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華院士:安化黑茶保健功效研究(三)從邊銷茶到品牌化

周軼養生茶 發佈 2022-11-28T12:20:08.850597+00:00

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聘請江南鎮邊江村劉家後人進廠帶徒傳藝,使工人掌握了千兩茶的加工工藝,亦使白沙溪茶廠成為獨家掌握千兩茶加工技術的廠家。

一、安化黑茶與邊銷茶發展

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聘請江南鎮邊江村劉家後人進廠帶徒傳藝,使工人掌握了千兩茶的加工工藝,亦使白沙溪茶廠成為獨家掌握千兩茶加工技術的廠家。從1950年開始,湖南開始探索試製茯磚茶。1953年,在武漢大學生物系教授的指導下,中國茶業公司安化磚茶廠(現白沙溪茶廠)經過反覆摸索和實驗,成功試製出富含「金花」的茯磚茶,結束了安化不能加工茯磚茶的歷史。

1958年是安化黑茶發展史上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安化第二茶廠(現白沙溪茶廠)使用機械壓制茯磚茶獲得成功,結束了幾百年來茯磚茶只能靠手工築制的歷史,為茯磚茶的機械化、規模化生產創造了條件。同年,政府下令取消陝西咸陽人民磚茶廠,將茯磚茶邊銷定點生產任務全部交由湖南承擔。安化第二茶廠黑茶車間主體搬遷至益陽大渡口進行擴建,改名為湖南省益陽茶廠,專門從事茯磚茶生產,並全面實行機械壓制,設計能力為年產5 000 t,成為國家邊銷茶重點企業。

當時,仍留在安化的白沙溪黑茶精製車間(隸屬搬遷建立的湖南省益陽茶廠),以生產花卷、天尖、貢尖茶為主,後來恢復為獨立的白沙溪茶廠。當年,白沙溪黑茶精製車間為改變花卷茶踩制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的狀況,將花卷茶改為磚形並試用機器壓制,投入批量生產,因為這種茶源於花卷茶,且磚面壓有花紋故稱為花磚茶。隨著花磚茶壓製成功,花卷茶(千兩茶)從此停產,直到20世紀80—90年代根據市場需求陸續恢復小批量生產。

二、計劃定點與湖南邊銷黑茶生產

邊銷茶是新疆、內蒙、西藏、甘肅、青海、寧夏等地的生活必需品,黨中央國務院對保障邊銷茶的供應向來十分重視,長期把邊銷茶列為指令性計劃商品管理,一直對其實行「定點生產、計劃調撥、歸口經營、保障供應」的政策。湖南省先後有湖南白沙溪茶廠、益陽茶廠等10多家企業獲得邊銷茶定點生產資格。20世紀90年代,湖南省邊銷茶每年收購黑毛茶原料達2.5萬t,按計劃生產調撥成品磚茶出省達2萬t以上,出口4 000多t,占全國邊銷茶的一半以上。


三、安化黑茶產業的品牌化發展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黑茶在內地市場的市場空間與消費潛力不斷凸顯,安化黑茶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2006年,益陽市和安化縣兩級政府決定全力打造具有悠久產銷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黑茶產業,培育「安化黑茶」區域公用品牌,相繼成立了市、縣兩級茶葉協會,制訂了產業發展規劃,形成了省市縣三級聯動、政產學研商協同的黑茶產業發展推進機制,形成了安化黑茶產業發展強大的推動力,在協力打造安化黑茶區域公用品牌的同時,培育龍頭企業集群。

以湖南農業大學茶學團隊「黑茶與健康」研究成果為市場消費驅動力,科技與文化融合,協同推進安化黑茶的消費空間與消費群體拓展,實現從單一邊銷向內銷、外形、邊銷協同發展的市場格局;在湖南省重大科技專項等創新成果的支撐下,實施安化黑茶生產加工的清潔化、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及安化黑茶產品的方便化、高檔化、功能化、時尚化。

通過15年的持續高速發展,安化縣茶園面積從2006年的5 700 hm²發展到2021年的2.33萬hm²;黑茶產量從2006年的3 902 t發展到2020年的7.5萬 t。

2006—2020年安化茶園面積與黑茶產量

茶產業綜合規模從2006年的不足6億元,發展到2020年的220多億元;茶葉稅收2006年不足50萬元,2018年達近年最高值 3.2 億元,成為中國茶葉稅收第一縣。

2009—2020年安化茶產業綜合規模與稅收情況

2017年,安化黑茶入選中國茶葉十大區域公用品牌,成為湖南茶業的響亮名片;2019年安化縣位居全國茶葉百強縣第一名,黑茶產業成為安化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第一產業。

本文節選自《中國茶葉》2022年第11期,P1-7,《安化黑茶產業發展歷史、現狀與趨勢》,作者:劉仲華,施兆鵬,肖力爭,朱海燕,蔣躍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