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學,家長要引導孩子做好的四件事

老夫說教育 發佈 2022-11-25T22:35:43.428781+00:00

進入中學階段,孩子們漸漸擁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也具備了逐漸成熟的理性思考能力。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們也心裡都知道,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缺少的是行動力、意志力和自控能力,容易受到周圍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走上歪路。

進入中學階段,孩子們漸漸擁有了強烈的自我意

識,也具備了逐漸成熟的理性思考能力。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們也心裡都知道,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缺少的是行動力、意志力和自控能力,容易受到周圍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走上歪路。


這個階段如果家長能有意識的引導孩子,逐步提高孩子的行動力,意志力以及自控能力,可以讓孩子穩穩的走過初中三年。

那家長們具體該怎樣做呢?引導孩子做好下面4件事。

第一件事:從作息習慣入手,鍛鍊孩子的行動力。

許多家庭的孩子實現不了「鬧鐘一響,馬上起床」,相反孩子總是在說等一會兒、等幾分鐘,在不斷的拖延中才能起床。如果經常這樣,孩子拖延的習慣就會延伸到其他方面。

漸漸的當拖延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的時候,他們就會感覺到理所當然,心中的內疚感就消失了。

因此提高孩子的行動力,從早晨開始,從起床開始。有的父母怕孩子起床晚了,上課遲到,總是在催促。正是父母不斷的催促和嘮叨,造成了孩子拖延的習慣。

父母應該和孩子約定好早晨最好定好鬧鈴,或者父母只叫一次,如果起不來,上課遲到,就要自己接受懲罰的後果。因為初中生很好面子,沒有孩子願意上課遲到,接受老師課堂上的批評。這樣孩子反而能夠形成一種自覺按時起床的習慣。

要想提高孩子的行動力,家長必須要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態度行動,行動不行動是你自己的事情,行動慢了或者沒有去行動,那就必然要接受自然懲罰。

第二件事:從做家務入手,轉變孩子的依賴思維。

現在的家庭由於孩子比較少,並且父母過於重視孩子的學習,很少,有的甚至是從來不讓孩子做家務。

上了中學,如果父母仍然不讓孩子做家務,就會造成孩子雖然身體在成長,年齡在增加,但是他們的心理年齡卻沒有同步增長。這樣長大的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對父母的依賴程度會仍然很高。當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有一種逃避的心理。

因此孩子上中學了,一定要讓孩子學著洗衣、做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這些活動實際上在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立能力,同時也在轉變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思想。

讓孩子洗衣做飯做家務是一種家庭教育方式,可以使孩子變得積極、勤勞,負責任。當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難題時,不再逃避,而是主動去自己解決問題了。

第三件事:讓孩子關注社會,開闊孩子的視野。

孩子進入中學後,要注意讓孩子關注社會,通過讀報、看新聞來開闊孩子的視野。

家長不要擔心,這會浪費孩子的時間,孩子在讀報看新聞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價值遠遠大於在同時間學習的價值。因為這樣讓孩子的視野不僅限於自己身邊,會逐漸擴大到整個國家,甚至世界,能夠使孩子的思維變得越來越活躍,心胸更寬廣,同時使孩子能夠以最優異的狀態走過初中階段。

第四件事: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和自控力。

進入初中階段,由於所學的科目增多,知識的難度增加,孩子在學習中要養成有計劃有安排,合理利用時間的習慣,才能儘快適應初中的學習和生活。

初中學生缺乏足夠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往往計劃做得很好,但是執行起來卻不是很順利,總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後天。這個時候就顯現出「今日事,今日畢」習慣的重要性了。

要想讓孩子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家長要根據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的特點,尋找機會讓孩子認識到做事拖拉的危害性,並讓孩子自己制定一個規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逐步提高孩子的意志力,讓他逐漸戰勝懶惰。

但是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需要一段時間的堅持,可能中途孩子會有意志力真正被打敗的時候,需要家長幫助他堅持原則,按規則辦事兒。孩子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完,即使做到半夜也要等他把事情做完後才允許睡覺。讓孩子明白,明天要想早點休息,就要早點把該做的事情做完。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意志和自控力,讓孩子的行為最終進入「具備自控能力--增強意志力--增強效率--提高的良性循環中」。

父母要明白,在中學階段多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孩子就會比同齡人更優秀一點。雖然這個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作為父母就要從現在開始,從細節入手,逐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這些好習慣不僅可以讓孩子順利度過初中三年,也將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種資本。好習慣的養成貴在堅持,讓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