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打永輝,結果可能會像京東打蘇寧一樣

莊裏務實哥 發佈 2022-11-28T07:00:35.821488+00:00

雖然老鄉見老鄉,但也是打你沒商量。我22日在永輝的一個生鮮訂單,預約第二天下午送達,結果兩天都沒送過來,只好取消,退款瞬間到帳。

——都是降維打擊。

有意思的是,美團王興和永輝老闆張軒松都是老鄉,京東劉強東和蘇寧老闆張近東也都是老鄉。

雖然老鄉見老鄉,但也是打你沒商量。人類社會發展趨勢是不因個人意志而發生轉移。

疫情之下,美團線上買菜可能是履約能力最強、確定性最高的,尤其在北京。(可能在上海是拼多多或餓了麼)。

我22日在永輝的一個生鮮訂單,預約第二天下午送達,結果兩天都沒送過來,只好取消,退款瞬間到帳。

接著在美團買菜下了訂單,同樣預約第二天下午送達,只是比預約時間晚了半個小時。

2021年三季報的一個數據,「永輝生活」自營到家業務已覆蓋 962家門店,日均單量27.1萬單——平均每店每天280個左右的訂單。

即使一年後的今天實現了15%的增長,單店日訂單也不過300個。而看這兩天北京、重慶的疫情,都一下出現了大面積配送延遲、無法送達的情況,後面如何做大?

在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確定性的選擇才能給人帶來更多的安全感。

美團的算法,和五六百萬規模的不斷流動地面配送部隊,是它的核心。

這些都是科技與狠活,而且不是三五年的時間就能搞起來的。搞這些錢雖然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需要強大的鈔能力,但錢已不是最核核心最關鍵的了。

當年蘇寧張近東就是對線上和線下的認知出現了錯誤,他說,不就是比著我們多了個網站嗎?但他沒有意識到整個的底層邏輯完全是不一樣的。

對於3C(家電、手機、電子產品),線上(電商)和線下(展銷一體的商場)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邏輯。

用戶對3c要求的是品質、正品,這決定了除了平台自營和品牌自營,其他類型的商家很難賣貨,天貓也開始有了天貓自營(貓享)。蘇寧在天貓證明了,傳統大賣場模式的在平台也很難生存。

錯過了電商這一波,再加上又錯過移動網際網路這一波,蘇寧徹底被時代拋棄了。

而現在永輝、大潤發等傳統商超,它們可能想想是挺好搞的:

用戶在手機上下單後,系統自動接單,自動分配給店裡的揀貨員,揀貨員拎著個購物筐直接去貨架上取貨,裝進購物袋裡系好放在配送貨架上,等著配送員自己來取不就完了嗎?這有什麼難的。

3C和快消、生鮮,同樣是做線上做電商,又完全是三個不同的邏輯,即,不能用做3c的邏輯去做電商。

而現在的商超們相信漸漸也會發現,快消和生鮮雖然都是「日用品「,但如果做線上也是兩個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邏輯。你不能用做百貨的邏輯去做生鮮電商。

起碼在終端分揀,一個完全可以自動化,一個必須完全依賴人工。

早期電商(淘寶)和線上支付(支付寶)最大功勞,用網際網路屬於講叫教育用戶,邏輯上講是重構信任的過程,你從一個沒有見到面的人那裡買東西而且是提前把款打過去。

現在人們覺得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但也只是對現在年輕人。我們80,90後的父母那一代其實還有很多不放心,尤其家在農村的父母。

淘寶開始最早的服裝這個品類。因為當時的現實條件和基礎設施根本不適合其他品類。線上購物、支付是社會發展不可抗拒的趨勢,況且在國內對實體店造成衝擊還多了一種比電商更厲害的因素,高地價帶來的高房租。

電商帶動的起來的快遞,讓品類最終得到了急劇擴大,萬物都可以在網上買。就像沒有外賣崛起帶起來的五六百萬的即時配送,這個規模龐大的地面部隊,就不會有今天的生鮮。

即時配送和普通快遞,終端都分別有著五六百萬的騎手、小哥,但他們又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邏輯。

生鮮用戶要的新鮮,本質是時效,數百萬的即時配送團隊讓生鮮迎來了風口。

京東雖然有高效強大的自營物流,但如果做生鮮配送也玩不轉,它們仍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邏輯。

而且京東的品類單價高,但消費頻次低。這決定了什麼?如果不去擴展品類,它的配送力量會大量閒余。

同樣只做生鮮電商的每日優鮮、叮咚也是如此,終端配送始終有大量的冗餘。

美團這種,飯點時送飯,過了飯點的時候送菜,送下午茶、鮮花、送藥。讓大量終端配送員始終有活干,有收入。

通過算法,不但能及時調配大量的運力,也讓配送員在收入、效率、安全等方面達到一個平衡。

不僅是配送,逛過多家永輝和盒馬,看著他們的揀貨員現在還是拿著單子、掃碼機器、購物袋在那麼大的商場那麼多的貨架之間跑來跑去揀貨,就知道他們輸了。

永輝、大潤發傳統的商超做線上,根本應付不了大規模的爆單。一個上萬平米的門店一天如果超過上千單就陷入混亂,暈頭轉向。美團它們這種一個1000多平米的前置倉,每天可以接幾千的單子是正常水平。

傳統商超目前從分揀到配送這個系統非常脆弱,訂單稍微增加就會爆單。而對美團這種每天應付百萬級的即時訂單的系統和算法,單店出現數千級的增長時,都綽綽有餘。

因為外賣對時效的要求,送外賣的收入肯定要比生鮮高,但美團可以優化算法,讓更多的配送員不一定非要在飯點的時候搶著去送飯。

周六日時候點外賣的數量也會比工作日大量減少,但生鮮的訂單會大量增加,調配大量的終端去送生鮮。

以前不是飯點的時候,在有的大型商場樓下、附近會看到幾十幾百的外賣員休息、閒坐,隨著即時配送的商品不斷拓展,現在基本沒有了這種情況。

如前文所說,搞算法和數百萬人的即時配送團隊,錢已經不是核心因素,一個算法模型的建立、驗證,就需要幾年的時間。無論傳統的商超,還是現在京東、淘寶這樣大的網際網路平台,目前都沒有這樣的能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