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月壤研究取得新進展 首次發現撞擊成因的亞微米級磁鐵礦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2-11-25T22:18:19.039015+00:00

央視網消息: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嫦娥五號月壤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了月壤中存在撞擊成因亞微米級磁鐵礦的存在,為學術界關於月壤中可能廣泛存在原生磁鐵礦的猜測提供了直接證據,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央視網消息: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嫦娥五號月壤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了月壤中存在撞擊成因亞微米級磁鐵礦的存在,為學術界關於月壤中可能廣泛存在原生磁鐵礦的猜測提供了直接證據,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通過對上萬個嫦娥五號月壤顆粒進行電子顯微鏡識別,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具有獨特形貌特徵的硫化物顆粒,這種顆粒的直徑不足頭髮絲的十分之一。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月球中心 郭壯:我們通過更加細緻的研究和觀察,確認了這種球形鐵硫化物顆粒內部含有大量的亞微米級磁鐵礦和金屬鐵顆粒,這是月球表面大型撞擊過程中物質發生氣液相反應的結果,而這些亞微米級磁鐵礦和金屬鐵都是重要的鐵磁性礦物。

磁鐵礦通常涉及古磁場以及地外生命等重大科學問題,因此在行星科學領域備受學者關注。此前在阿波羅月壤樣本中,僅有非常少量的三價鐵離子及其賦存礦物被間接檢測到。此次嫦娥五號月壤中撞擊成因亞微米級磁鐵礦的發現與證實,為學術界關於月壤中可能廣泛存在原生磁鐵礦的猜測提供了直接證據,同時也能夠為月球表面磁異常等重大科學問題的解釋提供實驗驗證與理論支撐。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月球中心副主任 李陽:我們的嫦娥五號樣品具有比較年輕的形成年齡,因此極大可能地保留了月壤形成早期階段的基本特徵。對這樣的樣品進行研究,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月壤的形成與時空演化歷史。

來源:央視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