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國不主動刺破「房價泡沫」?內行:3個結果「難以承受」

陳彭臻 發佈 2022-11-29T16:02:14.109895+00:00

其次,房貸透支嚴重負債高,近十年上漲了6.68倍,疊加房價收入比高達8.9,且近五年城市房價均價複合增長率達到7%,擠壓了居民消費和實體經濟,一部分人手上沒錢已成事實。

現在的樓市正在從「房子稀缺」走向「購買力稀缺」,沒有人再願意買房了,將越來越深入人心。一方面住房供求已基本飽和,未來主要需求來自城市更新、人口流入的20%的城市圈都市群等。

其次,房貸透支嚴重負債高,近十年上漲了6.68倍,疊加房價收入比高達8.9,且近五年城市房價均價複合增長率達到7%,擠壓了居民消費和實體經濟,一部分人手上沒錢已成事實。

現在地產圈流行的一句話是,房子不在多而在精。如果再有人為了炫耀自己有錢,拿出一大摞房本的話,我們先不要慌著驚訝,不妨先問一問他這些房子都是什麼性質。

是公寓還是商品房?是高層還是洋房?位於三四線城市還是一二線城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貸款都還完了沒有?

如今,隨著房產稅和房東稅在多地試點,手持多套房的人每年持有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如果還有高槓桿借來的錢,那麼相信這些房子只會逐漸成為負債而不是財富。

隨著購房者對樓市的信心越來越小,大家買房的意願也是降到了極地的水平。甚至有的銀行因為接不到房貸的業務都開始著急了,推出了前三年只需要還利息的貸款方案,不得不說真的很讓人心動,但購房者表示:依然不想買房。

之前都說房地產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因為房地產牽連的上下遊行業極多,已經成為大而不倒的行業。可是在今年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

在11個主要行業中,信息產業、金融業、工業、建築業跑贏大盤增速,只有兩個行業增加值負增長。

其中一個就是處於拐點的房地產行業,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房地產業增加值同比-4.4%,房地產終於首次拖了經濟增長的「後腿」。

今年的多次高層會議對於樓市的態度也都發生了調整,比如在11月21日,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央行行長易綱表示,央行配合有關部門和地方,「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降低了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最近一段時間,國家三番五次強調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所有一切的手段和措施都是在房住不炒這個定位基礎上的。說到底,一切調控的目的都是為了房地產的穩定,經濟的穩定。

但是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我們要做的不是讓房地產「穩」,而是「讓它下降」才是正常的,只有看到房價的泡沫被刺破,心裡才會好過一些。

其實不然,先不說房地產即便不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但是它牽扯的行業和產業依然眾多,對實現經濟平穩高質量發展有很大作用。

並且我國大多數家庭的主要資產依然是房子,如果主動刺破泡沫,任由房價下降,那就意味著大多數家庭的資產都要流失。

除此之外,專家分析認為,我們不學國外主動刺破泡沫,還因為房地產泡沫被刺破之後,會出現三個「難以承受」的結果:

其一:無所人將背負巨額貸款,甚至因為房子貶值,資不抵債,很多人的房子也要面臨被銀行收回的局面;

其二:開發商和房地產牽連的眾多上下游公司將破產倒閉,其中不乏一些銀行、金融機構等。

其三:大量的國民將失業,尤其是底層的民眾,可能生活更窘迫,這類人總幻想房價大跌後買房,殊不知,真的泡沫刺破後,這類人的日常生活可能都無法維持。

所以說,對於我國未來房地產的長期發展,保持穩定,才能讓社會穩定,才能確保經濟的每一個參與者的利益不受到損害,這也更符合大眾的利益。

如果把整個國家比作一個大家庭,拿我國就是家大業大又子女眾多,所以難免老大覺得父母過於嚴苛、老二覺得父母過於溺愛、老三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老么覺得父母為啥沒別家父母那麼有錢有勢。

而父母能做的,就是儘量端水雨露均沾,但這個不可能做到絕對平均,而是宏觀左右。

關鍵字: