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溫度 | 車志雄:用新媒介為哈尼多聲部民歌的發揚插上翅膀

彩雲紅河谷 發佈 2022-11-26T21:54:00.376505+00:00

又一次在切龍中寨清晨的寧靜中醒來。出屋到村頭寨尾走走看看,晨霧還未散盡,空氣中略帶著絲絲涼意;而勤勞的村民,趕著鴨的、牽著牛的,陸續往村寨下面的梯田走去。


又一次在切龍中寨清晨的寧靜中醒來。出屋到村頭寨尾走走看看,晨霧還未散盡,空氣中略帶著絲絲涼意;而勤勞的村民,趕著鴨的、牽著牛的,陸續往村寨下面的梯田走去。像周邊的哈尼村寨一樣,切龍中寨的一天在清靜而忙碌中開始……



紅河縣阿扎河鄉普春村委會是哈尼族多聲部民歌的發源地,其中切龍中寨是多聲部民歌的重要傳承點。受到哈尼多聲部民歌獨特魅力的吸引,我到訪過切龍中寨好多次,一來二往中認識了哈尼多聲部民歌州級非遺傳承人車志雄。從他身上,我看到了哈尼多聲部民歌在新時代的良好傳承與發展。



「作為非遺傳承人, 我們不能用絕對靜止的眼光來看待非遺,而要結合多聲部民歌的自身特點和現實經濟文化發展要求,挖掘其新價值,賦予它新意義。」在車志雄看來,像他這一輩年輕傳承人的職責,不僅要用傳統的方式傳承多聲部民歌的文化精髓,而且要藉助新設備進行記錄、整理,通過新媒介擴大宣傳,讓它更好服務於群眾生活和地方發展。



據了解,車志雄自15歲起步入社會,到19歲時回到村子開始向父親系統學習多聲部民歌,從此便一直守望在家鄉,前行在多聲部民歌的傳承發展道路上。為了讓多聲部民歌的傳承發展與時俱進,2018年,他參加了由雲南鄉村之眼鄉土文化研究中心組織的「光影紅河——民族文化精準扶貧影像技能」培訓班。通過培訓掌握攝影技術後,他便回到村子開始用鏡頭記錄當地的民俗文化活動,包括多聲部民歌傳習活動。



「他們不僅教給我攝像技術,還提供影像設備。非常感謝鄉村之眼,幫助我在傳承發展多聲部民歌方面有了新技能。」車志雄激動地說:「藉助攝像機,我把我們日常研習的點滴記錄下來,一方面作為資料進行保存,另一方面分享到網上讓更多人了解多聲部。這對多聲部的傳承發展幫助很大。」



車志雄深知,現在深受年輕人追捧的交流、互動、共享網絡媒介是抖音與快手。於是,他註冊了個人抖音號,把日常研習過程中拍攝的一些短視頻傳上去分享。他上傳的視頻由於極具民族文化特色,點擊量從一開始的幾百一個慢慢到幾千一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截至目前,他的抖音號里共上傳了三十二個關於多聲部民歌的短視頻,累計獲贊十二餘萬個。



「短視頻通過抖音、快手等,傳播相當快。我覺得多聲部民歌的傳承發展要跟上時代步伐。接下來,在日常做好多聲部民歌傳習的基礎上,我會在視頻拍攝、製作方面多下功夫,再向年輕人學習抖音、快手的運營方式,給多聲部民歌的發揚插上翅膀。」車志雄介紹道。



值得一提的是,有了攝像機、抖音這些新設備、新媒介,不僅車志雄本人在發揚多聲部民歌方面有了更多鑽研勁兒,團隊裡的孩子們也更有了學習興趣與動力。一到周末,孩子們就從早到晚跟在車志雄身邊,學唱民歌、學跳舞,再一起錄製視頻、玩抖音,寓學於樂,其樂無窮。據車志雄介紹,平時來家中學習多聲部民歌說唱的孩子有二十來個,到了寒暑假就多達三十餘個。



夜幕降臨,四周的山昏暗了下來,切龍中寨也被昏暗的夜色溫柔地籠罩著。在昏暗中,車志雄的鄉土文化影像傳習館裡的燈光顯得格外亮,不時傳出人們的交流聲。切龍中寨的夜晚十分安靜,在安靜中孕育著民族非遺文化傳承發展的希望……




記者:李偉龍 通訊員:李旭東

編輯:李慶紅

責編:李景優

主編:陳勒偉

法律顧問:雲南謠光律師事務所 白軍嘎律師 13577304281;白居飛律師 1376937376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