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軍就要挺進非洲,旭烈兀坐擁戰略機遇期,為何丟失了敘利亞

齊文刀 發佈 2022-11-29T13:40:44.980386+00:00

1259年8月,「上帝之鞭」蒙哥莫名其妙死在重慶合川釣魚城下,這事至今也沒定論,有說是得了痢疾病死的,有說是中箭身亡,也有說被炮擊受傷而死,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走得非常突然,沒安排好繼承人。

從蒙古大軍攻占敘利亞開始,留給旭烈兀的時間窗口,其實只有兩年。

此後兩年的形勢劇變,蒙古帝國也從擴張走向了守成和衰敗。

要怪只怪,蒙哥死得太不是時候了。

1259年8月,「上帝之鞭」蒙哥莫名其妙死在重慶合川釣魚城下,這事至今也沒定論,有說是得了痢疾病死的,有說是中箭身亡,也有說被炮擊受傷而死,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走得非常突然,沒安排好繼承人。

此間詳情,可參見拙作:蒙哥身死釣魚城:橫掃歐亞的上帝之鞭,為何折在「弱宋」彈丸之地

到蒙哥死的時候,蒙古帝國仍然四面出擊大殺四方,戰事差不多是這樣的——

蒙哥二弟忽必烈,正率左翼軍和南宋在湖襄一線拉鋸,也就是《神鵰俠侶》裡描述的,艱苦卓絕的南宋襄陽保衛戰,金庸老爺子還安排楊過在襄陽城下,飛石擊死了蒙哥汗。其實蒙哥當時率中路軍在四川,原想拿下釣魚城後,順長江而下,和忽必烈及右翼軍兀良哈台,三軍會師,攻滅南宋。

三弟旭烈兀,統領了蒙古帝國的第三次西征,已經掃清了波斯的木剌夷國,滅亡了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攻陷巴格達後,處死了阿拉伯末代哈里發,正籌劃繼續向西攻打敘利亞。

幼弟阿里不哥,按照「幼子守灶」的傳統,留守帝國首都哈拉和林,打理老家的基本盤。

蒙哥死後不久,1259年9月,旭烈兀西征軍三路並進敘利亞,戰事摧枯拉朽,1260年1月攻陷北部重鎮阿勒頗,3月就進駐千年名城、今天的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最晚在6月,兵峰已經掃過今天巴勒斯坦的加沙一帶,眼瞅著,就要衝過蘇伊士地峽,去埃及看金字塔了。

因為古代交通不便加上戰事混亂,直到此時,蒙哥大汗的死訊才傳到西征軍前線。

按照蒙古傳統,旭烈兀不撤軍是不行的,因為必須回本土開忽里台大會,討論接班人問題。當年蒙古第二次西征,拔都大軍已經衝到波蘭和匈牙利,飲馬多瑙河、遠眺亞得里亞海了,大將速不台心心念念要打到大陸的盡頭去看一看,就因為窩闊台大汗突然去世,只好全體向後轉。拔都留下一部分人,在東歐建立金帳汗國,統治了羅斯240多年。

旭烈兀的形勢比當年拔都要好得多,因為第三次西征時,正是帝國的鼎盛時期,用李雲龍的話來說,八輩子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根據蒙哥大汗指示,從成吉思汗分給諸子、諸弟和諸侄的全部軍隊中,每10人中抽取2人,集合西征大軍,由三弟旭烈兀指揮,僅僅朮赤系的金帳汗國,就動員了朮赤長子斡爾答的兒子忽里、朮赤五子昔班的兒子巴剌罕、朮赤七子孫忽兒的兒子禿塔兒,以及忽里的三個兒子禿篾干、禿蠻、明罕,前後有6位宗王率部參戰。

後勤方面,預留哈拉和林與別失八里之間的唐努特山(今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唐努烏拉山)以西廣闊草原,供西征軍補給之用,為保證牧場質量,西征沿途所有牧場和山地封禁,禁止牧民放牧,駐守在西域、河中地區、呼羅珊等地的蒙古軍將本部領地騰出,讓開大道,保障西征軍順利推進,原屬大汗直屬領地的亞塞拜然木乾草原,守將拜住也領兵助戰,並把這一片牧區全交給旭烈兀使用。

僕從軍方面,當時歐洲的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已經失敗,地中海東岸很多基督教十字軍小國,為了打擊異教徒,更是為了自保,紛紛和蒙古人結盟,像小亞美尼亞國王海屯一世、喬治亞國王大衛二世等等,海屯一世還動員了女婿:安條克親王兼的黎波里伯爵波希蒙德六世,帶著幾千步兵,一萬多匹馬前來助陣。

