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是大亂之後的大治,人口增加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演變圈套

無根樹花正孤 發佈 2022-11-27T19:15:46.467410+00:00

這種情況之下,中國人口增加已經是幾千年來不變的歷史規律了。17世紀是一個災難遍地,充滿殺戮的世紀,最開始的時候因為明王朝自身的內亂問題不斷滋生,小冰河氣候時代到來使得北方大地之上顆粒無收,農業絕收之後首要的保障應該是等著官方進行賑災,可明朝朝廷之中已經撥不出足夠的賑災銀子,就算是有賑災銀子撥款下來也被底層執行官吏貪腐的差不多了,所以明末的局面是「災民遍地,到處都是嗷嗷待哺之人」。

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朝代實際上就是明末清初天下大亂之後的大治。這種情況之下,中國人口增加已經是幾千年來不變的歷史規律了。人口變化之中的增加和減少,就算是聖人神仙也改變不了。

一百年來的人口消失

17世紀是一個災難遍地,充滿殺戮的世紀,最開始的時候因為明王朝自身的內亂問題不斷滋生,小冰河氣候時代到來使得北方大地之上顆粒無收,農業絕收之後首要的保障應該是等著官方進行賑災,可明朝朝廷之中已經撥不出足夠的賑災銀子,就算是有賑災銀子撥款下來也被底層執行官吏貪腐的差不多了,所以明末的局面是「災民遍地,到處都是嗷嗷待哺之人」。

這種明朝國內的情況本來就已經是十分難解決的事情了,更何況是到了恐怖絕倫的王朝末期。所以明朝末年王朝內部的亂局給了東北地區女真後裔滿洲人以機會,他們爭戰鬥於東北之地,對遼東和遼西以及朝鮮附屬進行瘋狂的掠奪,遼東地區的軍事防守進行不下去的時候,就造成了百萬平民的經濟大破產,一方面他們不願意生活在異族的統治之下,那是一種對於陌生種族的恐懼。

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的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滿洲人剛剛脫離原始社會不久,那種野蠻性質和未成形的國家狀態根本就是讓人不放心的。所以遼東百姓看到明朝朝廷守不住遼東土地的時候,最先想到的辦法就是逃離這裡。他們逃離到了河北之後又造成了當地人地矛盾的進一步增大,朝廷官方無法解決這幾十上百萬的流民問題,所以河北亂象進一步加重,與西北流民勾結起來,直接就有了後面的李自成滅明。

李自成滅明和對於地方百姓的殘殺也不少,清朝後來入關消滅李自成之後,更是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殺戮,為了滿洲貴族的圈地,經常要驅逐這些土地的原有主人,歷史之中對於這些情況一點都不缺乏記載,史書之中清清白白的寫著「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再加上張獻忠本人對於四川人口的禍害,所以明末一個和平盛世的局面就在這數十年的亂局之中不斷的增大,數千萬的人口消失在了崇禎到康熙這段時間之中是毋庸置疑的。

一百年來的人口增加

十九世紀的中國正是清朝統治的最後一個階段,按照封建王朝「壽命三百年」的基本情況來看,這個時候無論是中國歷史上一鼎盛強大著稱的在周秦還是漢唐,到了這個階段都已經走上了末世王朝的下坡路之中了。清朝依舊是屬於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序列之中,那麼王朝政治的計算情況自然也是逃脫不了這個歷史周期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歷史資料詳細完備」而著稱,這種修撰本國和前朝歷史的傳統從夏朝或者更為久遠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開始了。十九世紀時候中國人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根據清朝官方的統計,中國本土直接管轄範圍,不包括朝鮮、日本、琉球、安南等附屬國在內的話,嘉慶五年也就是公元1800年的時候,中國人口已經達到了3億人之多。

這個3億人到底有多少水分其實大家都不清楚,但中國人口在清朝破億或者接近3億則是國際史學界共同認可的一個成果,但更加讓人震撼的是,這3億人口的增加其實花費的時間只不過才100年而已,要知道嘉慶皇帝一百年前的康熙四十年(1701年) 那個時候中國全境人口只不過才2000多萬,一百年的時間之中,中國人口實現了接近15倍數的增加,這是何等的速度,中間又是何種神秘原因呢?

