。


那麼書信的內容是什麼呢?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上面便是史記中記載的始皇帝給呂不韋的書信,從中可以看出,剛開始的時候始皇帝其實是不打算殺呂不韋的,但為什麼在呂不韋去封地一段時間後就要殺他呢?


我認為是始皇帝越想越氣,所以要殺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呂不韋太自大了

呂不韋之所以被貶到封地,就是因為他的權力太大了,已經到了喧賓奪主的地步了,而且還不懂得收斂,在被免職以後,他還不醒悟,繼續和朝中大臣來往,和山東六國的使者來往。

雖說史料上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呂不韋有二心,但也沒有能證明他清白的地方,僅憑這兩點,就已經引起了始皇帝的不滿,或者說是擔憂。

如果在那個時候,呂不韋能認清自己,主動斷絕所有的往來,低調生活,也就不會落得飲毒酒的下場了。

第二、呂不韋太過膨脹了,犯了必死之罪。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天下文字,首先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先要統一思想。


正常來看,這種事是要皇帝來做的,但是呢,在秦國,呂不韋給越界做了。

他讓門客搜集山東六國的典籍,整理、融合,撰寫《呂氏春秋》,這裡面的內容,是一種融合諸子百家的統治思想,在呂不韋看來,他只是為了流芳百世,但在秦始皇看來,這就是篡權謀逆的先兆,只是那個時候那還沒有掌握實權。

最後,呂不韋不僅沒有將其上交,反而膨脹到用自己的名義將所撰寫的《呂氏春秋》發表,而且還在咸陽城四處懸賞宣傳。

除此之外,呂不韋還將手伸進了軍中,不僅培養自己的死士,還涉及兵器的製作、運用。

以上這兩點就是單獨拉出去都是死罪,但呂不韋兩點都犯。

第三點,跟趙姬不清不楚的關係

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原先是呂不韋的一名妾女,呂不韋為了能贏得公子異人的信任,將其送給了異人,後來才有了嬴政。

而趙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沒有她保護年幼的秦始皇,嬴政早就死在趙國了。

雖然趙姬母女所面臨的困局都是呂不韋一手造成的,但最終還是有驚無險地來到咸陽,成為太子妃、太后。趙姬明白,沒有呂不韋將她送給異人,也就沒有她現在的地位,所以她心裡是感激呂不韋的。

更何況她原本就是呂不韋的小妾,對呂不韋還是有愛意的,再加上異人本就懦弱,一切都在聽從呂不韋的安排,她為了能守住現在的地位,只有向呂不韋靠攏。

《史記》記載,莊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秦王年少,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

從史記中可以看出,在嬴政繼位後,呂不韋基本掌握秦國大權,自稱嬴政的爸爸,而且呂不韋又是趙姬的前夫,現在又有和太后趙姬私通的緋聞,這叫嬴政心理如何才能接受?

所以嬴政應該在等一個可以殺掉呂不韋的機會。

第四點,串通嫪毐,禍亂後宮

隨著嬴政逐漸長大,他呂不韋和趙姬的醜事終有一天會被嬴政知道,所以他知道自己必須要和趙姬斷了關係。但此時的趙姬並沒有意識到這點,他以為是呂不韋不要她了,她害怕在失去呂不韋後,自己的地位不保。


後來在呂不韋的保證下,呂不韋想到以自己門客的名義,派一名能滿足趙姬的需求,而又受到自己掌控的人去服侍趙姬。

這樣一來,自己既能和趙姬保持關係,又能在出事之後,脫身而出。

所以,呂不韋就在門客中找到一個有獨特能力的人去服侍趙姬。

《史記》記載「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啖太后。」

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嫪毐順利地來到地來到了趙姬身邊,成為趙姬的男寵。

可結果超出了呂不韋的掌控,他沒想到嫪毐的野心居然那麼大,不僅和趙姬生下兩個孩子,還想要顛覆嬴政的王位。

在趙姬的幫助下,嫪毐一時間混得風生混得風生水起,還對外自稱是嬴政的假父。

也不知道嫪毐是怎麼想的。

秦始皇無緣無故又多出一個爹來,此時已經長大的秦始皇怎麼可能容忍嫪毐這種貨色胡亂蹦躂。

在查出實情後,將嫪毐誅三族,殺掉與趙姬的兩個孩子。

但嬴政明白,嫪毐之所以能有今天,全是呂不韋一手策劃的,之前由於自己沒有實力,只能忍讓,但現在既然實權在握,就索性將所有的大權都收回來,清除掉所有的潛在威脅,呂不韋自然就是最主要的一個。

第五點,皇室血脈,不容玷污。

發生嫪毐的這件事情後,大家都明白了趙姬是怎麼一個人,既然能和嫪毐生孩子,那之前趙姬與呂不韋在一起的時候,會不會已經懷孕了,所以才將趙姬送給了異人?

儘管他一再解釋,嬴政就是異人的孩子,是嬴氏血脈,但這種畢竟口說無憑。

尤其現在嬴政作為一國之主,背後站著可是整個嬴氏皇室,他的血統不能出現一點問題,所以嬴政是非常介意血統問題的。

而且在此之前,呂不韋雖然被罷官到洛陽封地,但六國使者紛紛求見,他們的目的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讓呂不韋出山幫助他們,另一個就是收買呂不韋,讓呂不韋承認嬴政是他的孩子。

這兩個無論哪一個成功,都能對秦國造成重大災難,尤其是讓呂不韋承認嬴政是他的孩子,這就能直接引起秦國內亂。

所以嬴政為了自己的王位,為了向天下人證明自己是真正的皇室血統,他必須要殺掉呂不韋,來證明皇室血統不容侵犯。

最後總結

正如《史記》中記載的那樣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跟我秦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

呂不韋看到這封書信,他知道嬴政發怒了,對他在封地所做的事情不滿,想要將他全家遷往蜀地(四川)。


其中信中關鍵的一個字「徒」字,已經決定了呂不韋的生死,信中的意思是讓呂不韋帶著自己的家人走到蜀地去。

要知道呂不韋本就是普通人,而且那個時候年紀已經很大了,根本就走不到蜀地,所以呂不韋明白嬴政對他動了殺心。

呂不韋也明白到了這個時候他不得不死了,原因也很簡單。

  • 一是為了證明嬴政的血統,他死後讓山東六國再也不能從血統上尋找對抗秦國的辦法。
  • 二是為了自己的家人,嬴政痛恨的只有呂不韋,他死後,他的家人才能安全地活下去。後來呂不韋的家族在四川傳承了下來。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去蜀地的過程中呂不韋的侄子呂威並沒去,而是來到了山東,而呂威便是後來劉邦的妻子呂雉的親爺爺,也就是說呂不韋是呂雉的曾爺爺。

綜合上面的觀點,呂不韋其實是必死無疑的,不管他做不做官,身居哪裡,他都是關注的焦點,只有他死了,才能重歸平靜。

所以說為人處世還是要謹慎一些比較好,切記不可張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