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區Ⅱ區Ⅲ區Ⅳ區,迷宮般結構的西電主樓,你可知它的前世今生?

西電記憶 發佈 2022-11-28T18:16:41.399607+00:00

編者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老校區里,矗立著一座歷史悠久的建築,它誕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時光荏苒,歲月在它的身影上留下了斑駁的痕跡,而它也作為記錄者,向世人珍藏著時光故事。

編者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老校區里,矗立著一座歷史悠久的建築,它誕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時光荏苒,歲月在它的身影上留下了斑駁的痕跡,而它也作為記錄者,向世人珍藏著時光故事。它是歷史的親歷者,也是歷史的訴說者,更是時代的見證者。2016年,主樓作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唯一建築體,被錄入「西安市優秀近現代建築第一批保護名錄」,成為西安市首批受保護的近現代建築之一。

不凡的誕生使命

六十載風風雨雨,矗立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老校區的這棟蘇聯風格的建築,依舊煥發著勃勃的生機,承載著一代代西電人的回憶,它就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主樓。

主樓的誕生,緣於歷史的契機。上個世紀50年代,百廢待興之下的新中國,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西北地區作為戰略大後方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從工業分布更加適合鞏固國防建設的需要出發,將關係國家發展的重要工廠、企業和眾多有實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遷往西部,建設軍工基地、發展西北工業。1955年5月20日,中央軍委下達指示,要求學校暫停由張家口遷往北京的籌備工作,改於西安另覓新校址。

學校隨即重擬搬遷計劃,由時任訓練部副部長兼軍事戰術教授會主任崔仲民、蘇聯顧問哈莫羅夫、通信教授會副主任康新組成考察組,趕赴西安考察新校址。

為響應國家儘快實現西遷的號召、縮短新校區建設周期,學校還決定,新校區主樓建設直接採用蘇聯軍校列寧格勒紅旗通信學院的設計圖紙,按照軍用標準修建教學主樓。由此,一幢運行至今的建築,在悄然孕育。

1956年8月,北校區主樓破土動工。懷抱著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偉大理想,老一輩西電師生義無反顧地來到西安,開啟了紮根西部育人育才的新征程。

學院搬遷到西安時,雖然建築主體已修好,但操場尚沒有平整,道路也未修建,建築物附近都是土堆及建築垃圾,不少教學設備還沒有全部安裝好,故全院師生開始了繁重的建院勞動。

大家同甘共苦團結協作,使工地成了帶作風,傳思想,鍛鍊意志的課堂。經過短短20天的勞動,到9月,學院面貌有了較大改觀,幾條主幹水泥路已修好,設備安裝完畢,大樓周圍平整了,9月1日按時上課,在古城西安又開始了新的征程。

1958年竣工後,主樓與東大樓等四座教學建築一起成為了當時西安地區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蘇聯風格建築。

宏偉的建築構型

這張手繪圖出自一份1957年2月的施工組織設計檔案,它清晰地勾勒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校區主樓的外形特徵:共計六層的主樓高大雄宏、線條簡潔,其左右兩側對稱設有四層高的配樓,整個建築群蜿蜒曲折,從高空中鳥瞰,宛如一架翱翔在藍天中的戰鬥機。整個樓體呈現出莊重沉穩的主基調,洋溢著濃厚的俄羅斯氣息。

同其他建築一樣,矗立在西電校園內的教學主樓也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由於建築圖紙來自蘇聯軍校,當時建築的使用者也是西軍電,所以主樓使用的磚,也是當時最好的加厚鋼磚,防坦克撞,防榴彈炮,牆體最薄處也有40公分。

走在主樓的過道有一種迷向的感覺,這是為了防近戰所設計的。那一扇扇紅色的大木門防火防潮,扔顆手雷門也一點事沒有。1958年中國有電梯的地方屈指可數,西電就有,直通電教六樓。

