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強國的埃及,為何迷失了方向?

執着的鉛筆v 發佈 2022-11-29T12:06:42.179385+00:00

正在火熱進行的卡達世界盃,不僅讓人們又一次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同時也讓世人見證了卡達的國富民強,身為曾經阿拉伯世界第一強國的埃及人看過這樣的景象不知作何感想,作為曾經影響力橫跨北非,西亞乃至全世界的區域大國為何會沒有跟上世界發展的浪潮,是什麼原因讓埃及人迷失了方向呢?

正在火熱進行的卡達世界盃,不僅讓人們又一次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同時也讓世人見證了卡達的國富民強,身為曾經阿拉伯世界第一強國的埃及人看過這樣的景象不知作何感想,作為曾經影響力橫跨北非,西亞乃至全世界的區域大國為何會沒有跟上世界發展的浪潮,是什麼原因讓埃及人迷失了方向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這個金字塔之國。

地理位置

埃及所處的地理位置極其優越,它地跨亞、非兩洲,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國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北臨地中海,南與蘇丹交界,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西與利比亞為鄰。海岸線長約2900公里。尼羅河縱貫南北,在埃及境內長1530公里。境內有世界上最繁忙的黃金水道——蘇伊士運河通航。運河全長190公里,溝通了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經地中海和蘇伊士運河與印度洋和太平洋連接起來,把從歐洲到印度洋、太平洋的航程縮短了9000公里。

歷史背景

是世界僅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埃及歷史就是一部屈辱史、被侵略史、被統治史、埃及在歷史上先後被波斯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統治過,後來,又被奧斯曼帝國兼併,在近代先後成為法國、英國的殖民地。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1953年6月18日,成立埃及共和國。

經濟發展

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經濟體,屬開放型市場經濟,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體系。服務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55%,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石油天然氣、旅遊、僑匯和蘇伊士運河是四大外匯收入來源。

作為地區旅遊大國,埃及擁有眾多的旅遊勝地,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當前正值夏季旅遊旺季,到訪埃及的國際遊客數量顯著增多。埃及旅遊部門認為,目前旅遊收入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旅遊業加速恢復將有力促進其他相關產業復甦。

文化

厚重的歷史,造就了絢麗多彩的文化,因此埃及古文化一直聞名全球,並使得一批又一批的金字塔愛好者前往這個國家朝聖。埃及有著1億多人口,並且把伊斯蘭教定為國家層次的宗教,所以埃及的宗教文化之風是非常的鼎盛。

面臨的問題

作為阿拉伯世界中發展較早的國家,埃及的成敗對於中東地區的興衰舉足輕重,但是擁有戰略通道蘇伊士運河,以及豐富的石油和水源,埃及在冷戰結束後一蹶不振,這其中主要有幾方面的問題沒有解決好。

人口和貧苦:

過去30年,埃及的人口出現爆炸式的增長。1990年埃及總人口5600萬,2001年埃及人口突破了7000萬,現在,埃及人口已突破了一個億,是非洲第三個人口過億的國家,僅次於奈及利亞、衣索比亞。

貧富差距極大。富人區和窮人區的景象天差地別。窮人擁擠在隨處可見的爛尾樓中。據埃及官方數據統計,有2600萬人居住在非正規居住區,其中150萬人居住在墓地,危房數量比重達70%,其中不安全貧民窟達252個,居民人數為100萬。

經濟結構:

埃及經濟發展較早卻沒有形成完成的工業基礎,即使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輕工業,也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在東亞產品鏈轉移的過程中也沒有進行承接。經濟單靠旅遊和石油的收入,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比較差。同時沒有辦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阿拉伯之春:

2010年12月17日,突尼西亞一位青年在街頭售賣貨物,遭到執法人員的粗暴對待,自焚身亡,引發突尼西亞多個城市爆發了示威遊行。隨後,「民主化」浪潮席捲部分伊斯蘭國家,埃及在浪潮中首當其衝,2011年2月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在辭去了總統職務,將權力移交給部隊最高委員會。隨後穆斯林兄弟會出身的穆穆爾西當選總統,穆爾西當政為了削弱軍方的力量,開始修改新憲法,新憲法被認為賦予總統極大權力,引起埃及國內廣泛不滿,之後塞西領導軍方罷黜前總統穆爾西,軍人出身的塞西當政至今,2011年初以來的埃及深受阿拉伯之春的印象局勢持續動盪,國民經濟造成嚴重衝擊。讓本來就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

十年多來,「阿拉伯之春」未能綻放出燦爛的花朵,更談不上收穫成熟的果實,而且其令人困惑的迷霧卻更加深重。

宗教勢力:

在阿拉伯之春的過程中穆斯林兄弟會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們把這次運動叫做革命,穆斯林兄弟會是一個以伊斯蘭遜尼派傳統為主而形成的宗教與政治團體。目的是現代社會復興伊斯蘭教,建立伊斯蘭國家,實施伊斯蘭教法。

穆巴拉克下台後,穆斯林兄弟會組建自由和正義黨,參與埃及政壇角逐,最終自由和正義黨主席穆爾西當選埃及總統。雖然穆爾西下台被處死,穆斯林兄弟會定性為恐怖組織,但是他們在埃及甚至阿拉伯世界還有重要的印象,隨時準備著反撲。

軍人干政:

埃及政壇終究還是擺脫不了被軍事強人左右的命運。自1952年納賽爾領導「自由軍官組織」推翻腐朽的法魯克王朝,建立共和國之後,一共才出現了5位總統,其中納賽爾、薩達特、穆巴拉克、塞西都是軍人出身。唯一的民選總統穆爾西僅僅擔任了一年就被軍事政變所推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幾乎都被軍方所壟斷。軍方或者軍方背景的企業所創造產值大概能占到GDP的40%多。

地緣博弈:

埃及因為其特殊的身份,一直是大國博弈的焦點,同時埃及自身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軍隊,一直在中東這個火藥桶中扮演著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參加過中東戰爭,同時在世界上以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自己,同時世界大國關係也是反覆變化,此長期以來埃及都是美國和俄羅斯拉攏和爭取的對象。在中東戰爭時期,美國支持以色列,蘇聯支持埃及。但是隨著埃及同以色列簽署《戴維營協議》,埃及同以色列和美國的關係得到改善。

埃及在對外政策中需要在美國、俄羅斯以及歐洲國家之間保持平衡。冷戰結束後埃及這個「中東穩定器」的作用更被邊緣化。但是他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相比,它的外交渠道更豐富,並且在阿拉伯國家裡擁有比較強大的軍事威懾力,所以能調停一些阿拉伯內部以及阿拉伯世界對以色列、伊朗的矛盾。

埃及和鄰國蘇丹關係不錯,同時對利比亞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對於不相鄰的衣索比亞關係非常緊張。

衣索比亞控制尼羅河上游,埃及和蘇丹在下游,衣索比亞近年人口爆炸急需用水,準備建大壩,埃及強烈反應。由於國力不如埃及,一直不得行,前幾年埃及內亂,衣索比亞趁機通過了建設計劃,並且與下游的蘇丹達成協議共同對抗埃及瓜分尼羅河水,埃及已經發出了多次戰爭警告,儘管埃及政府堅稱致力於談判「沒人願意為此開戰。

結語:

所以總的來說,埃及如果想要成為地區強國或者恢復往日的榮光,有諸多問題亟需解決,人口爆炸問題,貧困問題,經濟結構問題,軍方干政問題,國外勢力的介入問題,以及各種極端勢力的滲透問題,所以,埃及要想真正地成為中東地區的霸主,還任重道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