所以後來有史學家推測,在攻占敘利亞之後,蒙古聯軍加上僕從國的部隊,總數可能在30萬以上。

套用一句中國成語,旭烈兀真心要打過尼羅河,絕對的「投鞭斷流」。

但是現在必須撤退,旭烈兀只能帶主力先走,留給先鋒大將怯的不花一支偏師,讓他繼續經略敘利亞。

關鍵是,這支偏師太「偏」了,數量大約只有1.5~2萬人,據推算,裡面最多只包含5000純正蒙古騎兵。

1260年6月,蒙古大軍撤退,7月份,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蘇丹庫突茲就下令,處死前來招降的蒙古使臣,還把頭顱高懸在開羅城門之上,集合部隊主動出擊,要來搶奪敘利亞。9月份,庫突茲的馬穆魯克大軍大約2~3萬人,和怯的不花所部大約1萬蒙古聯軍,在今天巴勒斯坦吉多納村附近的艾因賈魯,展開了決戰。

蒙古人以少敵多,卻非常勇猛,兩次衝散了馬穆魯克的隊伍,但蘇丹庫突茲高呼著「真主安拉」,親自下場督戰,兩次集結陣型頂住了。

關鍵時刻,雜牌軍不中用的事故又重演了,蒙古聯軍中的敘利亞霍姆斯城主、原阿尤布王朝的降將穆薩,率部臨陣脫逃,間接導致怯的不花麾下陣腳大亂,最終在敵軍優勢兵力的反衝下崩盤。怯的不花拒絕撤退,指揮殘兵繼續廝殺,力盡被俘。

馬穆魯克蘇丹庫突茲想要羞辱怯的不花,說道,雖然你征服了許多王朝,但現在,你被俘虜了。

怯的不花輕蔑地回應道——

你們不要為了片刻的勝利而陶醉!


當我的死訊傳給旭烈兀汗,

他的憤怒將像沸騰的大海,

從阿哲兒拜占(亞塞拜然)直到埃及的土地,

將被蒙古鐵蹄踏平。

……


我終生都是大汗的奴僕,

不像你們(靠謀殺先王上位),

你們都是弒君者!

庫突茲被打了臉,於是處死了怯的不花。

這時候旭烈兀在幹嘛?

他剛剛走到桃李寺,也就是今天伊朗的東亞塞拜然省省會大不里士,根本沒心思復仇,而是盯著遙遠的東方,準備下注。

這時的蒙古本土,四弟阿里不哥和二哥忽必烈,都說自己才是繼任的可汗,已經廝殺起來了。凡是遊牧帝國,越到後期內部矛盾就越激化,這場奪位之戰,是成吉思汗一統蒙古以來,黃金家族內部第一次,真刀真槍地自相殘殺。之前雖然也有朮赤和察合台、拔都和貴由、蒙哥和忽必烈

如果你去看《元史》,那當然會說,我世祖皇帝忽必烈稱汗在先,阿里不哥是大大的篡逆者,但在波斯史書里,卻說阿里不哥才是正統,而且稱汗在先。但當時談這些都沒用,就看誰的拳頭硬、勢力大,誰能給的籌碼更多。

無論如何,蒙古本土一地雞毛,旭烈兀回去也不大可能稱王稱霸,索性呆在大不里士不走了,向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派出了使者,待價而沽。

最終還是忽必烈給的餅更大,從阿姆河往西直到敘利亞,蒙古第三次西征打下的所有土地,連帶各處的大汗直屬領地,全都許給了旭烈兀。這就是日後伊爾汗國的雛形,因為主要疆域在波斯地區,又稱波斯汗國。

而且這個時候,阿里不哥連戰連敗,已經現了頹勢,於是老三旭烈兀明確表態支持二哥,站到忽必烈這邊。

然而,大伯朮赤系的金帳汗國,對此卻非常不滿,理由也很簡單,旭烈兀分了他們的蛋糕。

這其實也是一筆糊塗帳。

成吉思汗活著的時候分封諸子,把也兒的石河(今天的額爾齊斯河)以西,新打下的土地,都封給老大朮赤,蒙古二次西征,主要戰果就是在東歐地區,給朮赤系打出來一個金帳汗國。

所以三次西征的時候,朮赤系王公也是希望滿滿,因為他們認為,這次打下的,也是「西方的國土」,根據老祖宗的承諾,理所應當是我們的。前頭說了,西征軍里前後加入了6位朮赤系宗王——無利不起早,你以為他們流血廝殺為的是什麼?

尤其是外高加索地區,包括大不里士、篾剌合、哈馬丹、阿蘭等等地方,特別是亞塞拜然的木乾草原,土地肥美人口稠密,日後被稱為「上帝的後花園」,早就被金帳汗國惦記上了。

但是從窩闊台時期,這裡就是大汗直轄領地,先是由綽兒馬罕駐守,後來大將拜住接任,從來沒分封過,再後來為了西征大業,只是說奉蒙哥汗之命,騰出來給旭烈兀「使用」,但也沒說過,要把房產證過給他。

這一回,忽必烈為了自己的權位,居然慷他人之慨,在沒有大汗封賞的情況下,就把大蒙古國集體血戰的成果——原本該給我們家的領地——私相授受給了旭烈兀?