1956年8月,北校區主樓破土動工時,當時的施工組織設計檔案在工程特點一欄清晰地寫到:「該單位工程對我公司及至西安市來說也是比較大的建築樓,總長計294.62m,深126.46m,高29.55m,周長1248m……任務緊、時間短,物資供應困難……技術設計部門離施工地點很遠,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西安,以至施工技術上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處理……」《通訊學院大樓砌體工程的情況介紹》《完成生產任務採取措施》等文件也反覆提到,「大樓的面積大,結構複雜,技術要求嚴格……」「任務的新穎、巨大、繁重,工期的緊迫,技術的複雜,施工質量要求高,我們為了完成這樣的光榮任務,就必須依靠我們從事建築工作者、全體勞動人們去努力創造……」不難想像,北校區主樓在建造之初曾遇到多少曲折坎坷。

神秘的「五樓會戰」

主樓的意義,遠不止他幾乎於共和國同歲的年齡,在它建成之後,一場在學校科研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五樓會戰」在主樓悄然打響。為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科技獨立自強,悄然奮鬥著。

1959-1961年,畢德顯、陳太一、蔡希堯、葉尚輝、徐越彥、吳鳳高、丁鷺飛等一批優秀的雷達、通信、計算機、天線專家和骨幹力量集聚於主樓五樓科學研究室,瞄準科技前沿及國防急需裝備,開啟了早期重大科研項目有組織攻關,科研人員總數達百人。

除了畢德顯等學校教師,還有30餘名進行本科畢業設計的學生參加了科研工作,集中攻克電子方面的課題。這為後期共和國國防科技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如今,六十載的時光已經悄然過去,五樓也恢復了寧靜,但根據當時參與教師的回憶,我們仍然能感受到當時的氣氛。當時的主樓,在五樓仍剩餘一些空房間,因此學校教師,國防部五院二分院,還有哈軍工的專家,就利用這些房間,在五樓組成了科研團隊,由學校科研部專門負責。

這些科研項目在當時仍是共和國的高度機密項目,因此具有極高的工作保密性,有士兵把守著通往五樓的樓梯,只有通過了嚴格的政治審查,才發放特別通行證。因此全校大多數的師生都無法登上五樓。這讓五樓科研具有很強的神秘色彩。

六十年的時光,當年的小伙子現也兩鬢斑白。時光雖過,但熱情不減,參與教師劉增基回憶起五樓的科研,仍歷歷在目。全體科研人員為了國防科技的進步,將全身心和巨大的熱情,都投入在了五樓。

每至夜晚降臨,與星光熠熠的夜空相伴的,還有五樓的燈火通明。「因為流星余跡的數目在早晨比較多,所以我們當時是夜裡工作,最多的時間是夜裡一點到早晨八點。」劉增基教授回憶道。

在大家全身心的投入中,雖經費緊缺,但全體科研人員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成功研製出了以我國第一套流星余跡通信系統為代表的大量科研成果,填補了國內技術諸多空白,連續創造了我國電子與信息技術領域的多個第一,為新中國科技進步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彭德懷、葉劍英、謝覺哉等領導人都曾到此視察。

學校也在此期間被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無數人才將領從此走出,成果卓著,開闢了我國IT學科的先河,「西軍電」之名自此蜚聲海內外。

如今的西電坐標

走過六十載的古老建築,不僅見證著無數大國利器的誕生,也承載著學生課間的歡聲笑語,作為承載著西電記憶的重要地標建築,主樓不僅是無數西電人的精神家園,更是西電忠心向黨,為人民服務的寫照。

在這六十幾年期間,主樓絲毫沒有歲月的痕跡,只在2014年10月進行過一次大的維修。據工作人員的回憶,即使在2008年5月12日震後檢查也沒有出現一點毛病。

據工人分析,由於當時採用的是蘇式標準,與現行國標相比,用料更為紮實,工程量巨大,很難想像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如此雄偉的建築,維修後的主樓拂去歷史的塵埃,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師生面前,為師生提供了更好的辦公、學習環境。

在西電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西電學子秉承「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優良作風,在主樓學習、成長。主樓也見證著一代又一代西電人為了強國夢、西電夢、我的夢風雨前行的奮鬥印跡。


來源:《嘹咋咧│西電這座軍用級建築進入西安首批近現代建築保護名錄》、《西電「築」定遇「建」你——歷史光影里的主樓》、《建築光影中的西電記憶》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