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歷史」:睢陽之戰——慘烈到人吃人的程度

蘭生而芳 發佈 2022-11-26T09:28:49.531765+00:00

睢陽之戰是唐代安史之亂時期的一場著名戰役,又稱睢陽保衛戰。

睢陽之戰是唐代安史之亂時期的一場著名戰役,又稱睢陽保衛戰。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役非常多,比如破釜沉舟之巨鹿之戰、紙上談兵之長平之戰,比如保住了華夏文化核心並使之從「五胡亂華」廢墟上重新崛起的淝水之戰,再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赤壁之戰、官渡之戰等等,而睢陽之戰之所以有名,完全是因為睢陽之戰打的相當地艱苦、慘烈,最後甚至到了人吃人的程度。

睢陽,位於今河南商丘,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相傳三皇之首燧人氏在這裡發明了鑽木取火,因此睢陽被譽為「中國火文化之鄉」。唐天寶元年(742年)置睢陽郡,為大唐「十望州」之一。

睢陽地理位置相當重要,位於江淮地區與大唐都城長安、洛陽之間,扼守睢陽渠(大運河的汴河河段)中部,實為大唐中原腹地的重鎮要塞。江淮地區乃魚米之鄉,是大唐朝廷稅賦的支撐和根基;睢陽渠是大唐平叛叛軍運輸糧草賦稅的動脈,可以說,無睢陽則無江淮,無江淮則無大唐,睢陽城的安危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大唐王朝的安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名臣張巡起兵守衛雍丘,後率領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陽與太守許遠,及部將姚誾、雷萬春、南霽雲、賈賁合在一起,共同率領約7000士兵抵抗叛軍。

757年,安祿山死後,其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共十幾萬人,進攻睢陽。面對強敵,張巡、許遠激勵將士固守,從早至午,接戰二十餘次,士氣不衰。許遠自以為才能不及張巡,推張巡為主帥,而自己負責籌集軍糧和戰爭物資。張巡任主帥後首先清除了內部叛將田秀榮,然後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將叛軍打得大敗而逃,並繳獲了大批車馬牛羊。張巡把這些戰利品都分給了將士,自己分毫不要。這次大捷之後,朝廷拜張巡為御史中丞,許遠為待御史,姚誾為吏部郎中。

到了當年七月,叛軍再次圍城。由於睢陽城遭受長期的圍堵,城中糧草嚴重缺乏,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飢了只好吃樹皮和紙,守軍也只剩千餘人,瘦弱得拉不開弓,而且外無救兵。叛軍了解情況後決定強攻睢陽,他們先用雲梯爬城。張巡命士兵用鉤杆將雲梯頂翻,隨即又從城上投火焚燒雲梯,這樣,叛軍用雲梯攻城就失敗了。之後,叛軍作了一番整頓,又用鉤車、木馬攻城,但當他們靠近城牆時,又被城上投下的石塊砸得七零八落。叛軍見狀停止攻城,又圍城挖壕,壕外再加築柵欄,以作長期圍困。這時城中守軍很多因飢餓而死去,留存又大多傷殘疲憊不堪。此時,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鎧甲弓箭上的皮子都被找來吃了,張巡無奈殺其愛妾,煮熟犒賞將士;許遠也殺其奴僮給士兵吃。吃完主帥的家人,然後再吃城中的老弱婦孺。睢陽城中戰前有戶口四萬,至城破僅剩四百活人,慘烈程度歷史罕見。

由於大唐朝廷中像臨淮節度使賀蘭進明、靈昌太守許叔冀等都持觀望態度,不肯救睢陽之圍。是年十月初九,睢陽城陷,張巡與許遠一起被俘。叛軍將領尹子琦以刀脅迫張巡投降,張巡不屈服。尹子琦又逼南霽雲投降,南霽雲未應聲。張巡呼叫:「南八,男兒一死而已,不能向不義的人投降!」南霽雲笑著說:「想有所作為啊,您是了解我的,怎麼敢不死!」張巡於是與許遠、南霽雲、姚誾、雷萬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張巡時年四十九歲。

扼守中原腹地的戰略要地,面對叛軍圍攻,守城兵力最多時不過區區七千人,面對十幾萬叛軍圍攻,堅守十個月之久,前後經歷四百餘次戰鬥,殲敵十二萬之眾,更讓人不忍的是最後竟慘烈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陽堅守10月之久,張巡、許遠真英雄也!正如後來的韓愈所評價的:「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睢陽之戰到底何以如此慘烈呢?睢陽城又何以守兵如此之少呢?說到底,這還是唐朝外強內弱的兵力部署造成的。唐朝的精銳部隊全都部署在了邊陲地區,握有重兵的十個節度使有九個在邊陲,唯一一個靠近內地的還是安祿山,所以當「安史之亂」爆發後,內地根本沒有兵力來進行平叛。兵力配置外強內弱,這是唐朝統治者犯下的一個致命錯誤,也是「睢陽之戰」慘烈到人吃人的最深層原因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朝代更替,歷史輪迴,唯英雄正氣永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