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民俗】農業生產習俗之主要農具(一)

盛世永昌 發佈 2022-11-28T16:51:09.878576+00:00

杴有鐵製和木製之分,鐵杴,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農具之一,挖土培埂,翻耕整地,幾乎達到無所不用的地步。大鐵杴是一種鐵匠打制的較為厚重的供專門用來挖土的農具,用時要在腳上綁上木製踏板,以增大壓強。木杴,供揚糞或打麥場之用。钁頭多用於刨挖堅硬的土地。如平整土地,植樹造林時多用钁頭。

杴有鐵製和木製之分,鐵杴,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農具之一,挖土培埂,翻耕整地,幾乎達到無所不用的地步。大鐵杴是一種鐵匠打制的較為厚重的供專門用來挖土的農具,用時要在腳上綁上木製踏板,以增大壓強。木杴,供揚糞或打麥場之用。

钁頭多用於刨挖堅硬的土地。如平整土地,植樹造林時多用钁頭。

鋤是用於鋤草、鬆土或播種開溝的一種工具。

鏟是用於鋤草、鬆土。

鐮刀主要的收割工具,使用頻率僅次於鐵杴。但隨著收割機的推廣使用,鐮刀也逐漸退出了農業勞動。

杈最初是木製,一般在橫木上置木齒四枚,柄五尺許。後推廣鐵製的方便快捷,經久耐用。用於揚場,起場和收拾麥草。

榔頭是用長約尺許,直徑約十五公分的圓柱體榆木,在側面鑿孔,置五尺許長木柄做成。主要用來砸打土塊。

耙(讀pā) 小範圍菜果園、地頭平整土地用,一般在橫木上置鐵齒數枚,柄丈許。

犁由犁配、犁鏵、犁杆、扶手、檔杆組成。為最古老的耕播工具。上世紀70、80年代部分農戶仍有使用。「二牛抬槓」所指的犁正是這一種,後來又出現了釤地犁,可有一驢、騾或馬來耕田。現這些犁都基本上退出了農業耕種的舞台。

耙(讀bā) 長方形,長一丈二尺,寬2.5尺。桯(ting,即上下兩條長橫木)四寸見方,鑿齒孔一排,孔內納硬木製耙齒,上下耙齒錯開,操作時壓上重物,由牲畜牽引,用於春耕和秋季保墒。後又出現了鐵製的耙,形式跟木製的 一樣,現仍使用於農業生產。

耱木製框架,上置耱條。耱條多用柳條或皂條編成,操作時,人立耱上,一手執鞭驅使役畜,一手拉韁繩掌握方向,同時兩腳一輕一重踏壓,耱便左右晃動,以求碎土均勻。多用於春耕。

滾子石頭製成,長約六、七尺,截面直徑約尺二,形狀有圓柱或六凌柱體的。兩頭鑿洞,安裝木製「滾臍」,套上木製「勃架」,由牲畜牽引,主要用來打場或春秋鎮壓保墒。後來也出現了鐵製的磙子,用厚鐵皮焊接而成,空心,六稜柱體,裡面裝些沙石以增加重量,利於打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