當下中國距離清朝和明朝是最近的一個時期,中國境內還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是出生在清朝末年,真實經歷了清朝的那個時代。而國內大環境之中也公布了許多清朝當年無法公布的歷史陳舊檔案,這些歷史資料之中提到了四川初年一位縣令管轄的範圍之內在連續經歷張獻忠和清軍之亂之後,全縣境內竟然只有區區900多人。

從大亂世到大治世的圈套

為什麼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代皇帝治理時代的中國不足以稱為盛世呢?僅僅從人口增加之上,這種人口增加速度應該是冠絕古今的啊!但實際上中國歷史上早期公認的盛世卻是只有一個時期,不是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康乾盛世,也不是漢朝的文景之治,更不是什麼遠在上古周朝的成康之治,而是唐玄宗年間的「開元盛世」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之中,嚴格標準意義上的盛世,只有那麼一個。

但為何康熙到乾隆這個階段被稱為盛世呢?其實是因為標準下降了,每個王朝都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盛世階段,這可以極大程度的增加自己國家歷史民族自信心,康熙到乾隆的這一百年之間,稱為「治世」到不是不可以的,因為每個王朝要長期延續下去,那必然會是有這麼一個治世階段的,如若沒有這個治世階段,那必定就是秦朝或者隋朝那種二世而亡的下場。

康熙、雍正、乾隆、三個君王統治時期當然是清朝從大亂之後的極大治理了,所以人口增加在這一百年來的安定情況之下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這就值得當時的中國人感恩嗎?筆者私自以為不敢苟同,其中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一百年中國人的生活水準下降了,而且是極大程度的下降,就江南地區的百姓經濟生活狀況來看,清朝的盛世階段敢和崇禎年間比嗎?崇禎年間都不敢比的話就更不用說明中葉的巔峰了。

一方面清朝的人口增加是因為這一百年來長期和平安定的局面造成的,所以當時的百姓生活在這個環境之中也是極大的感恩皇帝老爺給了自己一口安穩飯吃。但實際上時間是殺除記憶的最好方式,明末清初的人之所以反清復明,不是因為多麼高大上的精神追求,而是數千萬的百姓發現清朝代替明朝之後,自己的生活狀態反而大不如從前,所以他們要捍衛自己的利益。但無奈的是,雍正乾隆人口繁衍兩三代之後,這段記憶已經被普羅大眾給忘卻了。

康雍乾三朝人口增加

普羅大眾到了雍正和乾隆這個年代的時候,已經極少有對明朝有印象的人了,因為那個時候中國人的壽命普遍只有五六十歲那麼長,從明朝出生,並且生長到足以記事年紀階段的人都已經在時間長河之中死光了。所以即使是八九十歲的老者,見證的也只是明末清初的亂世局面而已,亂世局面之中吃不到一口飯,到處都的易子而食,相比較乾隆年間,當然是現在有一口飯吃好啊!

一百年的時間之中人口增加了十幾倍,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自盤古開天地記事以來對於「節制生育」從來就沒有什麼概念,大家追求的都是多子多福,從來沒有誰覺得自己子孫後代是越少越好的。但這種希望子孫無限增大的心理卻是現實支撐不了,數千年以來到清朝階段,生產力發展的進步是很小的,甚至在清朝還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倒退。

明末清初亂世局面的真正結束要從康熙平定吳三桂之亂之後算起,那個時候是國家大治理的一個開始,人口相比較崇禎年間來說,減少了一倍多不止,當時中國境內無論南北,突然之間空出來了許多荒地,官府只需要按照秦朝流傳下來的辦法「均田分地」就足以使得人人有地可種,只要保證人人有地可種這種狀態持續十年左右的時間,那一個治世階段不久到來了嗎?

而康熙皇帝本人壽命較長,統治時間也隨之較長,後面的繼承者雍正皇帝更是一門心思締造公平,所以清初百姓一度出現了明朝滅亡之後所沒有的安居樂業局面,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所以史書之中和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對於當世都是稱讚不已,認為這就是黃金時代,但後來人口不斷增加,官員的辦事效率卻反而不如開國初期,生活水平自然也就降低了,到十九世紀的時候,清朝官府有救世之心卻無救世之力,所以天災人禍一起發作,亂世就此來臨。

結語

一直以來,總結近代史教訓的時候,我們總是說當時中國面對的是「三千年來未又之變局」。我們沒有辦法阻止西方科學和機械的到來,但我們當時只要是大膽的接受西方近代化,實際上也是可以化禍為福的,可惜且可恨的是,我們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財稍微有人認識起來,同治光緒年間的變革已經很晚了,中國再也不能從大亂到大治了

如若當初從康乾時代就開始這個計劃該有多好,最不濟從道光咸豐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之後覺醒也好啊!因為當初人放不下天朝上國的面子去學習西方,所以有了近百年的沉淪屈辱,而康乾之治之中所謂的盛世人口增加也只不過是幾千來從大亂到大治的演變圈套,相同階段的盛世,清朝超越前代幾何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