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不欲別人紀念,堅持拆掉老家房子,希望大家多去主席舊居

正一品歷史 發佈 2022-11-29T09:35:18.009378+00:00

時間很快來到1953年,這一年淮安縣委看著周總理曾生活過的老房子陷入沉思。事實上早在解放初,周總理舊居除了周總理誕生的那三間房子外,其他的房子就已經因為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

1949年10月1日,周恩來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

從成為總理的第一天,他就做好了將所有心血奉獻給新中國的準備。時間很快來到1953年,這一年淮安縣委看著周總理曾生活過的老房子陷入沉思。

周總理的舊居,得修

淮安縣委注意到,周總理舊居西邊宅院的三間堂屋牆壁搖搖欲墜。事實上早在解放初,周總理舊居除了周總理誕生的那三間房子外,其他的房子就已經因為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

當地百姓不止一次地寄信給淮安縣委,希望淮安縣委可以組織人好好修葺一下周總理舊居。

只不過之前一直沒有得到周總理的回應,淮安縣委不敢輕易動工。可如今那三間堂屋變成危房,總不能放任其情況繼續惡化。

所以淮安縣委在未請示周總理的情況下,對舊居西邊宅院的三間堂屋進行了較大的整修。這一整修,淮安百信無比高興,遠在中南海的周總理卻很生氣。

適逢淮安副縣長王汝祥進京述職,周總理見到王汝祥後很嚴肅地批評了王汝祥,為了避免淮安縣委再私自修繕舊居,周總理還特地寫下一封信,請王汝祥帶回淮安。這封信中明確寫著:

「我提出兩個請求:一是萬不要再拿這所房子作為紀念,引人參觀……二是如公家無別種需要,最好不要使原住這所房子的住戶遷移。」

不過可能是想到舊居年舊失修,並不怎麼適合住戶長期居住,如果有問題住戶肯定得搬出去,否則發生危險怎麼辦。所以周總理在信裡面叮囑淮安縣委,第二個請求「酌辦」,但第一個請求無論如何一定要答應。最後周總理還說:

「否則,我將不斷寫信請求,直到你們答應為止。」

可以說態度無比堅定了。

只不過話雖如此,淮安縣委後續還是在舊居需要修葺時,進行了相應修葺。這與周總理的主張相悖,所在周總理後來接見淮安縣委劉秉衡時,再一次就周家在淮安的舊居問題,對劉秉衡進行批評。

淮安縣委對此其實是有些委屈的,因為他們其實很想遵照周總理的囑託處理舊居,但淮安人民不允許,大有「縣委敢動總理舊居,我們就集體坐縣委門口」的氣勢。

幾經考慮後,淮安縣委將總理誕生和生活過的東邊宅院改成了縣委學習室和兒童圖書館,西邊宅院讓群眾住了進去。

同時,舊居的大門上,縣委還特地掛上了「私人住宅 謝絕參觀」的木牌,以保證像周總理曾請求的那樣,避免有人來參觀。

我覺得老房子,得拆

大概是關注周總理舊居的人實在太多,周總理擔心淮安縣委會偷偷修(畢竟以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所以在1973年11月下旬時,周總理又特意讓吳慶彤致電淮安縣委辦公室。

他在此前信件提出的請求基礎上,添加了一條:房子壞掉不准維修。對於周總理的多次請求,淮安縣委表示一定會認真執行,同時他們還將商量的結果,向國務院辦公室坐了匯報:

「一、不動員住在裡面的居民搬家;二、不維修房屋;三、縣委在幹部會上動員大家不組織、不帶領人們去參觀。」

周總理聽後很高興,連聲說「就該這樣做」。

這之後周總理仍然時不時會過問舊居的事情,得到的答案都是有認真執行總理的請求。不過在1974年8月,周總理從侄媳孫桂雲那裡知曉,雖然淮安縣委一直在盡力執行「三條」,但「外地人千方百計找上門來,實在沒有辦法。」

周總理思考了一會兒,問孫桂云:「我們將房子拆掉,你們搬個地方住可不可以?」那時候鄧穎超女士就在周總理身邊,她很支持周總理的這個想法:「拆遷吧,我們給錢。」

孫桂雲嘆了一口氣,而後對周總理說:

「拆遷房屋有點麻煩,得要政府批准,我們自己倒是怎麼都行,但拆遷這個實在自己不太好決定。」

周總理一向主張「個人家事不搞特殊化」,擅自拆遷舊居無疑會違反周總理的原則,他無奈地嘆了口氣:

「那你們就勸說勸說跑來參觀的人,我的舊居沒什麼好看的,大家可以多去瞻仰毛主席的舊居。」

孫桂雲回到家後,也確實一直在動員家人,勸說自發組織來周總理舊居紀念參觀的人們,但具體的效果並不好,很多人都樂樂呵呵地表示,毛主席舊居肯定要去看,周總理舊居也得看。

對於一生端方的周總理,全國百姓都無比愛戴,特別是從淮安當地同胞口中得知,周總理曾提出可將周家祖墳推平還耕時,他們更加感慨周總理一心為公。

周總理提議平祖墳還耕發生的時間比他提議拆掉舊居要早幾年,當時淮安一直在進行平墳還耕的工作,周總理知道後立即寫信提出:

「請將周家祖墳『採用深葬法了之』。」

只不過就像是百姓希望周總理的舊居可以保留下來一樣,他們堅決反對淮安縣委平掉周家祖墳,於是這件事就一直被擱置了下來。

可是讓淮安百姓沒有想到的是,周總理會在1965年,直接給自己的侄子布置任務,讓他發動家裡人將祖墳里的棺材就地深埋,不要影響地上的拖拉機耕種。

等百姓們發現的時候,周家祖墳那一片已經在周家人和淮安縣委的一起努力下,變成了耕地。

不光如此,這之後周總理還寄了70多元到淮安縣委,作為「勞動力工資和受損青苗的賠償費」,隨著這筆錢寄去的還有一封信,他為自己給大家造成的麻煩感到非常抱歉:

「個人家事,麻煩你們甚多。謹致謝意,順祝健康。」

周總理的舊居,要修

正是因為周總理一生都將國家和百姓放在第一位,他去世的消息傳出來後,百姓們無比悲痛。在古城淮安,百姓們自發組織起來,前往總理舊居臨時設立的令堂祭拜悼念。

周總理去世的第二年,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外籍華人以及國際友人,在周總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裡,紛紛來瞻仰周總理舊居。

他們看著破敗的舊居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通過各種渠道,發出「希望重修周總理舊居」的請願,甚至還有不少人捐款獻金。

強烈的民願讓淮安縣委下定決心:周總理舊居,要修!

1978年9月底,淮安縣委向江蘇省委提交了關於修復和開放周總理故居的報告,很快得到省委方面的批示。

這之後負責周總理舊居重修的工作人員四處走訪,收集了很多與周總理照片資料等,施工人員則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建築材料,重修周總理舊居。

1979年3月5日,周總理舊居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時至今日,你仍然可以在總理舊居內外,看到眾多中外來賓,懷著敬仰和尊重,透過建築,懷念這位「人民的好總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