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何德旭:我國綠色金融仍處於探索階段,面臨著產品與服務創新不足、信息不對稱等挑戰

金融界 發佈 2022-11-26T13:50:05.484075+00:00

金融界11月25日消息 由金融界主辦的「2022綠色金融國際論壇」於11月25日盛大開幕。論壇以「守護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為主題,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為論壇提供學術支持。

金融界11月25日消息 由金融界主辦的「2022綠色金融國際論壇」於11月25日盛大開幕。論壇以「守護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為主題,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為論壇提供學術支持。來自銀行業協會、信託業協會、北京綠色金融協會、中華環保聯合會以及學界專家、金融機構領導、低碳轉型優秀企業等30餘位重量級嘉賓將蒞臨峰會,共同就綠色經濟、綠色金融、綠色投資、綠色產業等四大模塊的熱點問題展開探討。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

綠色金融作為一種支持經濟向綠色化轉型的金融制度安排,是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發展基金、綠色股票指數及相關產品、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關政策,對環境保護和環境改善、清潔能源(節能)、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領域的生產經營、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何德旭解釋,綠色金融本質上就是為實體經濟的綠色發展、綠色轉型提供融資支持與服務。

何德旭指出,近些年中國綠色金融的進展和成效非常明顯,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也在不斷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大力推動綠色金融發展,讓綠色金融支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何德旭表示,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我國目前已初步形成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託、碳金融產品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金融機構在綠色金融業務規模、業務類型、產品創新以及綠色金融能力建設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據介紹,商業銀行根據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發符合綠色經濟特點和需求的綠色金融產品,採取更加靈活的信貸政策,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業務模式、組織架構來支持綠色產業、綠色客戶的發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差異化的綠色金融競爭格局。年報顯示,2021年貸款增長最快的是綠色信貸。根據人民銀行相關數據,2022年6月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達到近20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增速創新高。

在我國資本市場上,綠色債券種類較多,具體包括綠色金融債、綠色公司債、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及綠色結構融資類工具等。2022年6月末,我國綠色債券存量規模達1.2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位,中國綠色金融市場對全球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提高。

保險方面,近幾年保險機構在綠色保險產品方面也進行了一些創新嘗試。2021年,保險業通過債券、股票、資管產品等方式投向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發展相關產業的金額累計達1萬億元左右。何德旭認為,保險機構的「綠色」意識明顯增強,深刻認識到了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對投資的影響,並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納入投資相關決策。

「雖然我國綠色金融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局,但畢竟發展時間不長,仍處於探索階段,還面臨著一系列和其他國家相同或相似的問題。比如我們綠色金融的產品和服務創新還不足,需要通過不斷的改革、創新來滿足綠色經濟發展和轉型的需要;我們的綠色企業、綠色產業以及相關行業的信息披露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的綠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風險;特別是,在數字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數位技術,把其優勢發揮出來支持綠色金融的高質量發展,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這裡面最核心和關鍵的問題就是要解決綠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何德旭直言,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在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些挑戰,需要我們去著力加以解決。

本文源自金融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