史書裡面沒有說,朮赤系宗王是怎麼跳出來,和旭烈兀明爭暗鬥的,但旭烈兀的行事特點,從歷史上看,就是喜歡「先下手為強」。幾位隨征的朮赤系宗王,在隨後很短時間內全部死去,有的史籍說是被毒殺,有的說是被旭烈兀用弓弦絞死,有的說是被囚禁致死。

時任金帳汗是拔都之弟、虔誠的穆斯林別兒哥,1262年,他藉口旭烈兀殺了綠教精神領袖:巴格達哈里發,要發兵來戰,但明眼人都知道,蒙哥死了天下亂了,他這就是來復仇兼搶地盤的。

旭烈兀再一次「先下手為強」,乾脆越過高加索山殺進了金帳汗國,結果先勝後敗,突破高加索關口之後,前出到捷列克河,卻損兵折將,後來戰線依舊維持在傳統勢力範圍:高加索山一線。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從此金帳汗國和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結成了同盟,對旭烈兀形成南北夾擊。後來,東方的察合台汗國也來趁火打劫,旭烈兀的伊爾汗國成為四戰之地,後來立國不到百年就亡了,比元朝倒台還早。

所以咱們開篇說,留給旭烈兀挺進非洲的時間窗口只有兩年,也就是1260年吞併敘利亞,到1262年與金帳汗國火併,中間的這兩年。

也有人說,1260年的旭烈兀犯了一個戰略錯誤,在敘利亞收縮太厲害,只留下那麼點兵力,肯定守不住。但是站在旭烈兀的角度上,當時前途未卜,新征服波斯和敘利亞的土地,還指不定是誰的,有可能會為他人做嫁衣裳,哪有心思再分散實力,圖謀埃及?

還有一個變量就是,鎮守敘利亞的怯的不花,和當年鎮守荊州的關羽一樣,被側翼的盟友算計了。本來怯的不花和敘利亞南部的法蘭克十字軍國家結盟,共同維持統治,兵力雖少,也不是不能立足,然而法蘭克人突然反水,和馬穆魯克站在了一起。

這其實和宗教信仰無關,三足鼎立的時候,結盟一定是幫弱不幫強,一旦埃及亡了,自己也保不住,乾脆就像孫權偷襲關羽那樣,給舊日盟友一刀

馬穆魯克進犯敘利亞的時候,法蘭克人提供了大量情報和後勤支援,艾因賈魯之戰蒙古人原本在山谷里布置了包圍圈,結果被法蘭克人發覺,帶著馬穆魯克繞開走,從蒙古人側後方展開了攻勢,客觀上打亂了怯的不花最初的部署。

就在艾因賈魯之戰後兩個月,也就是1260年11月,馬穆魯克弒君的傳統又來了,大將拜伯爾斯刺殺了蘇丹庫突茲,篡位引發埃及內亂。

但這個時候,旭烈兀的心仍然不在西邊,居然只派出6000人,想要奪回敘利亞,其中只有1300多蒙古騎兵。即便如此,蒙古人仍然攻下了阿勒頗和哈馬,但在12月份的第一次霍姆斯之戰,再次被馬穆魯克出動了大軍擊敗。

從那以後,旭烈兀對埃及馬穆魯克再無大的行動,直到1262年與金帳汗國撕破臉刀兵相見,從此腹背受敵,只能維持現狀了。1264年,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終於穩定了蒙哥本土的局勢,冊封旭烈兀為伊爾汗,准許他自帝一方,伊爾汗國拉開帷幕。

此間詳情,可參見拙作:輸了選舉卻贏了帝國?忽必烈逆襲阿里不哥,如何武裝鬥爭奪取天下

因為以上這些錯綜複雜的利益衝突,忽必烈不再像前任蒙哥汗,是得到蒙古各支系普遍承認,可以在整個蒙古共同體內部發號施令的領導人,也不可能像父兄那樣,起傾國之力再組織大規模西征了。因此《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指出,艾因賈魯戰役「挽救了伊斯蘭教世界,標誌著蒙古帝國衰亡的開端。」

1261年,馬穆魯克蘇丹拜伯爾斯尋訪巴格達哈里發的血脈,找到了哈里發的叔叔,給他在首都開羅修建大清真寺,尊奉為新的哈里發,重新樹立為綠教精神領袖,並接受了哈里發冊封,被尊為整個伊斯蘭世界的蘇丹,綠教香火從此復興。

此後幾十年間,金帳汗國月即別汗、察合台汗國答兒麻失里汗、伊爾汗國合贊汗,先後在本國廢除成吉思汗《大扎撒》、摒棄蒙古習慣法,尊奉伊斯蘭經典《古蘭經》,承認唯一的真主,推行全面的伊斯蘭化。

而曾出賣過蒙古人的十字軍小國,也像拔釘子一樣,被馬穆魯克一點一點清除——

1266年,聖殿騎士團丟了薩法德;

1268年,雅法失陷、安條克公國滅亡;

1271年,醫院騎士團丟了艾克拉德;

1291年,最後的十字軍堡壘阿克也被拔除,兩百年十字軍東征的成果被掃蕩一乾二淨。

這一切的改變,追根溯源,如果說蒙哥當年真是受了火炮之傷而死,那麼釣魚城上那個無名的宋兵乙,也許就是改變了人類歷史的「世紀炮手」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